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兄弟 [zú xiōng dì]
1. 即族昆弟。
族兄弟 引证解释
⒈ 即族昆弟。参见“族昆弟”。
引汉 贾谊 《新书·六术》:“曾祖昆弟又有子,子为族兄弟。”
国语词典
族兄弟 [zú xiōng dì]
⒈ 同高祖的兄弟。亦泛指同宗同辈的人。
族兄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从侄孙释义:从侄孙本义,指的是父亲的亲兄弟的曾孙,即伯叔父的曾孙,即父亲的侄曾孙,是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是儿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堂侄的儿子,即儿子的从侄,是孙子的族兄弟。
- 2.
侄曾孙释义:自己的亲兄弟的曾孙,是儿子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即自己的侄子(即兄子/弟子)的孙子,即儿子的堂侄孙,是孙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侄孙的儿子,即孙子的从侄,是曾孙的族兄弟。
- 3.
再从孙释义:父亲的亲兄弟的曾孙,即伯叔父的曾孙,即父亲的侄曾孙,是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是儿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堂侄的儿子,即儿子的从侄,是孙子的族兄弟。
- 4.
嘉礼释义:⒈古代五礼(吉、凶、军、宾、嘉)之一。指饮食、婚冠、宾射、飨燕、脤膰、贺庆等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昬冠之礼,亲成男女;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以饗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以贺庆之礼,亲异姓之国。”郑玄 注:“嘉,善也。所以因人心所善者而为之制。嘉礼之别有六。”《宋史·礼志十三》:“旧史以饮食、婚冠、宾射、饗宴、脤膰、庆贺之礼为嘉礼。”⒉后世亦专指婚礼。唐 薛用弱《集异记·裴越客》:“先是 镐 之在京,以次女 德容,与僕射 裴冕 第三子
- 5.
四世释义:⒈四代。《书·毕命》:“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孔 传:“言公勉行德,能勤小物,辅佐 文 武 成 康 四世。”《礼记·大传》:“四世而緦,服之穷也。”孔颖达 疏:“四世,谓上至高祖,以下至己,兄弟同承高祖之后为族兄弟,相报緦麻,是服尽於此,故緦麻服穷,是四世也。”《论语·季氏》:“政逮於大夫四世矣。”邢昺 疏:“言君之政令,及於大夫,至今四世矣。谓 季文子、武子、悼子、平子 也。”⒉佛教语。指所谓圣世(释迦 在世时代)、正世(释迦 灭后一千年间)、像世(次一千年间)、末世(次一万年间)。
- 6.
堂侄孙释义:父亲的亲兄弟的曾孙,即伯叔父的曾孙,即父亲的侄曾孙,是自己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是儿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堂侄的儿子,即儿子的从侄,是孙子的族兄弟。
- 7.
家支释义:四川 凉山 等地彝族奴隶制度下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氏族部落组织。 解放前有近百个互不隶属、各有固定地域的黑彝家支。民主改革后,家支制度已不存在。阿尔木呷《红军,红军,彝民的亲人》:“他们都是我们的彝族兄弟,其中有 普雄峨勒、阿候、沽基 等家支的大小头人,有的在这监狱里坐了六、七年,有的坐了十几年。”
- 8.
族女释义:同族兄弟之女。 《辽史·天祚皇帝纪一》:“﹝ 乾统 五年﹞三月壬申,以族女 南仙 封 成安公主,下嫁 夏 国王 李乾顺。”
- 9.
族子释义:同族兄弟之子。
- 10.
族孙释义:同族兄弟的孙子。
- 11.
族曾孙释义:1.族曾孙本义,指的是自己的亲兄弟的曾孙,是儿子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即自己的侄子(即兄子/弟子)的孙子,即儿子的堂侄孙,是孙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侄孙的儿子,即孙子的从侄,是曾孙的族兄弟。
- 12.
族母释义:族兄弟之母。 亦泛指同族伯叔之妻。参见“族父母”。
- 13.
族父释义:同族兄弟之父。 亦泛指同族伯叔父。
- 14.
缌麻释义:古代丧服名。五服中之最轻者,孝服用细麻布制成,服期三月。凡本宗为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姊妹,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等,均服之。《仪礼·丧服》:“緦麻三月者。”《穀梁传·庄公三年》“改葬之礼緦”唐 杨士勋 疏:“五服者,案丧服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緦麻是也。”汉 贾谊《新书·六术》:“丧服称亲疏以为重轻,亲者重,疏者轻,故復有麤衰,齐衰,大红,细红,緦麻,备六,各服其所当服。”《周书·李穆传》:“兄弟子姪及緦麻以上亲并舅氏,皆霑厚赐。”《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敕:
- 15.
远兄弟释义:指不同居的兄弟;同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