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 [sān jié]
1. 三恶人。指蚩尤、五观、殷纣。三镇节度使。旧俗称端午、中秋、春节为三节。旧时工商界多于三节结算账目。三段。
三节 引证解释
⒈ 三恶人。指 蚩尤、五观、殷纣。五观,夏 启 之子。
引《逸周书·尝麦》:“诸正敬功,尔颂审三节。”
孔晁 注:“三节, 蚩尤、五观、殷紂 也。”
⒉ 三镇节度使。
引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五·三节》:“开平 四年, 鏐(钱鏐 )游衣银军,作还乡歌曰:‘三节还乡兮掛锦衣。’三节者, 鏐 在 唐 已领 镇海 镇东 两军节度,入 梁 又兼 淮南 也。”
⒊ 三段。
引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历代漕运考》:“唐 时漕运,大率三节, 江 淮 是一节, 河南 是一节, 陕西 到 长安 是一节。”
⒋ 旧俗称端午、中秋、春节为三节。旧时工商界多于三节结算账目。
引老舍 《骆驼祥子》四:“车租,他的比别家的大,可是到三节他比别家多放着两天的份儿。”
国语词典
三节 [sān jié]
⒈ 俗称端午节、中秋节、年节为「三节」。
例如:「公司每逢三节,必邀员工出游。」
三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家言释义:犹言一家之言。三国 魏 曹丕《典论论文》:“融 等已逝,唯 干 著论,成一家言。”唐 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后十年,其子 安衡 泣捧遗草来謁,咨余紬之,成一家言,凡二百篇。”明 方孝孺《赠郭士渊序》:“他若 董仲舒、贾谊、司马迁、扬雄 皆用之成一家言。”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墨子 生於 宋;宋,南北要衝也,故其学於南北各有所採而自成一家言。”
- 2.
一年三节释义:指一年中的端午、中秋、春节。《海上花列传》第九回:“耐搭我一年三节生意包仔下来。”
- 3.
一掌金释义:我国古代以手指代替算盘直档的一种计算方法。左手每指以三节分定九数,一二三位于左,自下而上;四五六位于中,自上而下;七八九位于右,自下而上。计算时,用右手各指指定其位以辨数。见 明 程大位《算法统宗·难题·一掌金定位图》。亦泛指计算。明 单本《蕉帕记·闹婚》:“我是一掌金搯过了,如今四月,到明年正月半,刚刚十个月。”
- 4.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释义:原指下棋时走错一步,导致整盘棋都输掉。 比喻对关键性的问题处理失当,造成整个事情的失败。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三节:“说‘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而不是那种带局部性的即对全局无决定意义的一着。下棋如此,战争也是如此。” 李丰祝 《解放石家庄》第二章:“要关照全局。因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哩!”
- 5.
三段释义:⒈犹言三节,三块。⒉指三段论式。
- 6.
三节两寿释义: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 7.
三节人释义:见“三节人从”。
- 8.
三节释义:端午、中秋、春节合称三节。
- 9.
三贞释义:三节妇。
- 10.
仁者释义:⒈有德行的人。 《左传·定公四年》:“《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唯仁者能之。”《论语·子罕》:“子 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墨子·节葬》:“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南史·孔灵符传》:“夫题里逆心而仁者不入。”宋 石延年《曹太尉西师》诗:“仁者虽无敌,王师尚有征。”⒉有恩情的人。《礼记·丧服四制》:“比终兹三节者,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知者可以观其理焉,强者可以观其志焉。”郑玄 注:“仁,有恩者也。”孔颖达 疏:“孝子居丧,性有仁恩则居丧思慕,可以
- 11.
代田释义:西汉 赵过 在畎田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轮作法。将一亩地分为三份,每年轮流耕种,以保养地力,获得较高的收成。古代曾通行于北方干旱地带。《汉书·食货志上》:“武帝 末年……以 赵过 为搜粟都尉。过 能为代田,一畮三甽。岁代处,故曰代田,古法也。”颜师古 注:“代,易也。”参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
- 12.
伍长释义:古代军制以五人为伍,户籍以五家为伍,每伍有一人为长,称为“伍长”。 参见《周礼·夏官·序官》、《管子·立政》。《汉书·循吏传·黄霸》:“置父老、师帅、伍长。” 宋 苏辙 《私试进士策问》之二:“及有军旅之事,则以比长为伍长。”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军目》:“伍长管四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三章第三节:“这种豪强的人连做个伍长的资格也没有。”
- 13.
会葬释义:⒈参加葬礼;会合送葬。《左传·隐公元年》:“惠公 之薨也,有 宋 师,太子少,葬故有闕,是以改葬。卫侯 来会葬。”《后汉书·杨赐传》:“公卿已下会葬。”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祭品象物,多难指名,会葬者盖相摩。”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三节:“唐文宗 令全部宦官去会葬,郑注 纵亲兵杀死全部宦官。”⒉合葬。《史记·吕不韦列传》:“始皇 十九年,太后薨,諡为 帝太后,与 庄襄王 会葬 茝阳。”
- 14.
会饮释义:聚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 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 与 赵王 会饮,令 赵王 鼓瑟。’”唐 沉既济《任氏传》:“崟 与 郑子 偕行於 长安 陌中,将会饮於 新昌里。”清 昭槤《啸亭杂录·马彪》:“路由 固原,有邀其入城会饮者,公力辞之。”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三节:“天兴 三年(1234年)正月元旦,蒙 军在城外会饮鼓吹。”
- 15.
佣耕释义:亦作“佣畊”。谓受雇为田主耕种。《史记·陈涉世家》:“陈涉 少时,尝与人佣耕。”南朝 梁 何逊《聊作百一体》诗:“佣畊乏旅力,倚市惮劬劳。”宋 徐铉《稽神录·胡澄》:“池阳 人 胡澄,佣耕以自给。”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第二章第三节:“贫民受雇耕主人的田地,称为佣耕或佃客。”
- 16.
使副释义:⒈副使,正使的属官。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 契丹 历法与本朝素差一日, 熙寧 中, 苏子容 奉使贺生辰,适遇冬至,本朝先 契丹 一日,使副欲为庆,而 契丹 馆伴官不受。”⒉指正使与副使。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若向者 高宗 朝,有外国贺生辰,朝贺赴筵,于殿上坐使副,餘三节人在殿廡坐。”
- 17.
侍官释义:⒈侍中、常侍之官。《南齐书·陆澄传》:“魏 晋 以来,不欲令臣下服衮冕,故位公者加侍官。”《资治通鉴·晋安帝元兴三年》:“玄 移还上宫,召侍官皆入止省中。”胡三省 注:“侍官,自侍中至黄散之属。”⒉在宫廷中轮番宿卫的军士。《周书·武帝纪上》:“﹝ 建德 三年﹞十二月……改诸军军士并为侍官。”《新唐书·兵志》:“故时府人目番上宿卫者曰侍官,言侍卫天子;至是,卫佐悉以假人为童奴,京师人耻之,至相駡辱必曰侍官。”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三节:“其后又把府兵的军士改称侍官,表示府兵从属于皇帝,作皇帝的侍从
- 18.
借宫释义:北曲的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按一定规则联缀而成的。 在杂剧的套数中有时借用相近宫调的曲子入套,称为借宫。散曲的套数不借宫。如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套数的曲调是正宫,但其所用曲子中属于正宫的只是前面的《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等几支;后面的《上小楼》《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等属于中吕宫,《耍孩儿》《煞》(包括《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等属于般涉调。这种现象,即称借宫。参阅 元 周德清《中原音韵》、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第三章第三节。
- 19.
劈山救母释义:劈山救母是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之一。华山的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齐茬茬被截成三节。巨石旁边插着一把七尺高三百多斤重的月牙铁斧。相传,这就是当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铁斧叫“开山斧”。有同名越剧、同名秦腔、同名连环画等作品。
- 20.
化铁炉释义:用于熔化生铁以便铸铁的竖炉,内衬为耐火砖。金属、焦炭和熔剂(如果使用的话)从顶部装入,从靠近底部鼓风。应用最为广泛的为冲天炉,在小型铸造生产中也用三节炉或搀炉;熔炼优质或特种铸铁时也用反射炉、电弧炉、感应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