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海 [dù hǎi]
1. 这首诗为惠洪获赦北归时所作。满肚子牢骚,出家当和尚,本为解脱尘世之烦恼,谁知道也受政治上牵连,被流放天涯海角,坠落瘴乡受三年苦,弄得个病瘦蓬头垢面的样子。
渡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度扶桑释义:东渡,渡海向东。古代日本称为“扶桑国”。
- 2.
丧人释义:⒈居丧的人。《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其行来渡海诣中国,恆使一人,不梳头,不去蟣蝨,衣服垢污,不食肉,不近妇人,如丧人,名之为持衰。”⒉失位流亡的人。《礼记·檀弓下》:“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丧人不佞,失守 鲁国 之社稷,执事以羞。”
- 3.
在舟释义:《邓析子·无厚》:“同舟渡海,中流遇风,救患若一,所忧同也。”后因以“在舟”谓患难与共。
- 4.
塔塔米释义:日语音译词。日本 人铺在房间内的有一定规格的草制垫席。可用它计算房间的面积。续范亭《汪精卫渡海朝天皇》诗:“龙宫里,颇恐惧,认贼作父很满意。塔塔米,双膝跪,夺眶而出两眼泪。”夏衍《难忘的一九三○年》:“因为这是一座纯 日本 式戏院,观众席没有椅子,而只是一片划成方格子的‘塔塔米’(草席)。”
- 5.
幸爱释义:犹宠爱。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吴廷尉 为 河南 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温水》:“范文 本 扬州 人,少被掠为奴……随 林邑 贾人渡海远去,没入于王,大被幸爱。”郭沫若《<虎符>缘起》:“她又是 魏王 最幸爱的宠姬,她一定年青貌美。”
- 6.
廉石释义:⒈相传 汉 末 吴郡 陆绩 为 郁林 太守,罢归少行装,舟轻难以渡海,因取巨石镇之。至 吴,弃石于 娄门 之野。人称其廉,号“郁林石”。石留民间,至 明 时犹存。弘治 中巡按御史 樊祉 使人移置察院之侧,作亭覆之。命名为“廉石”。清 康熙 间 陈鹏年 为 苏州 太守,修葺郡学,将石移至郡学内,为 苏州 古迹之一。参见“鬱林石”。参阅 唐 无名氏《大唐传载》、明 侯甸《西樵野记·郁林太守石》、清 朱象贤《闻见偶录·廉石》。⒉比喻清廉的家风。清 钱谦益《陈大绶父时霖加赠中宪大夫太仆寺少卿制》:“环堵萧然,坐客
- 7.
朱崖释义:⒈红色山崖。唐 陆龟蒙《秋热》诗:“午气朱崖近,宵声白羽随。”明 何景明《姜子岭至三坌》诗:“朱崖秀夏木,石壁映寒潭。”⒉即 珠崖。今 海南省 海口市。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贾捐之 之陈於 朱崖,刘歆 之辨於祖宗,虽质文不同,得事要矣。”宋 苏轼《伏波将军庙碑》:“自 徐闻 渡海适 朱崖,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髮耳。”参见“珠厓”。⒊唐 李德裕 的别称。李德裕 曾任 崖州 司户,故称。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 令狐綯 ﹞洎身居巖庙,别无所长,諫官上章,可见之矣。与 朱崖 之终始
- 8.
泛海释义:亦作“泛海”。 乘船过海,渡海。
- 9.
海查释义:用竹木编制的渡海的筏。
- 10.
王勃释义:唐代文学家。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父,渡海溺死。为“初唐四杰”之一。以写离别怀人之作较著名,有《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名篇。文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王子安集》。
- 11.
登陆场释义:军队在强渡江河或渡海作战的时候,在敌方的岸上所夺取的一部分地区,用来保障后续部队渡水和上岸。
- 12.
粤王台释义:即 越王台。在 广州市 北 越秀山 上,相传为 西汉 时 南越王 赵佗 所筑。清 林昌彝《渡海》诗:“楼槛排山鬼岛开,白头今诣 粤王臺。”
- 13.
赶山鞭释义:威力巨大的神鞭。 传说 秦始皇 筑石桥,欲渡海观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见《太平寰宇记》卷二十引《三齐略记》、《太平御览》卷七三引《齐地记》。《红旗歌谣·水从天上飞下来》:“集体力量比天大,强过 始皇 赶山鞭。”《民间文学》1979年第4期:“除 孟姜女 故事外,拾粪老人还讲了关于赶山鞭的传说。”
- 14.
飘海释义:渡海远行,同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