词典 兵柄 兵柄的意思
bīngbǐng

兵柄

简体兵柄
繁体
拼音bīng bǐng
注音ㄅ一ㄥ ㄅ一ㄥ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īng,(1) 武器。【组词】: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组词】: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组词】: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bǐng,(1) 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枝茎连着的部分。【组词】:叶柄。花柄。(2) 器物上的把儿。【组词】:刀柄。勺柄。(3) 量词,用于有柄物。【组词】:一柄伞。(4) 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材料。【例句】:把(bǎ)柄。话柄。(5) 执掌。【例句】:柄政(执掌政权)。柄国。(6) 权。【组词】:国柄。民柄。(7) 根本。【例句】:“谦,德之柄也”。

基本含义

指兵器的柄,比喻掌权的人。

兵柄的意思

兵柄 [bīng bǐng]

1. 兵权,军权。

兵柄 引证解释

⒈ 兵权,军权。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是时 絳侯 为太尉,主兵柄。”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中人始悟兵柄为 叔文 所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侍卫 冯锡范,先以计罢 陈永华 兵柄。”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辛亥滦州兵变记》:“命 张 宣抚 鄂 军,解其兵柄,代以协统 潘榘楹。”


国语词典

兵柄 [bīng bǐng]

⒈ 兵权。

《史记·卷一〇一·袁盎鼌错传》:「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三国演义·第五六回》:「诚恐一解兵柄,为人所害。」


兵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娘子释义:明 代 蒙古 右翼 土默特 万户首领 俺答汗 之妻。俺答汗 死后,主持政务三十年,加强了与中原的政治经济联系,促进了 蒙 汉 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明史·外国传八·鞑靼》:“十五年春,子 撦力克 嗣。其妻 三娘子,故 俺答 所夺之外孙女而为妇者也。歷配三王,主兵柄,为中国守边保塞,众畏服之,乃敕封为 忠顺夫人。”清 钱谦益《太原府推官唐君墓志》:“三娘子 欵塞,君平 捧檄往諭,宣布朝廷威德。”
    • 2.
      很戾释义:⒈凶暴乖戾。《史记·张仪列传》:“夫 赵王 之很戾无亲,大王之所明见。”《晋书·楚王玮传》:“汝南王 亮、太保 衞瓘 以 瑋 性很戾,不可大任,建议使与诸王之国。”《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君用 专兵柄,很戾益甚。”⒉谓刚硬而缺乏韧性。宋 苏轼《思治论》:“盖世有好剑者,聚天下之良金铸之,三年而成,以为吾剑天下莫敌也,剑成而很戾缺折不可用。”
    • 3.
      画黄释义:⒈宋 代中书省所宣圣旨的留底,其大事经过奏禀的称为“画黄”。《宋史·职官志一》:“﹝中书省﹞皆承制画旨以授门下省。令宣之,侍郎奉之,舍人行之。留其所得旨为底:大事奏禀得旨者为‘画黄’,小事拟进得旨者为‘録黄’。”《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权给事中 王巖叟 言:‘安燾 资材闒茸,器识暗昧,旧位且非所据,况可冠洪枢,顓兵柄!所有画黄,谨缴进。’”清 恽敬《重修瑞金县署记》:“华厅东后室为籤押房,汉 曰画诺,君臣同辞。唐 宋 曰画黄,曰押詔,君之辞。”⒉常绿小乔木藤黄的树脂,黄色颜料,用于绘画。元 周达
    • 4.
      美迁释义:如意的升迁,高升。《南齐书·萧惠休传》:“吴兴郡 项羽 神旧酷烈,世人云:‘惠休 事神谨,欲得美迁。’”《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化及 署诸将分部士卒,以 德戡 为礼部尚书,外示美迁,实夺其兵柄。”
    • 5.
      西枢释义:宋 熙宁 间建东西两府于京师,枢密使掌握兵柄,居西府,故称“西枢”。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西枢》:“熙寧 三年,詔曰:‘国家以西枢内辅,翊赞本兵,任为重矣。’”
    • 6.
      青萍释义:⒈亦作“青蓱”。 古宝剑名。⒉又泛指剑。⒊喻指兵柄,军权。⒋水生植物。浮萍的别称。

兵柄(bingb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兵柄是什么意思 兵柄读音 怎么读 兵柄,拼音是bīng bǐng,兵柄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兵柄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