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制 [jìn zhì]
1. 近作。
近制 引证解释
⒈ 近作。
引王邗华 等《民国名人罗曼史·非将军不嫁和为求爱觅将军衔》:“昨忽得自 美 归后一书,媵以近製,极道离怀别苦。”
近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僻老释义:孤陋而年老。 唐 元稹《论教本书》:“近制宫僚之外,往往以沉滞僻老之儒充侍书侍读之选。”
- 2.
和雇释义:⒈同“和雇”。《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九年》:“﹝三月﹞甲申,金 主諭户部:‘今岁行幸 山后 所须,并不得取之民间;即所用人夫,并以官钱和僱。’”⒉古代官府出价雇用人力。唐 魏徵《十渐疏》:“杂匠之徒,下日悉留和雇;正兵之辈,上番多别驱使。”宋 苏辙《论雇河夫不便札子》:“兼访闻 河 上人夫亦自难得,名为和雇,实多抑配。”《元史·世祖纪十三》:“近制,和雇、和买不及军家,今一切与民同。”
- 3.
年期释义:⒈年纪的期限,寿限。 《抱朴子·任命》:“年期奄冉而不久,託世飘迅而不再。”⒉规定的年限。明 李东阳《明故翰林院编修谢公墓志铭》:“近制非满十载者不得告,居常鬱鬱,至夜不能寐。今以年期且及,方具疏,未上,而 文林公 之讣至矣。”
- 4.
旷官释义:⒈空居官位。指不称职。语出《书·皋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孔 传:“旷,空也。位非其人为空官。”《北史·张普惠传》:“若不言所难言,諫所难諫,便是唯唯,旷官尸禄。”明 王玉峰《焚香记·荣饯》:“衔朝命任重非才,惧庸劣旷官多誚。”清 褚人穫《坚瓠六集·弄参军》:“近制州县参军……悉以旷官败事、违戾政教者为之。”⒉空着职位。《后汉书·独行传·李业》:“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於今七年。”《魏书·高允传》:“乃旷官以待之,悬爵以縻之。”
- 5.
朝散释义:朝散大夫的省称。隋 时设置的散官名。唐 宋 时文阶官之制,从五品下称朝散大夫。元 朝时升至从四品下,明 时废除。唐 白居易《闻行简恩赐章服喜成长句寄之》:“吾年五十加朝散,尔亦今年赐服章。”明 汤显祖《牡丹亭·言怀》:“父亲朝散之职,母亲县君之封。”《续资治通鉴·宋太祖端拱元年》:“近制,宰相子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加朝散阶。”参阅《通典·职官三四》。
- 6.
添差释义:宋 制,凡授正官,皆作计给禄俸的虚衔,实不任事。 内外政务则于正官外另立他官主管,称“差遣”。凡于差遣员额外增添的差遣,叫“添差”。宋 洪迈《夷坚乙志·秦昌时》:“既而添差 宁国军 签判,不欲往。”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卫魁廷尉》:“策中力陈添差赘员之弊。”《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三年》:“帝以 张默 为 秀王 夫人之亲,欲与一添差监当,龚茂良 言;‘近制,惟宗室,戚里及归正人方得添差。’”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它保存 唐、五代 留下的无数官位,又设置事实上必需的职和差遣…
- 7.
达丧释义:天下通用之丧礼。《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天下之达丧也。”郑玄 注:“达,谓自天子至於庶人。”《晋书·礼志中》:“每代礼典质文皆不同耳,何为限以近制,使达丧闕然乎!”
- 8.
通检推排释义:金 代调查人民资产以定赋役的办法。通检,指调查;推排,指评定。渊源于 宋 代的“推割推排”。大定 四年(1164年)派员分路调查人民物力资财,规定等级,作为征收物力钱多寡和征发差役先后的根据。金 亡后随之消灭。亦省作“通推”。《金史·食货志一》:“近制,令人户推收物力,置簿标题,至通推时,止增新强,销旧弱,庶得其实。”
- 9.
限养释义:(对某些动物)限制喂养:市有关部门最近制定出限养犬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