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的意思
xiāngyǐnjiǔ

乡饮酒礼

简体乡饮酒礼
繁体鄉飲酒禮
拼音xiāng yǐn jiǔ lǐ
注音ㄒㄧㄤ ㄧㄣˇ ㄐㄧㄡˇ ㄌㄧˇ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āng,(1) 泛指城市外的区域。【组词】:乡村。穷乡僻壤。(2) 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组词】:家乡。故乡。乡井。乡里( ➊家庭久居的地方; ➋同乡的人)。乡党(乡里)。乡试。(3) 中国行政区划基层单位,属县或县以下的行政区领导。

yǐn yìn,(1) 给牲畜水喝。【组词】:饮马。饮牛

jiǔ, ◎ 用高粱、米、麦或葡萄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组词】:白酒。啤酒。料酒。鸡尾酒。茅台酒。酒浆。

lǐ,(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组词】:婚礼。丧(sāng)礼。典礼。(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例句】:礼教(jiào)。礼治。克己复礼。(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组词】:礼让。礼遇。礼赞。礼尚往来。先礼后兵。(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组词】:礼物。礼金。献礼。(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6) 姓。

基本含义

指在乡村或家庭聚会中,以饮酒作为礼节和仪式来表达情谊。

乡饮酒礼的意思

乡饮酒礼 [xiāng yǐn jiǔ lǐ]

1. 亦称“乡饮酒”。亦作“乡?酒”。

3. 周代乡学三年业成大比,考其德行道艺优异者,荐于诸侯。将行之时,由乡大夫设酒宴以宾礼相待,谓之“乡饮酒礼”。历朝沿用,亦指地方官按时在儒学举行的一种敬老仪式。

乡饮酒礼 引证解释

⒈ 亦称“乡饮酒”。 周 代乡学三年业成大比,考其德行道艺优异者,荐于诸侯。将行之时,由乡大夫设酒宴以宾礼相待,谓之“乡饮酒礼”。历朝沿用,亦指地方官按时在儒学举行的一种敬老仪式。

《仪礼·乡饮酒礼》 贾公彦 疏引 汉 郑玄 《三礼目录》:“诸侯之乡大夫三年大比,献贤者能於其君,以宾礼待之,与之饮酒。於五礼属嘉礼。”
唐 韩愈 《张君墓志铭》:“﹝ 张署 ﹞使通经吏与诸生之旁大郡,学乡饮酒、丧、婚礼。”
清 冯桂芬 《杜年丈七十寿序》:“有 三代 之制,歷 汉 迄今莫之或废者,乡饮酒礼其一也。今制孟春望日,孟冬朔日举行於府厅州县之庠,其宾若介,非齿德并尊,誉望有夙者,不足居是列。”


国语词典

乡饮酒礼 [xiāng yǐn jiǔ lǐ]

⒈ 古时乡学三年业成,由诸侯之卿大夫向其君举荐贤能之士。将行之时,卿大夫以宾礼相待,并与之饮酒,称为「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习乡释义:行乡饮酒礼。 《礼记·王制》:“元日,习射上功,习乡上齿。” 陈澔 集说:“行射礼与乡饮酒之礼。”
    • 2.
      习仪释义:演习礼仪。《左传·昭公五年》:“为国君,难将及身,不恤其所。礼之本末将於此乎在,而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於礼,不亦远乎?”唐 韩愈《董公行状》:“凡将大朝会,当事者既受命,皆先日习仪。”清 吴荣光《吾学录·乡饮酒礼》:“前一日执事者於儒学之讲堂,依图陈设坐次,司正率执事诸生习仪。”
    • 3.
      乡宴释义:乡里的宴会。指乡饮酒礼。
    • 4.
      乡宾释义:唐 代由州县推荐应科举的士子。因乡贡的士子参加乡饮酒礼,故称。
    • 5.
      乡请释义:南宋 科举制度,于乡贡前一年先行乡饮酒礼,然后送试院。州县邀请合格应举的士子赴乡饮酒礼,称为“乡请”。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 柯公 是年乡请,次年登科。”
    • 6.
      乡饮释义:古代嘉礼之一。指乡饮酒礼。
    • 7.
      乡饮宾释义:乡饮酒礼的宾介。
    • 8.
      乡饮酒释义:见“乡饮酒礼”。
    • 9.
      乡饮酒礼释义:亦称“乡饮酒”。周 代乡学三年业成大比,考其德行道艺优异者,荐于诸侯。将行之时,由乡大夫设酒宴以宾礼相待,谓之“乡饮酒礼”。历朝沿用,亦指地方官按时在儒学举行的一种敬老仪式。《仪礼·乡饮酒礼》贾公彦 疏引 汉 郑玄《三礼目录》:“诸侯之乡大夫三年大比,献贤者能於其君,以宾礼待之,与之饮酒。於五礼属嘉礼。”唐 韩愈《张君墓志铭》:“﹝ 张署 ﹞使通经吏与诸生之旁大郡,学乡饮酒、丧、婚礼。”清 冯桂芬《杜年丈七十寿序》:“有 三代 之制,歷 汉 迄今莫之或废者,乡饮酒礼其一也。今制孟春望日,孟冬朔日举行於府厅
    • 10.
      介僎释义:介与僎。古代行乡饮酒礼时的辅佐者。辅宾者称介,辅主人者称僎。
    • 11.
      介宾释义:⒈古代行乡饮酒礼时辅佐宾客的人。明 沉榜《宛署杂记·杂费》:“乡饮酒礼,每年二次…… 宛平县 该管正月份。相沿,上席六卓,正宾一,僎宾一,介宾一,主宾二,司正一。”参见“介僎”。⒉犹贵宾。《醒世姻缘传》第八回:“却説 梁生 胡旦 因有势要亲眷,晁 家父子通以贵客介宾相待。”
    • 12.
      众宾释义:⒈古代乡饮酒礼中一般的宾客。⒉众多的客人。
    • 13.
      僎宾释义:古代行乡饮酒礼时辅佐主人的人。 明 沉榜《宛署杂记·经费下》:“乡饮酒礼,每年二次,除十月 大兴县 外,宛平县 该管正月分。相沿上席六卓:正宾一、僎宾一、介宾一、主宾二、司正一。”
    • 14.
      司正释义:古代行乡饮酒礼或宾主宴会时的监礼者。《礼记·乡饮酒义》:“工告乐备。遂出,一人扬觶,乃立司正焉。”《国语·晋语一》:“公饮大夫酒,令司正实爵与 史苏。”韦昭 注:“司正,正宾主之礼者也。”明 沉榜《宛署杂记·杂费》:“乡饮酒礼,每年二次…… 宛平县 该管正月份。相沿,上席六卓,正宾一,僎宾一,介宾一,主宾二,司正一。”
    • 15.
      射乡释义:指乡射礼和乡饮酒礼。古代乡饮酒礼之后举行乡射礼。
    • 16.
      射饮释义:指乡射礼和乡饮酒礼。
    • 17.
      少师释义:⒈古代官名。 “三孤”之一。周 代始置,为君国辅弼之官,地位次于太师。北周 以后历代多沿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少”。一般为大官加衔,以示恩宠而无实职。参见“少保”。⒉古代官名。乐官。《仪礼·大射》:“僕人正徒相大师,僕人师相少师。”郑玄 注:“大师、少师,工之长也。”工,指乐工。《论语·微子》:“少师 阳,击磬 襄,入於海。”鲁迅《故事新编·采薇》:“我今天去拜访过了。一个是 太师疵,一个是 少师强,还带来许多乐器。”⒊古称士之致仕者。《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就先生而谋宾介”汉 郑玄 注:“主人谓诸侯
    • 18.
      折俎释义:⒈古代祭祀、宴会时,杀牲肢解而后置于俎上。 俎,盛牺牲的礼器。《仪礼·乡饮酒礼》:“宾升自西方,乃设折俎。”贾公彦 疏:“凡解牲体之法,有全烝其豚。解为二十体,体解即此折俎是也。”《左传·宣公十六年》:“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公当享,卿当宴。王室之礼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徵圣》:“宋 置折俎,以多文举礼。”⒉引申为参与国家大典。唐 毛杰《与卢藏用书》:“杰 时在草莽,运厄穷愁,思折俎而无因,嗟扫门而不逮。”
    • 19.
      正宾释义:谓主要的客人。 明 沉榜《宛署杂记·杂费》:“乡饮酒礼每年两次……相沿,上席六卓,正宾一、僎宾一、介宾一、主宾二、司正一。”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乡饮酒义》:“礼隆於正宾,其次无不杀。”
    • 20.
      衆宾释义:⒈古代乡饮酒礼中一般的宾客。 《仪礼·乡饮酒礼》:“众宾之席,皆不属焉。”《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就先生而谋宾介”汉 郑玄 注:“宾介,处士之贤者……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宋 欧阳修《吉州学记》:“然后乐学之道成,而得时从先生耆老,席於众宾之后。”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乡饮酒义》:“主人亲速宾及介,而众宾从之。至於门外,主人拜宾及介,而众宾自入,贵贱之义别矣。”⒉众多的客人。《后汉书·郭太传》:“林宗(郭太)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唐 李白《猛虎行》:“丈夫相见且为乐,
乡饮酒礼是什么意思 乡饮酒礼读音 怎么读 乡饮酒礼,拼音是xiāng yǐn jiǔ lǐ,乡饮酒礼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乡饮酒礼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