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 [guó jì mào yì]
1. 国与国之间贸易的泛称。
2. 又称“世界贸易”。各国对外贸易的总称,世界贸易额等于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4. 即“对外贸易”。
国际贸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等价交换释义:商品不按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在垄断资本的条件下,垄断资本家为了追逐高额利润,经常采用压低原材料价格、提高制成品价格的办法进行不等价交换,以加强对中小资本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剥削。在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掠夺第三世界的一种手段。
- 2.
世界银行释义: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通称。是联合国经营国际金融业务的专门机构。成立于1945年12月。总部设在美国的华盛顿。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投资,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我国于1980年加入该机构。
- 3.
价格条款释义:国际贸易合同中表明价格条件的款项。
- 4.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释义:简称“关贸总协定”。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也是有约束力的最大国际贸易契约组织。1947年10月30日,由二十三个国家代表在日内瓦签订。此后协定内容多次修订,成员也不断扩大,至1994年4月达一百二十三个国家和地区。该协定的宗旨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削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1994年在第八轮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
- 5.
原产地释义:原产地的原意是指来源地、由来的地方;因此,商品的原产地是指货物或产品的最初来源,即产品的生产地。 进出口商品的原产地是指作为商品而进入国际贸易流通的货物的来源,即商品的产生地、生产地、制造或产生实质改变的加工地。
- 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释义:中国以对外经济贸易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校址在北京。创建于1951年,初为高级商业干部学校。1954年改名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84年改现名。设有对外贸易英语、国际贸易、国际企业管理、国际经济法等系和关贸总协定研究中心等。
- 7.
成交释义:买卖双方就货物的成色、价格取得一致意见(多指大宗批发或国际贸易)并达成交易。
- 8.
来件装配释义:国际贸易方式之一。外商提供零部件、元器件和包装物料,本国企业将装配好的成品交给外商,收取加工费。
- 9.
比较成本说释义: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的国际自由贸易理论。认为各国之间只要存在相对成本差异,就具备发展国际贸易的条件。
- 10.
现汇释义:在国际贸易和外汇买卖中可以当时交付的外汇(主要指外国货币)。
- 11.
索赔释义:⒈索取赔偿。⒉国际贸易业务的一方违反合同的规定,直接或间接地给另一方造成损害,受损方向违约方提出损害赔偿要求。
- 12.
纽约释义:美国城市。位于该国东北海岸。人口732万(1990年)。是全国第一大城市、最大海港和交通枢纽。是美国及世界的重要国际贸易港和世界最大国际金融中心。联合国总部设此。
- 13.
补偿贸易释义:国际贸易的一种方式,买方不以现汇支付,而以产品或加工劳务分期偿付进口设备、技术、专利等费用。
- 14.
金沙萨释义:⒈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和最大城市。 人口502万(1995年)。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有纺织、食品、造船等工业。水运枢纽,扎伊尔河流域绝大部分农产品在此集散。有国际航空站。市内有国际贸易中心、人民宫、卢蒙巴纪念碑等雄伟建筑。旅游胜地。⒉旧称利奥波德维尔(Leopoldville)。⒊刚果民主共和国(扎伊尔)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刚果河南岸,1881年由斯坦利建立,当时称利奥波德维尔。20世纪20年代成为比属刚果的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成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最大的城市,1960年成为独立的共和国的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