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竹 [xì zhú]
1. 指挥奏乐的用具。
戏竹 引证解释
⒈ 指挥奏乐的用具。
引《元史·礼乐志五》:“戏竹,制如籈,长二尺餘,上繫流苏香囊,执而偃之,以止乐。”
《清史稿·乐志八》:“戏竹,析竹为之,凡二,各五十茎。髤朱,承以涂金壶卢,下有柄,亦髤朱。人各执其一,立丹陛上,合则乐作,分则乐止。”
原注:“戏,音与麾同,其用亦与麾同。”
戏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小除夕释义:指除夕前一日。清 顾禄《清嘉录·小年夜大年夜》:“或有用除夕前一夕者,谓之小年夜,又曰小除夕。”徐珂《北京指南·礼俗》:“先除夕一日,则谓小除夕;家置酒宴,往来招邀,曰别岁,又曰辞岁。”亦省称“小除”。清 李声振《百戏竹枝词·爆竹》:“俗名‘炮张’。小除通夕焚之,名‘逐祟’。”
- 2.
春赛释义:春时酬谢神灵的祭礼。 元 戴表元《林邨寒食》诗:“闻説旧时春赛罢,家家鼓笛醉成围。”《清代北京竹枝词·百戏竹枝词·四平腔序》:“浙 之 绍兴 土风也,亦 弋阳 之类,但调少平,春赛无处无之。”鲁迅《呐喊·社戏》:“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了。”
- 3.
蹬梯释义:杂技节目。一演员仰卧,双足向上,以长梯竖置演员脚底,使演员一至数人攀梯表演各种动作。清 李声振《百戏竹枝词·蹬梯》题解:“解妇类仰卧,翘双足以承梯,一小儿作反腰,歌唱於梯之上,不倾欹焉。近梯有十三层者。”阿英《灯市》:“杂耍不外队舞、细舞……蹬梯。”
- 4.
鳌鱼释义:亦作“鰲鱼”。鳌的俗称。《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鰲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回。”清 李声振《百戏竹枝词·旱船》:“无边陆海吾何惧,稳坐鼇鱼背上看。”
- 5.
鼇鱼释义:亦作“鰲鱼”。 鳌的俗称。《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鰲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回。”清 李声振《百戏竹枝词·旱船》:“无边陆海吾何惧,稳坐鼇鱼背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