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北使 北使的意思
běishǐ

北使

简体北使
繁体
拼音běi shǐ
注音ㄅㄟˇ ㄕ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ěi bèi,(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组词】: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2) 打了败仗往回逃。【组词】:败北。 ◎ 古同“背”,违背,违反。

使

shǐ,(1) 用。【组词】: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2) 派,差谴。【组词】:使唤。使命。使女。(3) 让,令,叫。【组词】:迫使。(4) 假若。【组词】:假使。即使。(5) 奉命办事的人。【组词】: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基本含义

北方的使者,指来自北方的使者或代表。

北使的意思

北使 [běi shǐ]

1. 出使北国。亦指出使北国的使臣。

3. 北国的使者。

北使 引证解释

⒈ 出使北国。亦指出使北国的使臣。 宋 苏洵 有《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南齐书·高帝纪上》:“明帝 愈以为疑,遣冠军将军 吴喜 以三千人北使。”
唐 高适 《答侯少府》诗:“北使经大寒,关山饶苦辛。”

⒉ 北国的使者。

《南史·张融传》:“后使 融 接对北使 李道固。”
唐 张说 《南中送北使》诗之一:“何日南风至,还随北使归。”


北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川释义:⒈三条河流的合称,所指不一。 (1)西周 以 泾、渭、洛 为三川。《国语·周语上》:“幽王 二年,西周 三川皆震。”韦昭 注:“三川,涇、渭、洛,出於 岐山。”(2)东周 以 河、洛、伊 为三川。《战国策·秦策一》:“亲 魏 善 楚,下兵三川。”《文选·鲍照〈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李善 注引 韦昭 曰:“有 河、洛、伊,故曰三川。”⒉指洛阳。南朝 宋 颜延之《北使洛阳》诗:“前登 阳城 路,日夕望三川。”唐 王维《送韦大夫东京留守》诗:“云旗蔽三川,画角发龙吟。”赵殿成 注:“《史记》索隐
    • 2.
      两龙释义:喻指两个豪杰。《史记·魏豹彭越列传》:“陈胜 项梁 之起,少年或谓 越 曰:‘诸豪杰相立畔 秦,仲 可以来,亦效之。’彭越 曰:‘两龙方鬭,且待之。’”唐 王无竞《北使长城》诗:“胡尘未北灭,楚 兵遽东起。六国復嚣嚣,两龙鬭觺觺。”
    • 3.
      列嶂释义:相连的山峰。唐 李益 《再赴渭北使府留别》诗:“列嶂高峯举,当峯太白低。”
    • 4.
      回旌释义:亦作“廻旌”。指出使返归。旌,古代使者所持旌节。南朝 陈 潘徽《赠北使诗》:“迴旌逗 陇 左,返轴指 河 源。”明 何景明《赠韩亚卿还湖南》诗之二:“送节初临夏,廻旌已逼年。”
    • 5.
      客亭释义:⒈供游客休息游玩的亭子。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此水便成浄池也。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 濠 梁之性,物我无违矣。”⒉犹驿亭。古代迎送官员或宾客的处所。南朝 梁 刘潜《北使还与永丰侯书》:“足践寒地,身犯朔风,暮宿客亭,晨炊謁舍。”唐 朱庆馀《送窦秀才》诗:“江 南才子日纷纷,少有篇章得似君。清话未同山寺宿,离歌已向客亭闻。”《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癸酉至 长安,永兴 节度副使 安友规、巡检 乔守温 出迎 王益,置酒於客亭。”胡三省 注:“诸州镇皆有客亭,以
    • 6.
      左袵释义:衣襟向左。指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书·毕命》:“四夷左袵,罔不咸赖。”《论语·宪问》:“微 管仲,吾其被髮左袵矣。”《后汉书·西羌传》:“羌胡 被髮左袵,而与 汉 人杂处,习俗既异,言语不通,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故致反叛。”后因以“左袵”指少数民族。宋 梅尧臣《送王省副北使》诗:“左袵通 华 语,名王接右贤。”宋 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中国圣贤之所建置而悉沦於左袵,此英雄豪杰之所当同以为病也。秦檜 以和误国二十餘年,而天下之气索然而无餘矣。”明 沉鲸《双珠记·人珠还合》:“荐士
    • 7.
      得桂释义:《晋书·郤詵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 之片玉。”后因以“得桂”谓科举及第。唐 李端《送杨皋擢第归江东》诗:“试才初得桂,泊渚肯伤苹。”前蜀 贯休《赠方干》诗:“弟子已得桂,先生犹灌园。”宋 梅尧臣《重送祖择之北使》诗:“文章世德已能传,得桂高枝二十年。”参见“折桂”。
    • 8.
      接伴释义:⒈谓接待外国使臣。 宋 司马光《乞免北使第二状》:“臣不惟名犯北朝讳,及性不耐寒,兼臣不经接伴,未能諳练南北事体,资性拙訥,恐辱王命。”《宋史·李继昌传》:“辽 人请和,欲近臣充使,乃令 继昌 与其使 姚东之 偕诣 辽 部。俄与 韩杞 同至行在;及 辽 人聘至,又命至境首接伴。”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一月二十七日》:“当时 英 使进抵宫门,上已御寳座,接伴大臣告以须行拜跪礼,英 使 司当冬 遂辞以疾。”⒉“接伴使”的省称。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以右正言知制誥 富弼 假中书舍人 充接伴
    • 9.
      无地起楼台相公释义:宋 寇準 出入为相三十年,不营私第,魏野 赠诗曰:“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臺。 ”北人因称“无地起楼臺相公”。宋 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二:“洎 準 南迁时,北使至,内宴,宰执预焉。使者歷视诸相,语译导者曰:‘孰是 无地起楼臺相公?’毕坐无答者。”或谓此为有意讥刺的反语。清 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一:“宋 寇莱公 準,颇豪侈,以功业甚盛,人不之非。魏野 诗云:‘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臺。’反语示讥耳。北使至,赐宴。歷观座中,问译者云:‘谁是 无地起楼臺相公?’盖误以此语为真也。”
    • 10.
      既已释义:⒈已经。 《庄子·逍遥游》:“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晋 陆机《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⒉已经过去;已经完结。《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復发。”南朝 宋 颜延之《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宋 欧阳修《时论·塞垣》:“近世 晋高祖 建 义并门,得戎王为援,既已,乃以 幽、蓟、山后 诸郡为 邪律 之寿。”⒊既然已经。宋 苏轼《石鼓》诗:“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遭击剖。”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 11.
      春思释义:春日的思绪;春日的情怀。唐 沉佺期《送陆侍御馀庆北使》诗:“朔途际辽海,春思绕轩辕。”唐 曹唐《小游仙诗》之五九:“西妃少女多春思,斜倚彤云尽日吟。”宋 欧阳修《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诗:“昔在 洛阳 年少时,春思每先花乱发。”
    • 12.
      毡庐释义:⒈亦作“氊庐”。即毡帐。《新唐书·北狄传·奚》:“逐水草畜牧,居氊庐,环车为营。”宋 梅尧臣《送祖择之学士北使》诗:“宿造毡庐开,行逢猎骑合。”清 赵翼《潞江》诗:“经年马背安居地,每夕氊庐托宿家。”⒉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南朝 陈 徐陵《移齐文》:“西穷版屋,北罄毡庐。”宋 曾巩《明妃曲》之二:“一辞椒屋风尘远,去託氊庐沙磧深。”参见“毡帐”。
    • 13.
      牲饩释义:所献赠的生的牛羊豕。语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唯是脯资餼牵竭矣。”杜预 注:“生曰餼。”《新五代史·杂传五·孔循》:“循 持两端,遣迎 明宗 於北门,迎 庄宗 於西门,供帐牲餼,其礼如一。”宋 周密《武林旧事·人使到阙》:“北使到闕,先遣伴使赐御筵於 赤岸 之 班荆馆 ……明日赐牲餼,折博生罗十匹,綾十匹,绢布各二匹。”《宋史·乐志十二》:“牲餼粢盛,俎簋鉶籩。”
    • 14.
      班荆馆释义:五代 和 宋 时设在京郊用以接待外国使臣的宾馆。 《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甲寅,敕斩 彦饶 於班荆馆。”胡三省 注:“《左传》,楚 伍举 与 声子 相善,伍举 出奔,声子 遇於 郑 郊,班荆相与食而言……以‘班荆’名馆,取诸此也。此馆必在 汴州 郊外。”《宋史·礼志二二》:“大率北使至闕,先遣伴使赐御筵于班荆馆。”
    • 15.
      芳时释义:良辰;花开时节。南朝 宋 颜延之《北使洛》诗:“游役去芳时,归来屡徂諐。”宋 欧阳修《减字木兰花》词:“爱惜芳时,莫待无花空折枝。”明 刘基《感遇》诗之二:“芳时良可惜,此物何足数。”瞿秋白《赤都心史》八:“芳时易过,驹隙年光。”
    • 16.
      行遣释义:处置;发落。宋 苏轼《与朱鄂州书》:“若依律行遣数人,此风便革。”《宋史·任伯雨传》:“臣闻北使言,去年 辽 主方食,闻中国黜 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谓 南朝 错用此人。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明史·徐阶传》:“帝恶给事御史抨击过当,欲有所行遣。”
    • 17.
      讲懽释义:犹修好。懽,同“欢”。宋 胡宿《班荆馆赐北使到阙酒果口宣》:“卿等奉聘讲懽,祝延修庆,载驰使隰,近次都门。”
    • 18.
      送老释义:⒈养老;怡老。唐 杜甫《秦州杂诗》之十四:“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唐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诗:“美酒 成都 堪送老,当罏仍是 卓文君。”宋 苏轼《送王敏仲北使》诗:“吾生如寄耳,送老天一方。”⒉犹送终。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第四折:“一齐的去那 皖子城 中送老。”《西游记》第三二回:“把白马卖了,买口棺木,与师父送老。”《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快替我穿了送老的衣服,我立刻就要去了。”参见“送终”。⒊旧时风俗。女嫁之夕,女伴为之送别,谓送之与丈夫偕老。宋 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四:“岭 南嫁女之夕,
    • 19.
      隐悯释义:⒈谓隐居不得志而忧伤。《楚辞·严忌<哀时命>》:“然隐悯而不达兮,独徙倚而彷徉。”王逸 注:“言己隐身山泽,内自悯伤。”⒉忧叹貌。《文选·颜延之<北使洛>诗》:“隐悯徒御悲,威迟良马烦。”吕向 注:“隐悯,忧叹貌。”清 方苞《<左华露遗文>序》:“吾妹不食经旬,既而以姑老,义不得死,隐悯至今十餘年。”
    • 20.
      雕戈释义:⒈刻绘花纹的戈;精美的戈。《国语·晋语三》:“穆公 衡雕戈出见使者。”韦昭 注:“雕,鏤也。”唐 钱起《送萧常侍北使》诗:“絳节引雕戈,鸣騶动玉珂。”宋 陆游《谢池春》词:“朱颜青鬢,拥雕戈西戍。”谢树琼《自嘲》诗:“落魄青衫涕泪多,十年枉自枕雕戈。”⒉彫戈:镌有花纹的戈。亦泛指戈。《国语·晋语三》:“穆公 衡彫戈,出见使者。”韦昭 注:“彫,鏤也。戈,戟也。”彫,一本作“雕”。唐 杜甫《日暮》诗:“将军别换马,夜出拥彫戈。”明 许自昌《水浒记·党援》:“若不是彫戈横处,惊鸡犬,怎能勾金锁开来纵凤鸞。”

北使(be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北使是什么意思 北使读音 怎么读 北使,拼音是běi shǐ,北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北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