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衣 [shí yī]
1. 四时的衣服。
时衣 引证解释
⒈ 四时的衣服。
引唐 岑参 《和刑部成员外秋夜寓直寄省知己》:“时衣天子赐,厨膳大官调。”
时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衣释义:梵文Tricīvara的意译。 佛教比丘穿的三种衣服。一种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众聚时衣,在大众集会或行授戒礼时穿着;一种叫郁多罗僧,即上衣,礼诵、听讲、说戒时穿着;一种叫安陀会,日常作业和安寝时穿用,即内衣。亦泛指僧衣。
- 2.
从驾释义:⒈随从皇帝出行。 《后汉书·方术传上·郭宪》:“从驾南郊。”《南史·谢朏传》:“宋孝武帝 游 姑孰,敕 庄 携 朏 从驾。”宋 王巩《闻见近录》:“绍圣 二年上元,幸 集禧观,始出宫花赐从驾臣僚,各数十枝,时人荣之。”⒉扈从或陪侍皇帝。晋 葛洪《神仙传·程伟妻》:“汉 黄门郎 程伟 好黄白术,娶妻得知 方 家女,伟 常从驾出而无时衣,甚忧。”《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八》:“今英主在上,天下一家,从驾精兵不下百万。”元 袁桷《李宫人琵琶行》:“忆昔从驾三十年,宫壼法锦红茸氊。”
- 3.
拂袖释义:把衣袖一甩(旧时衣袖较长),表示生气:拂袖而去。
- 4.
擣衣释义:古时衣服常由纨素一类织物制作,质地较为硬挺,须先置石上以杵反复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擣衣”。后亦泛指捶洗。南朝 齐 谢朓《秋夜》诗:“秋夜促织鸣,南邻擣衣急。”唐 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宋 葛天民《春怀》诗:“夜雨涨波高一尺,失却擣衣平正石。”清 陈维崧《瑶花·秋雨新晴登远阁眺望》词:“金闺瑟瑟,正青砧隔院擣衣纔罢。”
- 5.
缂丝释义:⒈我国特有的一种丝织手工艺。 织时先架好经线,按照底稿在上面描出图画或文字的轮廓,然后对照底稿的色彩,用小梭子引着各种颜色的纬线,断断续续地织出图画或文字,同时衣料或物品也一起织成。⒉用缂丝法织成的衣料或物品。‖也作刻丝。
- 6.
脱体释义:⒈全身。宋 向子諲《采桑子》词:“人如濯濯春杨柳,彻骨风流,脱体温柔。”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小诗便是得效药,读罢顿然痊较。入时衣袂,脱体别穿一套。”⒉指病愈。《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陈青 道:‘就是小儿侥倖脱体,也是水底捞针,不知何日到手,岂可担阁人家闺女。’”郭沫若《创造十年》四:“我去看他时,他的病也快要脱体了。”⒊从根本上脱离。鲁迅《集外集·咬嚼未始“乏味”》:“这是严分男女的国度里必有的现象,一时颇不容易脱体的,所以正是传统思想的束缚。”
- 7.
荷花大少释义:喻冶游人夏时衣着华美,冬季却无力置办冬装者(因冬装价昂)。大少,大少爷。
- 8.
衣带翩跹释义:轻快地跳舞时衣服彩带上下翻飞的美好样子。
- 9.
裘絺释义:裘葛。 泛指四时衣服。絺,细葛布。
- 10.
裘葛释义:⒈裘,冬衣;葛,夏衣。泛指四时衣服。《公羊传·桓公八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汉 何休 注:“裘葛者,御寒暑之美服。”唐 韩愈《答崔立之书》:“故凡僕之汲汲於进者,其小得,盖欲以具裘葛、养穷孤;其大得,盖欲以同吾之所乐於人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於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清 盛锦《别家人》诗:“点检篋中裘葛具,预知别后寄衣难。”⒉借指寒暑时序变迁。元 柳贯《睡馀偶题》诗之三:“简书方厉禁,裘葛屡催年。”清 顾炎武《与魏某书》:“自来 关 西,
- 11.
阴堂释义:⒈幽暗之室。《后汉书·周磐传》:“吾日梦见先师 东里先生,与我讲於阴堂之奥。”李贤 注:“东南隅,谓之奥。阴堂,幽暗之室。”⒉墓室;圹穴。《太平御览》卷三六一引 汉 应劭《风俗通》:“往到於冢上,郎君沃酹,主簿俯伏在后,但见屠者弊衣蠡结,倨神坐,持刀割肉,有五时衣带青墨綬数人,彷徨阴堂东西厢,不敢来前。”唐 柳宗元《万年县丞柳君墓志》:“呜呼,铭誌之来古矣,是不可闕,遂勒玄石,措于阴堂。”童宗说 注:“阴堂,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