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燹 [bīng xiǎn]
1. 战火焚毁破坏:连年兵燹,房屋田产都已毁尽。
兵燹 引证解释
⒈ 因战乱而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引《宋史·神宗纪二》:“丁酉,詔:岷州 界经 鬼章 兵燹者赐钱。”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端阳游赏》:“闻兵燹选俊豪, 文华 特命仗旌旄。”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江苏 久遭兵燹,创痍呻吟,元气未復。”
郁达夫 《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你的故乡连年兵燹,房屋田产都已毁尽。”
国语词典
兵燹 [bīng xiǎn]
⒈ 因战乱所造成的焚烧、破坏。
引《宋史·卷一五·神宗本纪二》:「丁酉,诏:岷州界经鬼章兵燹者赐钱,胁从来归者释其罪。」
近兵灾
兵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伙释义:⒈人群。⒉指居民。续范亭《南泥湾概况》诗:“同治 以来遭兵燹,七八十年少人伙。至今瓦砾已无存,偶有破窑在山阿。”
- 2.
凋瘵释义:⒈衰败;困乏。 唐 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昔者万人疾疫,神农 鞭草而救之;四维凋瘵,夏禹 刊木以除之。”宋 李纲《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适当早暵之餘,财用匱乏,民力凋瘵,不取於民,则调度不足,取之过甚,则人心惊疑。”《明史·忠义传六·陈美》:“兵燹之餘,民生凋瘵。”梁启超《为国会期间问题敬告国人敬告农民》:“失今不为,更閲数年,则老弱转沟壑,壮者散四方,凋瘵而不可復,虽有善者,无能为矣!”⒉指困穷之民或衰败之象。唐 白居易《忠州刺史谢上表》:“下安凋瘵,上副忧勤,未死之间,斯展微効。”宋 苏轼
- 3.
劳问释义:慰问。《汉书·张延寿传》:“永始、元延 间,比年日蚀,故久不还 放,璽书劳问不絶。”《明史·陈亨传》:“成祖 还军,亲诣 亨 第劳问。”清 张履《意苕山馆诗序》:“余送客江中,还过君斋,兵燹患难之餘,握手相劳问。”
- 4.
卧龙岗释义:地名。在 河南省 南阳市 西。相传为 汉 末 诸葛亮 隐居处。唐 宋 时建祠以作纪念。元 初遭兵燹,殿宇焚毁,大德 年间重建。清 康熙 时,南阳 郡守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依石刻筑成雄伟壮观的建筑群。祠内碑刻甚多,有 宋 岳飞 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等。解放后已将西院辟为博物馆,并在东部新建 汉 画馆和 汉 碑亭。
- 5.
咸阳火释义:《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 屠 咸阳,“烧秦 宫室,火三月不灭”。 后以“咸阳火”为兵燹之典。
- 6.
委署释义:⒈谓擅离职守。《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与 先主 并力”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江表传》:“备 遣人慰劳之。瑜 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儻能屈威,诚副其所望。’”《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委,弃也。署,置也。”⒉官署缺员时,委派其他官员代理。清 蒋良骐《东华录》卷六:“又 江 右甫经兵燹,无贡生应考,学官乏人,武生杂流,夤缘委署,请命抚按学臣察革,择举人之文行兼优者充之。”《老残游记》第六回:“小的主人姓 申,新从省里出来,抚台委署 城武县 的。”
- 7.
学额释义:科举时代每次考试录取的府县学生的名额。后指学校收录学生的一定名额。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军兴,各省捐输量加学额,自 咸丰 二年太常少卿 雷以諴 奏请始。”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四:“惟东南兵燹之后,市廛寥落,邨聚凋残,学额虽增,而应试之人转减。”
- 8.
引岸释义:即引地。清 薛福成《代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两 淮 鹺务,自兵燹以后,疲滞极矣,商本既亏,引岸渐废。”黄远庸《说盐》:“以今日之引岸区域,尚沿 明 万历 年间之旧,如何可用?”参见“引地”。
- 9.
报恩寺释义:古寺名。旧址在今 苏州市。相传本为 三国 吴 孙权 母 吴夫人 所建之 通玄寺。唐 开元 中改名 开元寺。唐 末毁于兵燹。后周 显德 中,吴越 重建寺,移 唐 报恩山(支硎山)之 报恩寺 匾额于此,遂袭其名。寺有宝塔十一级,遭火后,南宋 绍兴 间重建,即现存之 北寺塔。参阅 宋 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寺院》。
- 10.
斩刈释义:⒈砍伐。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兵燹后,寿藤古木斩刈无存。”⒉斩杀。《孔子家语·六本》:“斩刈黎民,如草芥焉。”《金史·移剌成传》:“以所部护粮赴 扬州,敌兵乘夜来攻,成 整兵奋击,斩刈甚众。”清 黄宗羲《通议大夫兵部职方司郎中太垣靳公传》:“国家新造,攻城略地,俘累即为军赏,斩刈首馘之餘,汩没於奴隶。”⒊断绝;灭绝。《左传·昭公二十年》:“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汉 焦赣《易林·坤之蛊》:“斩刈宗社,失其邦国。”
- 11.
断竭释义:断绝枯竭。 萧欣桥《<笠翁小说十五种>前言》:“此后,由于 雉皋 方面财源断竭,加之 明 末 清 初连年兵燹、凶荒之灾,他家便逐渐衰落下去。”
- 12.
祖茔释义:祖辈的坟地。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将骨殖做一担挑来,指望的傍祖塋好生安厝。”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筑墓除妖》:“张惠,德州 人,少以孝义称,祖塋去家五里,洪武 初,遭兵燹,被穵暴露。”《西湖佳话·三台梦迹》:“一日,清明节,父亲合族,都往祖塋祭扫。”清 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墓在 西跨塘 寿山 祖莹之侧,每年春日,必挈 芸 拜扫。”洪深《五奎桥》第一幕:“周 氏子孙又添买了许多田,并且在祖茔后面盖造了一所祠堂。”
- 13.
锓版释义:锓板。宋 楼钥《周伯范墓志铭》:“君恐其久而坠失,手加编校,以千緡为鋟版印造之费,始得家有此书。”清 方苞《<余东木时文>序》:“今鋟版行世有年,而有是请,殆子之意,非尊人之命也。”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汪荔墙文》:“遗著诗文札记等稿,令嗣 印麟,当兵燹中,奉以弗失,今将鋟版以传。”
- 14.
风僝雨僽释义:形容历尽磨难,十分烦恼憔悴。元 滕斌《普天乐·色》曲:“春光过也,风僝雨僽,一叶秋来。”明 徐复祚《红梨记·投雍》:“似这般风僝雨僽,到有个天长地久。更才子多情,佳人留意。”清 虞名《指南公·举义》:“八十年兵燹,苦歷半生,嫠纬痛,如一昔风僝雨僽。”
- 15.
飘藩坠溷释义:同“飄茵墮溷”。清 王韬《淞隐漫录·三十六鸳鸯谱中》:“韻蘭,未識其人,似以良家而誤墮風塵者。飛絮落花,飄藩墜溷,亦殊可惜已!”亦作“飄樊落溷”。清 王韬《海陬冶游附录》卷中:“况乎兵燹以來,凡良家女子,遭風雨之摧殘,而墮烟花之小劫者,隨在皆是,飄樊落溷,狼籍堪悲;逐水沾泥,凄凉何極!”
- 16.
鼎湖释义:⒈地名。 古代传说 黄帝 在 鼎湖 乘龙升天。唐 顾况《相和歌辞·短歌行》:“轩辕 皇帝初得仙,鼎湖 一去三千年。”明 夏完淳《北风行》:“鼎湖 不见飞苍龙,阿阁何时栖赤凤。”⒉借指帝王。《陈书·沉炯传》:“臣闻 乔山 虽掩,鼎湖之灵可祠。”清 吴伟业《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⒊指帝王崩逝。《周书·静帝纪》:“先皇晏驾,万国深鼎湖之痛,四海穷遏密之悲。”清 孔尚任《桃花扇·设朝》:“盼望,兵燹难消,松楸多恙,鼎湖弓剑无人葬;吾怎忍垂旒正冕,受贺当阳。”柳亚子《四月二十五日前明永历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