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文告 文告的意思
wéngào

文告

简体文告
繁体
拼音wén gào
注音ㄨㄣˊ ㄍ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gào,(1) 说给别人,通知。【组词】:告谕。告知。告诫。告诉。报告。劝告。奔走相告。(2) 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组词】:告发。告状。控告。(3) 表明,请求。【组词】:告老。告急。自告奋勇。(4)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组词】:告成。告竭(宣布某种东西用尽)。告罄(现指财物用尽或货物等售完)。公告。

基本含义

指公文、公告等书面文件。

文告的意思

文告 [wén gào]

1. 布告;通告。

不久将发表新的文告。

[statement; proclamation written message;]

文告 引证解释

⒈ 以文德告谕。

《国语·周语上》:“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
《三国志·魏志·锺会传》:“今镇西奉辞御命,摄统戎重,庶宏文告之训,以济元元之命。”
唐 郑亚 《<会昌一品集>序》:“申之以文告,又腆然不率,天子震怒,旋命征之。”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古之王者於四夷之不贡不臣,则有威让之令,文告之辞。”

⒉ 政府机关发布的通告。


国语词典

文告 [wén gào]

⒈ 政治领袖或政府机关向民众告谕的文书。

如:「总统文告」。

布告 文书


文告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布告释义:⒈(机关、团体)张贴出来告知群众的文件:出布告。张贴布告。⒉用张贴布告的方式告知(事项):特此布告。布告天下。
    • 2.
      文书释义:⒈公文、书信、契约等。⒉某些机关或部队中从事公文、信件工作的人员。

文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言而谕释义:谕: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 2.
      优文释义:褒奖的文告。
    • 3.
      伪满诏书释义: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是使天下臣民周知的文告。诏是告诉的意思。
    • 4.
      佶屈释义:曲折,形容文字艰涩难懂。明 郑瑗《井观琐言》卷一:“鲁哀公 誄 孔子 辞,其文便佶屈。”清 阮元《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孔子《文言》,实为万世文章之祖……非清言质説者比也,非振笔纵书者比也,非佶屈澁语者比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再证之 三王 时,誓师有辞,迁都有誥,朝廷一二非常举动,不惮反復演説,大声疾呼,彼其意惟恐不大白於天下,故文告皆白话。而后人以佶屈难解者,年代绵邈,文字不变而语变也。”
    • 5.
      公布释义:(政府机关的法律、命令、文告,团体的通知事项)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公布于众。 公布新条例。食堂的账目每月公布一次。
    • 6.
      具告释义:⒈详细告诉。《史记·刺客列传》:“严仲子 具告曰:‘臣之仇 韩 相 侠累,侠累 又 韩 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⒉备文告发。明 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杂记》:“七年冬,﹝ 郑之惠 ﹞有病閒住,被参未结。盐蠹 赵文渊 具告,反噬公。”
    • 7.
      军帖释义:古代指军事文告。
    • 8.
      出榜释义:⒈贴出被录取或被选取人的名单:考试后三日出榜。⒉旧时指贴出大张的文告:出榜安民。
    • 9.
      后害释义:犹后患。《汉书·董仲舒传》:“乃其不正不直,不忠不极,枉于执事,书之不泄,兴于朕躬,毋悼后害。”《后汉书·来历传》:“京、丰 惧有后害,妄造虚无,构谗太子及东宫官属。”《北齐书·废帝纪》:“皇建 二年秋,天文告变,归彦 虑有后害,仍白 孝昭,以王当咎。”
    • 10.
      咏醒释义:太平天囯 后期,义、主佐将所出文告称为“咏醒”。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礼制(八年)》:“义称咏醒称帐下,称禀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天朝爵职称谓》:“义、主佐将称大人,称帐,行文称咏醒。”
    • 11.
      喧谕释义:太平天囯《天朝爵职称谓》坚定以 洪仁玕 名义发布或由诸王联名发布而由 洪仁玕 领衔之文告称“諠諭”。諠,通“宣”。
    • 12.
      国务卿释义:美国的首席部长。 主管外交,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外交部长,但掌管合众国国玺,总统发布某些文告时,他有辅助签名之责。
    • 13.
      声明释义:⒈公开说明。⒉特指政府、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对某问题、事件表明立场、主张而发表的文件或发言。也有以会议的名义发表的。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就会谈的问题发表的文告,有时其中包含有关于这些国家间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具有条约的性质。
    • 14.
      安民告示释义:⒈原指官府在新官上任或社会变乱后,为安定民心所发布的文告。⒉现借指把要办的事或问题预先通知下来,让大家有所准备。
    • 15.
      宣押释义:指宣布朝廷签署的文告。凡公文需书押,因称。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宰相遇诞日,必差官具口宣押,赐礼物。”宋 吴自牧《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前三日,宣押知制誥、详定、考试等官,赴学士院锁院,命御策题,然后宣押赴殿。”《宋史·杨存中传》:“二年春,进神武中军统制,宰相 吕颐浩 袖敕以授 存中。俊 奏留 存中 军中…… 存中 亦固辞,且谓:‘神武诸帅如 韩世忠、张俊,皆贵拥旌鉞,名望至重,如臣么么,一旦位与之抗,实不自安。’不许,遣中使宣押,乃视事。”
    • 16.
      宣言释义:一般指国家、政府、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为说明其政治纲领或对重大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发表的文告。 也有几国联合发表的或以会议名义发表的宣言。
    • 17.
      密揭释义:⒈秘密的奏疏。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亲书奏章》:“近年故相 王锡爵 密揭,亦其幼孙所写,故窃啟者不敢私易,得以初稿达御前。”⒉秘密的文告。清 毛祥麟《三略汇编·小刀会纪略》:“时 蓝守 回郡,统兵将至 上海,先有密揭入城,贼见之狂窘。”
    • 18.
      张榜释义:贴出文告:张榜公布。 张榜招贤。
    • 19.
      张黄释义:张贴帝王颁发的命令。黄,黄榜,帝王的文告。
    • 20.
      往诰释义:往昔的文告。

文告(weng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文告是什么意思 文告读音 怎么读 文告,拼音是wén gào,文告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文告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