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兵杖 兵杖的意思
bīngzhàng

兵杖

简体兵杖
繁体
拼音bīng zhàng
注音ㄅ一ㄥ ㄓㄤ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īng,(1) 武器。【组词】: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组词】: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组词】: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zhàng,(1) 扶着走路的棍子。【组词】:手杖。拐杖。(2) 泛指棍棒。【组词】:擀面杖。禅杖。(3) 古代刑罚之一,用棍打。【组词】:杖脊。(4) 古同“仗”,恃,凭倚。

基本含义

指战争或军事行动中使用的兵器,也比喻用来解决问题或处理事情的手段或方法。

兵杖的意思

兵杖 [bīng zhàng]

1. 亦作“兵仗”。

2. 兵器。

3. 特指棍棒一类兵器。

5. 借指执兵杖的人。

兵杖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兵仗”。

⒉ 兵器。

《汉书·梁怀王刘揖传》:“尽出马置外苑,收兵杖藏私府。”
《周书·贺拔胜传》:“性又通率,重义轻财,身死之日,唯有随身兵仗及书千餘卷而已。”
《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八年》:“禽其战櫂都虞候 王暉 等,获兵仗数万。”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武备院掌上甲胄、弓矢、兵仗及鞍轡、行帐诸事。”

⒊ 特指棍棒一类兵器。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龙鱼河图》:“﹝ 蚩尤 ﹞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

⒋ 借指执兵杖的人。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遵言》:“行七八里,见兵仗等五十餘人,形神则常人耳。”


国语词典

兵杖 [bīng zhàng]

⒈ 兵器的总称。也作「兵仗」。

《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怀王刘揖传》:「愿令王,非耕、祠,法驾毋得出宫,尽出马置外苑,收兵杖藏私府,毋得以金钱财物假赐人。」


兵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兵杖释义:⒈亦作“兵仗”。 兵器。《汉书·梁怀王刘揖传》:“尽出马置外苑,收兵杖藏私府。”《周书·贺拔胜传》:“性又通率,重义轻财,身死之日,唯有随身兵仗及书千餘卷而已。”《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八年》:“禽其战櫂都虞候 王暉 等,获兵仗数万。”清 昭槤《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武备院掌上甲胄、弓矢、兵仗及鞍轡、行帐诸事。”⒉特指棍棒一类兵器。《太平御览》卷七九引《龙鱼河图》:“﹝ 蚩尤 ﹞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⒊借指执兵杖的人。唐 谷神子《博异志·张遵言》:“行七八里,见兵仗等五十餘人,形神则常
    • 2.
      寝戈释义:近身护卫用的武器。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癸 言 王何 而反之,二人皆嬖,使执寝戈而先后之。”杜预 注:“寝戈,亲近兵杖。”
    • 3.
      杖力释义:依靠武力。《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年》:“丰爵厚赏止於死战之士,则民利於有乱,俗竞於杀伐,阻兵杖力,干戈不戢矣。”
    • 4.
      陛者释义:执兵杖侍立于陛侧的警卫。《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哀帝 建平 二年四月乙亥朔,御史大夫 朱博 为丞相,少府 赵玄 为御史大夫,临延登受策,有大声如钟鸣,殿中郎吏陛者皆闻焉。”颜师古 注:“陛者,谓执兵列於陛侧。”

兵杖(bingzh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兵杖是什么意思 兵杖读音 怎么读 兵杖,拼音是bīng zhàng,兵杖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兵杖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