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拾 [fǔ shí]
1. 俯身拾取。
2. 引申以喻成事之易。
4. 屈尊下取。喻俯就。
俯拾 引证解释
⒈ 俯身拾取。
引《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 孙何 ﹞素近视,每上殿进札子,多宿诵精熟,以合奏牘。忽一日飘牘委地,四散俯拾,零乱倒错,合奏不同,上颇讶之。”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俄一蜣螂飞过其前,叟即举杖,一击堕地,俯拾裂食之。”
⒉ 引申以喻成事之易。
引《北史·周纪上》:“欢(高欢 )违负天地,毒被人鬼,乘此扫荡,易同俯拾。”
明 刘基 《赠杜安道》诗:“拔栅 皖城 犹俯拾,探穴 九江 无险阻。”
⒊ 屈尊下取。喻俯就。
引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 臙脂 ﹞心疑 王氏 未暇往,又疑宦裔不肯俯拾。”
国语词典
俯拾 [fǔ shí]
⒈ 向下拾起。比喻容易得到。
引《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俯拾青紫,岂待明经。」
俯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仰拾俯取释义: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同“仰取俯拾”。
- 2.
俯拾即是释义: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皆是。
- 3.
俯拾皆是释义:俯拾即是。
- 4.
括羽释义:箭末羽毛。亦喻修学益智,增进才力。括,通“栝”。语本《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 曰:‘南山 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 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南朝 梁简文帝《徵君何先生墓志》:“括羽儒囿,舟舆席珍。”南朝 梁 刘孝溉《仪贤堂监策秀才》诗:“硕学类括羽,奇文若锦繢。”《北史·儒林传序》:“贵游之辈,饰以明经,可谓 稽山 竹箭,加之括羽,俯拾青紫,断可知焉。”
- 5.
自期释义:⒈自己期望;自许。 唐 韩愈《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上承凤皇恩,自期永不衰。”宋 陆游《书怀》诗:“老死已无日,功名犹自期。”《金史·文艺传下·李纯甫》:“纯甫 为人聪敏,少自负其材,谓功名可俯拾,作《矮柏赋》,以 诸葛孔明、王景略 自期。”明 张居正《再辞恩命疏》:“卿以古人自期,致君安国,不计爵禄,朕所深信。”⒉自订期限。三国 魏 曹植《杂诗》之三:“自期三年归,今已歷九春。”宋 苏辙《四十一岁岁莫日歌》:“脂车秣马试长道,一日百里先自期。”⒊自己认定;自认为。清 钮琇《觚賸续编·总戎佳论》:“
俯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仰拾俯取释义: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同“仰取俯拾”。
- 2.
俯拾即是释义: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皆是。
- 3.
俯拾皆是释义:俯拾即是。
- 4.
括羽释义:箭末羽毛。亦喻修学益智,增进才力。括,通“栝”。语本《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 曰:‘南山 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 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南朝 梁简文帝《徵君何先生墓志》:“括羽儒囿,舟舆席珍。”南朝 梁 刘孝溉《仪贤堂监策秀才》诗:“硕学类括羽,奇文若锦繢。”《北史·儒林传序》:“贵游之辈,饰以明经,可谓 稽山 竹箭,加之括羽,俯拾青紫,断可知焉。”
- 5.
自期释义:⒈自己期望;自许。 唐 韩愈《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上承凤皇恩,自期永不衰。”宋 陆游《书怀》诗:“老死已无日,功名犹自期。”《金史·文艺传下·李纯甫》:“纯甫 为人聪敏,少自负其材,谓功名可俯拾,作《矮柏赋》,以 诸葛孔明、王景略 自期。”明 张居正《再辞恩命疏》:“卿以古人自期,致君安国,不计爵禄,朕所深信。”⒉自订期限。三国 魏 曹植《杂诗》之三:“自期三年归,今已歷九春。”宋 苏辙《四十一岁岁莫日歌》:“脂车秣马试长道,一日百里先自期。”⒊自己认定;自认为。清 钮琇《觚賸续编·总戎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