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望 [dé wàng]
1. 德行与声望。指有德行声望的人。
德望 引证解释
⒈ 德行与声望。
引《世说新语·规箴》“陆玩 拜司空” 刘孝标 注引《玩别传》:“是时 王导、郗鉴、庾亮 相继薨殂,朝野忧惧,以 玩 德望,乃拜司空。”
宋 苏轼 《给事中兼侍讲傅尧俞可吏部侍郎制》:“士以德望进,则风俗厚而朝廷尊。”
明 李贽 《寄答京友》:“故非自己德望过人,才学冠世,为当事者所倚信,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这位县长年纪又轻又有德望。”
⒉ 指有德行声望的人。
引宋 欧阳修 《与富文忠公书》之二:“有 蜀 人 苏洵 者,文学之士也。自云奔走德望,思一见而无所求。”
国语词典
德望 [dé wàng]
⒈ 道德与声望。
引《晋书·卷七七·陆晔传》:「以玩有德望,乃迁侍中、司空,给羽林四十人。」
《宋史·卷四二八·道学传二·杨时传》:「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
德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器释义:⒈官家的器物。亦指持官家器物之人。《周礼·天官·阍人》:“凡内人、公器、宾客,无帅,则几其出入,以时启闭。”⒉共用之器。多用于比喻。《庄子·天运》:“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先生之蘧庐也。”郭象 注:“夫名者,天下之所共用。”唐 高彦休《唐阙史·崔相国请立太子》:“崇高之名,博施之利,天下之公器也。”此喻名利。《新唐书·让皇帝宪传》:“储副,天下公器,时平则先嫡,国难则先功,重社稷也。”《旧唐书·张九龄传》:“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唐 王维《献始兴公》诗:“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 2.
出次释义:⒈为悼念死者而避开正寝,出郊外暂住。《左传·文公四年》:“楚 人灭 江,秦伯 为之降服,出次,不举,过数。”杜预 注:“出次,避正寝。”《晋书·元帝纪》:“三月,帝素服出次,举哀三日。”唐 吴兢《贞观政要·仁恻》:“襄州 都督 张公谨 卒,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清 方苞《兄子道希墓志铭》:“余虽在外,遇期、功,道希 必率诸弟出次。”⒉出军驻扎。《宋书·索虏传》:“﹝ 江夏王 义恭 ﹞德望兼崇,风略遐被,即可三府文武,并被以中仪精卒,出次 徐 方,为众军节度。”唐 柳宗元《平淮夷雅·皇武》:“度 拜稽首
- 3.
密缄释义:犹密封。宋 丁谓《丁晋公谈录》:“﹝ 赵普 ﹞曰:‘晋王 素有德望,众所钦服,官家万年千载后,合是 晋王 继统。’仍上一札子论之。昭宪 密缄题署,藏之於宫内。”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至於国本之説,歷代所重,自 理 密 亲王之废,世宗 创为密缄之法。”按,《清史稿·世宗纪》:“召王大臣九卿面諭之曰:‘建储一事,理宜夙定……今朕亲写密封,缄置锦匣,藏於正大光明匾额之后,诸卿其识之。’”
- 4.
当事者释义:⒈当权的人。 唐 韩愈《赠太傅董公行状》:“凡将大朝会,当事者既受命,皆先日习仪。”明 李贽《寄答京友书》:“故非自己德望过人,才学冠世,为当事者所倚信,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四》:“虽然,当事者必有以为利,利运道也。”⒉身当其事的人。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七:“三妻二妾是几千年来的‘礼法’,愈见是大人大物,他的妻妾便可以愈见多。当事者自以为荣,而旁观者不胜歆羡。”
- 5.
循资释义:按年资逐级晋升。 晋 葛洪《抱朴子·释滞》:“士有待次之滞,官无暂旷之职,勤久者有迟叙之叹,勛高者有循资之屈。”宋 司马光《乞优老上殿札子》:“愿陛下慎选德望材器为众所服,知治体,晓兵略者以代之,不可以不择其人之可否,使循资累叙而为之也。”《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到三十岁上,循资该出贡了,他是个有才有志的人,贡途的前程是不屑就的。”《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选人在职、非在职者并循资。”
- 6.
德望释义:品德和名望:德望双馨。
- 7.
涣号释义:指帝王的旨令,恩旨。 宋 苏轼《赐新除太中大夫吕大防辞免恩命不允诏》:“以卿德望兼重,才术有餘,故授之不疑,涣号已行,僉言惟允。”《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虽烽燧之甫停,柰疮痍之未復。肆颁涣号,用慰群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无如天时人事,势难挽回。朝廷涣号屡颁,让步不为不至,人民卒未见谅,独立及于 回蒙。”参见“涣汗大号”。
- 8.
画诺释义:旧时主管官员在文书上签字,表示同意照办。 《后汉书·党锢传序》:“后 汝南 太守 宗资 任功曹 范滂,南阳 太守 成瑨 亦委功曹 岑晊,二郡又为謡曰:‘汝南 太守 范孟博,南阳 宗资 主画诺。南阳 太守 岑公孝,弘农 成瑨 但坐啸。’”王先谦 集解引 惠士奇 曰:“诺,犹今施行,谓之画诺。”《北史·令狐整传》:“刺史 魏 东阳王 元荣 辟 整 为主簿…… 荣 器 整 德望,尝谓僚属曰:‘令狐延保,西州令望,方成重器,岂州郡之职所可縶维?但一日千里,必基武步,寡人当委以庶务,画诺而已。’”宋 王应麟《困学纪
- 9.
耆年硕德释义:耆:古称六十岁为耆,泛指年高。硕:大。比喻年高而德望很重。
- 10.
虚想释义:⒈犹悬念。晋 皇甫谧《答辛旷书》:“闻服有素,委心无量。加昔州壤,通门旧仪。虚想之积,过於陵阜。”《南史·王训传》:“初补国子生,问説师 袁昂。昂 曰:‘久籍高名,有劳虚想,乃观容止,若披云雾。’”《隋书·张煚传》:“及 高祖 受禪,钦其德望,以书徵之曰:‘……仪同昔在 周 室,德业有闻,虽云致仕,犹克壮年。即宜入朝,用副虚想。’”⒉指想象或理想。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北派崇实际,南派崇虚想。北派主力行,南派主无为。”
- 11.
陆玩无人释义:《世说新语·规箴》“陆玩 拜司空”刘孝标 注引《陆玩别传》:“是时 王导、郗鉴、庾亮 相继薨殂,朝野忧惧,以 玩 德望,乃拜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