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赤芾 赤芾的意思
chìfèi

赤芾

简体赤芾
繁体
拼音chì fèi
注音ㄔˋ ㄈ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ì,(1) 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组词】:赤血。赤字。(2) 真诚,忠诚。【例句】:赤诚(极其真诚)。赤忱。赤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赤胆忠心。(3) 空无所有。【组词】:赤手空拳。赤地千里。(4) 裸露。【例句】:赤脚(光脚)。

fèi fú,(1) 〔蔽芾〕形容枝叶幼小。(2) 姓。(1) 草木茂盛。(2) 通“韍”。古代礼服上的蔽膝。(3) 通“黻”。宋代书画家米芾,也作米黻。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额头红肿,多指因过度劳累或愤怒而导致的面色憔悴。

赤芾的意思

赤芾 [chì fèi]

1. 赤色蔽膝。为大夫以上所服。

赤芾 引证解释

⒈ 赤色蔽膝。为大夫以上所服。

《诗·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郑玄 笺:“芾,冕服之韠也……大夫以上,赤芾乘轩。”
宋 司马光 《论两府迁官状》:“凡公卿者,百吏之表率,今国家方以百吏繁冗,思革其弊,而公卿无故一切迁官,将何以使三百赤芾受爵不让者有所愧心哉!”
《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朝中服赤芾乘轩者三百餘人。”


赤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日逐释义:⒈匈奴 王号。后亦以泛称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首领。《汉书·匈奴传上》:“﹝左贤王﹞病死,其子 先贤掸 不得代,更以为日逐王。日逐王者贱於左贤王。”《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今圣德隆盛,威灵外覆,日逐举国而归德,单于称臣而朝贺。”吕向 注:“日逐、单于,皆 匈奴 名。”明 张居正《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丹书锡誓,既崇日逐之封;赤芾疏荣,仍懋秩訾之赏。”⒉每天。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销恨花》:“帝与 贵妃 日逐宴於树下。”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你如今多大年纪?日逐柴米,是那个供给你?”《儒
    • 2.
      赤绂释义:⒈即赤芾。⒉即赤绶。
    • 3.
      赤绋释义:即赤芾。
    • 4.
      赤茀释义:赤芾。
    • 5.
      赤韨释义:⒈赤芾。 ⒉赤绂。
    • 6.
      邪幅释义:古代缠裹足背至膝的布。 《诗·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毛 传:“诸侯赤芾邪幅。幅,偪也。所以自偪束也。”郑玄 笺:“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脛,自足至膝,故曰在下。”《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舃”唐 孔颖达 疏:“邪缠束之,故名邪幅。”

赤芾(chi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赤芾是什么意思 赤芾读音 怎么读 赤芾,拼音是chì fèi,赤芾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赤芾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