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龟 [dà guī]
1. 古称大一尺二寸之龟,其甲用于占卜。《书·禹贡》:“九江 纳锡大龟。”孔 传:“尺二寸曰大龟。”《左传·昭公十八年》:“使 公孙登 徙大龟。”唐 韩愈《复志赋》:“假大龟以视兆兮,求幽贞之所庐。”
大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元绪释义:⒈大业。《三国志·魏志·杨阜传》:“伏惟陛下奉 武皇帝 开拓之大业,守 文皇帝 克终之元绪。”⒉《水经注·渐江水》引 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孙权 时,永康县 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以归……夜宿 越里,缆船于大桑树。宵中,树忽呼龟曰:‘元绪,奚事尔也?’”后以“元绪”为龟的别名。宋 范成大《再韵答子文》:“百年子莫占元绪,万法吾今付子虚。”明 刘基《题枯木图》诗:“不用江头唤元绪,何妨湖上识神仙。”
- 2.
元龟释义:⒈大龟。 古代用于占卜。⒉借指谋士。⒊比喻可资借鉴的往事。⒋汉王莽时货币。龟宝四品(元龟、公龟、侯龟、子龟)之一。
- 3.
全守释义:保全节操。唐 元结 《系乐府·谢大龟》诗:“自昔保方正,顾尝无妄私。顺和固鄙分,全守贞常规。”
- 4.
六鳌释义:亦作“六鰲”。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恐流於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事见《列子·汤问》。
- 5.
六鼇释义:亦作“六鰲”。 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恐流於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事见《列子·汤问》。唐 李白《登高丘而望远海》诗:“登高丘,望远海,六鼇骨已霜,三山
- 6.
大寳龟释义:古时天子宝藏用以卜疑的大龟甲。
- 7.
大蔡释义:大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武仲 自 邾 使告 臧贾,且致大蔡焉。”杜预 注:“大蔡,大龟。”《淮南子·说山训》:“大蔡 神龟,出於沟壑。”高诱 注:“大蔡,元龟之所出地名,因名其龟为大蔡,臧文仲 所居 蔡 是也。”
- 8.
大龟释义:古称大一尺二寸之龟,其甲用于占卜。《书·禹贡》:“九江 纳锡大龟。”孔 传:“尺二寸曰大龟。”《左传·昭公十八年》:“使 公孙登 徙大龟。”唐 韩愈《复志赋》:“假大龟以视兆兮,求幽贞之所庐。”
- 9.
子明释义:⒈桑树的别名。传说三国吴孙权时,永康县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而归。“夜泊越里,缆舟於大桑树。宵中,树忽呼龟曰:‘劳乎元绪,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繫,方见烹臛,虽然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诸葛元逊博识,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计从安得?’龟曰:‘子明无多辞,祸将及尔。’树寂而止。”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⒉传说中的仙人。⒊水银的别名。
- 10.
灵蔡释义:卜卦用的大龟。蔡,本大龟所出地名,后指大龟。《文选·张协<七命>》:“皆象刻於百工,兆发乎灵蔡。”吕延济 注:“灵,灵龟也。蔡,谓龟出 蔡 地。”北周 庾信《奉和初秋》:“祥鸞栖竹实,灵蔡上芙蓉。”倪璠 注:“灵蔡,龟也。《论语》:‘臧文仲 居蔡。’郑 曰:‘蔡谓国君之守龟也。’《汉书·食货志》云:‘元龟曰蔡。’”隋 薛道衡《老氏碑》:“千年灵蔡,著天性以効徵;三足神乌,感阳精而表质。”参阅《淮南子·说山训》高诱 注。
- 11.
灵龟释义:⒈龟的一种。蠵之别名。《尔雅·释鱼》:“二曰灵龟。”郭璞 注:“涪陵郡 出大龟,甲可以卜,缘中文似瑇瑁,俗呼为灵龟。即今觜蠵龟,一名灵蠵,能鸣。”《墨子·亲士》:“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⒉泛指用以占卜的大龟。⒊有灵应的龟兆。《易·颐》:“舍尔灵龟,观我朶颐。”孔颖达 疏:“灵龟,谓神灵明鉴之龟兆。”⒋神龟。《文选·曹植<七启>》:“假灵龟以託喻,寧掉尾於涂中。”李善 注:“《庄子》曰:楚王 使大夫往聘 庄子。庄子 曰: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南唐 李中《鹤》诗:“好共
- 12.
玄龟释义:元龟,大龟。
- 13.
神蔡释义:大龟的美称。
- 14.
穹龟释义:大龟。
- 15.
螆蛦释义:即蟕蠵。一种大龟。也称兹夷。
- 16.
蟕蠵释义:亦作“蟕蛦”。一种大龟。晋 孙绰《望海赋》:“瑇瑁熠烁以泳游,蟕蠵焕烂以映涨。”《南齐书·张融传》:“蟕蠵瑁蛑,綺贝绣螺。”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下:“蟕蠵者,俗谓之兹夷,乃山龟之巨者。人立其背上,可负而行。产 潮 循 山中,乡人採之,取殻以货。”唐 李商隐《碧瓦》诗:“吴 市蟕蛦甲,巴 賨翡翠翘。”一本作“蠀蛦”。朱鹤龄 笺注:“蟕蛦,大龟。其甲即瑇瑁之类,故 吴 市有之。”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一·蠵龟》。
- 17.
蠀蛦释义:一种甲有文采的大龟。即蟕蠵。唐 李商隐《碧瓦》诗:“吴 市蠀蛦甲,巴 賨翡翠翘。”一本作“觜蠵”。冯浩 笺注引《岭表录异》:“蟕蠵俗谓之兹夷,产 潮 循 山中,广州 巧匠取其甲为梳篦盃器之属。”
- 18.
觜觿释义:⒈亦作“觜蠵”。星座名。“觜宿”的早期名称。⒉大龟。
- 19.
象龟释义:⒈象和龟。 古谓象、龟皆为祥瑞,帝王有道则现。唐 康骈《剧谈录·桑道茂》:“建中 元年,道茂 请城 奉天,为王者居列象龟……至播迁都彼,乃验。”⒉一种大龟。生活在山地近水源处,以仙人掌等植物及小动物为食。头大,颈长,四肢强壮,力大可载数人而行。分布于 南太平洋 岛屿,现已很少。
- 20.
鳌足释义:⒈传说中女娲用作天柱的大龟四足。《淮南子·览冥训》:“於是女媧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高诱注:“鼇,大龟。天废顿以鼇足柱之。”晋成公绥《天地赋》:“断鼇足而续毁,鍊玉石而补缺。”唐黄滔《融结为河岳赋》:“岂非断乎鼇足之时,剖彼鸡黄之日,二仪各立以交泰,一气旁流而洋溢。”⒉器物上做成龟足形状的底脚。《新唐书·天文志一》:“﹝浑仪﹞表里三重,下据準基,状如十字,末树鼇足,以张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