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国债 国债的意思
guózhài

国债

简体国债
繁体國債
拼音guó zhài
注音ㄍㄨㄛˊ ㄓㄞ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zhài, ◎ 欠负的钱财。【组词】:借债。欠债。还债。公债。外债。内债。债户。债主。债权。债券。债台高筑。

基本含义

国家发行的债券,用于筹集国家的资金。

国债的意思

国债 [guó zhài]

1. 国家的内外债务。

[national debt;]

国债 引证解释

⒈ 国家欠的债,包括内债、外债。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新关税入餘百万,中朝取之偿国债。”


国语词典

国债 [guó zhài]

⒈ 各国政府在以国家信用为保证的基础上,向本国国民或外国募集资金后所负担的债务。


国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举鼎絶膑释义:双手举起鼎而折断膝盖骨。《史记·秦本纪》:“武王 有力,好戲。力士 任鄙、烏獲、孟説 皆至大官。王與 孟説 舉鼎,绝臏。”张守节 正义:“絶,斷也。臏,脛骨也。”后以喻力小不胜重任。清 钱谦益《答山阴徐伯调书》:“乃欲上下馳騁,追扳古人於行墨之間,斯足下所云舉鼎絶臏者乎?”林纾《桐城派古文说》:“若 譚友夏 者,則千力萬氣,無所不學,而往往舉鼎絶臏。”亦作“舉鼎絶脰”。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今日我輩對於此國債問題當何如?將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負擔,莫敢辭乎?舉鼎絶脰之患,恐遂不免也。”
    • 2.
      承购包销释义:承购包销发行方式,指大宗机构投资者组成承购包销团,按一定条件向财政部承购包销国债,并由其负责在市场上转售,任何未能售出的余额均由承销者包购。
    • 3.
      承购释义:承担购买:承购包销四亿元国债。
    • 4.
      疐后跋前释义:喻进退两难。 语出《诗·豳风·狼跋》:“狼疐其尾,載跋其胡。”孔颖达 疏:“狼進前則躐其胡,却退則跲其尾,是進退有難。”梁启超《中国国债史》:“兩造交鬨,勢極汹汹,我政府疐後跋前,莫知所適。”
    • 5.
      通筹释义:全面筹划。 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三》:“养兵较多,糜饗斯鉅,国债日积,偿息倍繁,所以通筹国用,常有竭蹶不遑之势。”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五:“在上演一个剧本时通筹全局,运用一切舞台工具,以发挥剧本的涵义。”
    • 6.
      量化宽松释义: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 7.
      阴血释义:⒈即血液。 在内为阴,血在肤内,故称。《左传·僖公十五年》:“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僨兴,外彊中乾。”孔颖达 疏:“外为阳,内为阴。血在肤内,故称阴血。”唐 薛胜《拔河赋》:“阴血作而颜若渥丹,胀脉僨而体如癭木。”梁启超《中国国债史》:“即以最近筹补镑亏一案,其阴血周作,张脉僨兴之丑态,既已毕露,后此棼乱寧有纪极!”⒉犹血统。章炳麟《訄书·序种姓下》:“二国(百济、朝鲜)与 神州 故同柢,同柢者,其玉步同,异柢者,其玉步异,是以有黄中而无阴血,无所析也。”

国债(guozh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国债是什么意思 国债读音 怎么读 国债,拼音是guó zhài,国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国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