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dà huáng]
1. 草本植物,叶子大,花小,淡黄色。块有苦味,可做泻药。
英[Chinese rhubarb;]
大黄 引证解释
⒈ 弓名。
引《史记·李将军列传》:“广 乃令士持满毋发,而 广 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角弩,色黄而体大也。”
宋 沉遘 《五言信武殿》诗:“大黄殪贤王,京观封鯢鲸。”
清 钱陆灿 《周亮工墓志铭》:“手发大黄,应弦殪敌。”
⒉ 药草名。也叫“川军”。多年生草本,分布于我国 湖北、陕西、四川、云南 等省。根茎可入药,性寒,味苦,功能攻积导滞、泻火解毒,主治实热便秘,腹痛胀满、瘀血闭经、痈肿等症。
大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凉药释义:一般指败火、解热的中药,如黄连、大黄、黄芩等。
- 2.
卤楯释义:⒈大盾。 古代用来遮挡刀箭等的武器。卤,通“橹”。《汉书·陈汤传》:“汉 兵四面推卤楯,并入土城中。”《明史·孙承宗传》:“造甲胄、器械、弓矢、礮石、渠答、卤楯之具合数百万。”⒉指掌握卤楯的兵。《资治通鉴·汉元帝建昭三年》:“卤楯为前,戟弩为后,仰射城楼上人。”清 王晫《今世说·政事》:“周 指挥卤楯、藺石、渠答,施设有序,手发大黄,应弦殪敌,长啸若神人。”
- 3.
司马树释义:晋 大司马 桓温 所植之柳树。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桓公 北征,经 金城,见前为 琅邪 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后因以喻时光流逝,年华易失。明 高启《题大黄痴天池石辟图》诗:“当时同游已少在,我今未老形先疲。人生扰扰嗟何为,不达但为高人嗤。汉南 已老司马树,峴首 已仆 羊公 碑。”
- 4.
土黄散释义:大黄1钱。
- 5.
坐纛释义:古代军中主帅的大旗。 《明史·王乔年传》:“贼礮击 乔年 坐纛,雉堞尽碎。”《天雨花》第十五回:“左边长岭山一座,右边一簇是丛林,中军坐纛风中颭,寨后空虚无靠身。”《儒林外史》第四二回:“前日还打发人来,在 南京 做了二十首大红缎子绣龙的旗,一首大黄缎子的坐纛。”
- 6.
大黄连刺释义:大黄连刺为小檗科植物粉叶小檗的根和茎。
- 7.
大黄鱼释义:也叫大黄花。鱼 类。体侧扁延长,约40—50厘米,背部灰黄色,鳍黄色。原是中国重要经济鱼类。因超量捕捞而严重减 少。
- 8.
大黄释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根入药,有泻火凉血、活血祛瘀等作用。小剂量可用于健胃。炮制后称熟大黄。
- 9.
将军释义:⒈将(jiàng)级军官。⒉泛指高级将领。⒊大黄的旧称。⒋将⒌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为难: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
- 10.
小黄鱼释义:鱼类。体形酷似大黄鱼,但尾柄较短,鳞较大。长二十余厘米。金黄色。是中国重要经济鱼类。
- 11.
尘缁释义:语本 晋 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 ”后因以“尘緇”谓尘污;污垢。南朝 宋 鲍照《绍古辞》之二:“何言年月驶,寒衣已擣治;绦绣多废乱,篇帛久尘緇。”明 高启《题大黄痴天池石壁图》诗:“身骑黄鵠去未远,縞素飘落流尘緇。”清 孙旸《木兰花慢·送陆义山请假归里》词:“霏霏薄雪一些儿,为尔洗尘緇。”
- 12.
川军释义:大黄,旧称“将军”,四川出产的最好,所以叫川军。
- 13.
幄殿释义:即帐殿。 宋 梅尧臣《金明池游》诗:“津楼金间采,幄殿锦文窠。”《宋史·太宗纪一》:“﹝ 太平兴国 五年﹞十二月甲戌,大閲,遂宴幄殿。”元 张昱《辇下曲》:“当年大驾幸 滦京,象背前驮幄殿行。”清 昭槤《啸亭续录·大蒙古包宴》:“上宴於 山高水长殿 前及 避暑山庄 之 万树园 中,设大黄幄殿,可容千餘人。”
- 14.
戟香散释义:名称:戟香散 组成:大戟1两,木香1两,干姜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牵牛子5两2两,大黄(锉,微炒)半两,羌活半两,芎䓖半两,陈曲1分,诃黎勒皮1分,桂3分。
- 15.
斑蝥释义:昆虫。体黑色,鞘翅基部有两个大黄斑,足关节处能分泌毒液,人的皮肤接触后会起水泡。可供药用。危害农作物。
- 16.
无声虎释义:中药大黄的别名。
- 17.
机石释义:⒈古代用机械引发的石头。多用于作战。宋 杨亿《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从宸游因成纪事二十二韵》:“电影流机石,鵶羣发大黄。”《宋史·真宗纪》:“六年春二月戊寅,幸 飞山 雄武营,观发机石、连弩,遂宴射 潜龙园。”⒉传说中天上 织女 支织机之石。亦以借指织机。清 钱谦益《高会堂酒阑杂咏序》:“渐臺 织女,机石依然。”钱曾 注引《荆楚岁时记》:“张騫 寻 河 源得一石,示 东方朔,朔 曰:‘此石是天上 织女 支机石,何以至此?’”龚骞《九秋诗》之一:“听残机石望 天孙,琼窗綺疏六宫昏。”
- 18.
束毒围释义:玉精炭(即蜒蛐,煅存性)4两,生大黄4两组成的药物。
- 19.
江口释义:⒈江水与他水会流处。⒉大黄江的别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东北。当相思江与浔江会合之口。
- 20.
消脓汤释义:名称:消脓汤 组成:大黄5钱,黄芩3钱,黄连5钱,黄柏3钱,冬瓜仁1两,败酱草1两,银花1两,连翘6钱,蒲公英6钱,地丁6钱,当归3钱,赤芍3钱,木香3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