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艺 [shù yì]
1. 亦作“树蓺”。
树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树蓺”。种植,栽培。
引《周礼·地官·大司徒》:“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穡树蓺。”
贾公彦 疏:“教民春稼秋穡,以树其木,以蓺黍稷也。”
《孟子·滕文公上》:“后稷 教民稼穡,树艺五穀。”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其土田则原壤芜荒,树艺失时。”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田不自耕植者不得有,牧不自驱策者不得有,山林场圃不自树蓺者不得有。”
国语词典
树艺 [shù yì]
⒈ 种植。
引《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树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力农释义:致力于农事。《管子·重令》:“畜长树艺,务时殖穀,力农垦草,禁止末事者,民之经产也。”《汉书·食货志上》:“武帝 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詔曰:‘方今之务,在於力农。’”唐 杜甫《往在》诗:“冗官各復业,土著还力农。”清 曾国藩《台州墓表》:“自国初徙 湘乡,累世力农。”
- 2.
手足胼胝释义:手掌和脚底都长了老茧。 形容人勤奋劳苦。《荀子·子道》:“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 胼(pián)、胝(zhī):手足所生的厚茧。
- 3.
树蓺释义:见“树艺”。
- 4.
絶远释义:⒈极其辽远。⒉犹悬殊。详细解释。⒊极其辽远。《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所以不报恩不惧诛者,自知絶远,兵不至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若水》:“汉武帝 时,通 博南山 道,渡 兰仓津,土地絶远,行者苦之。”明 唐顺之《永嘉袁君芳洲记》:“尝试观於草木之生,虽其奇花异卉,至不易生之物,或絶远生在海外,苟以人力移之,而树艺拥灌之如其法,则东西南北惟所徙焉。”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第十一章:“贵州 去敌絶远,无施行军政之必要。”⒋犹悬殊。《汉书·晁错传》:“臣窃观皇太子材智高奇,驭射伎艺,过人絶远。”
- 5.
良农释义:⒈善于耕种的农夫。 《穀梁传·桓公十四年》:“天下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国非无良农工女也,以为人之所尽,事其祖禰,不若己所自亲者也。”《荀子·修身》:“良农不为水旱不耕。”汉 徐干《中论·民数》:“今之为政者,未知恤已矣。譬由无田而欲树艺也,虽有良农,安所措其疆力乎!”⒉占田较多的农民。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今宜立之法。使一夫占田五十亩以上者为良农;不足五十亩者为次农;其无田而为閒民,与非工商、在官而为游惰末作者,皆驱之使为隶农。”宋 陈亮《书林勋<本政书>后》:“顾其间将使隶农耕良
- 6.
薄赋轻徭释义:减轻徭役,降低赋税。 比喻统治者让劳动人民担负的义务比较轻。出处:《汉书·昭帝纪》:“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示例:劝农树艺,薄赋轻徭,无事横耒,有事荷戈,诸县户口,逐渐归复,野无旷土,桑麻蔚然。★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九十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