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称 [shì chēng]
1. 北魏时在市场所置的官秤。
3. 俗称以旧制十六两为一斤的杆秤,与以十八两为一斤的老秤相对。
市称 引证解释
⒈ 北魏 时在市场所置的官秤。
引《魏书·食货志》:“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镇郡县之市,各置二称,悬於市门,私民所用之称,皆準市称以定轻重。”
⒉ 俗称以旧制十六两为一斤的杆秤,与以十八两为一斤的老秤相对。
市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市秤释义:即市称。参见“市称”。
- 2.
市称释义:⒈北魏 时在市场所置的官秤。《魏书·食货志》:“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镇郡县之市,各置二称,悬於市门,私民所用之称,皆準市称以定轻重。”⒉俗称以旧制十六两为一斤的杆秤,与以十八两为一斤的老秤相对。
- 3.
披攘释义:犹披靡。 《文选·曹植<责躬诗>》:“朱旗所拂,九土披攘,玄化滂流,荒服来王。”吕向 注:“披攘,犹披靡也。”晋 傅玄《秦女休行》:“洒血溅飞梁,猛气上于云霓;仇党失守为披攘,一市称烈义。”唐 杜牧《郡斋独酌》诗:“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宋 范仲淹《唐狄梁公碑》:“一朝感通,羣阴披攘。”参见“披靡”。
- 4.
烈义释义:谓刚正而有节义。 《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江表传》:“﹝ 孙策 ﹞问 慈 曰:‘闻卿昔为太守劫州章,赴 文举,请诣 玄德,皆有烈义,天下智士也。’”晋 傅玄《秦女休行》:“一市称烈义,观者收泪并慨忼。”
- 5.
草市释义:乡村集市。 相对城市而言。唐 李嘉祐《登楚州城望驿路十馀里山村竹林相次交映》诗:“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宋 苏轼《乞罢宿州修城状》:“﹝居民﹞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明 刘基《出越城至平水记》:“泊于 云峰 之下,曰 平水 市,即 唐 元微之 所谓草市也。”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离州县城较远,在交通便利的地点因商业上需要自然形成的市称为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