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犯释义:⒈三度触犯。《南齐书·天文志下》:“﹝ 永明 五年五月﹞庚子,太白三犯毕左股第一星西南一尺。”⒉三度犯法。《新唐书·食货志四》:“大中 初,盐铁转运使 裴休 著条约:私鬻三犯皆三百斤,乃论死。”《元史·太宗纪》:“再犯,笞;三犯,杖;四犯,论死。”⒊词曲中犯调的一种。一首词曲中宫调或句法犯三调者谓之三犯,如《三犯渡江云》。宋 张炎《词源·原序》:“美成 诸人又復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为之,其曲遂繁。”参见“犯调”。
- 2.
专切释义:⒈专一切实。 宋 范仲淹《重奏定职田顷亩》:“仍令提点刑狱司专切觉察辖下官员职田。”《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二年》:“詔诸路转运使及诸州长吏,专切督察知会官吏等,依时省视仓粟,勿致毁败。”⒉专诚恳切。明 李贽《寄焦弱侯》:“所赖向往真诚,求友专切,平居唯耽胜己友朋,不如己者不愿与处。”⒊犹言专属。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康熙 年间,命翰林按官职所掌撰告身文字,无须临事猝办,不必专切一人,积弊廓清,无能行其私智。”
- 3.
两税使释义:唐 代掌管夏、秋两税事务的长官,系临时派遣,多以盐铁转运使兼任。
- 4.
中谢释义:⒈官名。古代王侯的侍御近臣。《吕氏春秋·去宥》:“有中谢佐制者,为 昭釐 谓 威王 曰:‘国人皆曰,王乃 沉尹华 之弟子也。’”高诱 注:“中谢,官名也。佐王制法制也。”《史记·张仪列传》:“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司马贞 索隐:“盖谓侍御之官。”⒉臣僚受职或受赏后入朝谢恩。宋 王谠《唐语林·政事下》:“﹝ 宣宗 ﹞御笔曰:‘醴泉 县令 李君奭 可为 怀州 刺史。人莫测也。’君奭 中谢,上諭其事。”《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甲辰,以 悰 同平章事,兼度支、盐铁转运使。及 悰 中谢,上劳
- 5.
乘传释义:⒈乘坐驿车。 传,驿站的马车。《汉书·京房传》:“臣出之后,恐必为用事所蔽,身死而功不成,故愿岁尽乘传奏事。”元 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三折:“陶士行 今日成名,乘传去朝廷保奏,一家儿列鼎重裀。”清 昭槤《啸亭杂录·裘文达公》:“二十一年,王师征 伊犂,公面奏军务机宜,纯皇帝 大悦,以其才似 舒文襄,即赐御衣冠,乘传至 巴里坤 传宣圣意。”⒉指奉命出使。宋 苏轼《冬季抚问陕西转运使副口宣》:“永言乘传之劳,未遑退食之佚。”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四:“公自为员司,屡乘传,随堂上官,讞 山西、直隶、湖南、
- 6.
代还释义:⒈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新唐书·朱敬则传》:“侍御史 冉祖雍 诬奏与 王同晈 善,贬 涪州 刺史。既明其非罪,改 庐州。代还,无 淮南 一物,所乘止一马,子曹步从以归。”《宋史·真宗纪二》:“丁巳,詔:诸路转运使代还日,在任兴除利害,升黜能否,凡所经画事悉条上以闻。”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贤达高风》:“﹝ 张咏 ﹞ 咸平 二年以工部侍郎知 杭州 ……四年,州民诣闕献《土星图》一,银百两,乞留知州。詔仍还其银,而奬諭 咏,竟以代还。”⒉指军队被调回原地驻防。《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
- 7.
借紫释义:唐 宋 时规定官员的服色,三品以上服紫,未至三品者特许服紫,称为“借紫”。宋 王溥《唐会要·内外官章服》“四年二月二十三日詔”注:“天授 二年八月二十日,左羽林大将军 建昌王 攸寧,赐紫金带。九月二十六日,除纳言,依旧著紫带金龟。借紫自此始也。”《宋史·舆服志五》:“太宗 太平兴国 二年,詔朝官出知节镇及转运使、副,衣緋、緑者并借紫。知防御、团练、刺史州,衣緑者借緋,衣緋者借紫;其为通判,知军监,止借緋。”《宋史·舆服志五》:“或为通判者,许借緋;为知州、监司者,许借紫;任满还朝,仍服本品,此借者也。”
- 8.
剸剧释义:犹剸繁。宋 王安石《贺运使学士转官启》:“紬秘延阁,剸剧外司。”《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康定元年》:“池 性朴易,剸剧非所长,转运使 江钧、张从革 劾 池 决事不当及稽留德音,坐是左迁。”
- 9.
区理释义:分别处理。 《资治通鉴·唐禧宗光启三年》:“高令公 坐自聋瞽,不能区理。”胡三省 注:“区,分别也。理,调治也。”宋 苏舜钦《两浙路转运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公之区理事物,穷姦恤隐,如是者甚众,不可具道。”
- 10.
取勘释义:⒈审理。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卷二:“叶康直 为转运使,以粮草不办……明日早,札子至,叶康直 枷项送 渭州 取勘。”《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四年》:“帝以 张天説 所进书立意狂妄,詆訕先帝,送 开封府 取勘。”⒉犹查核。《元典章·兵部三·给驿》:“﹝官员﹞到任之后,不幸病故,抛下家属……仰所在官司取勘,见数应付元去铺马车船,仍给行粮,递送还家。”
- 11.
咨度释义:咨询;商酌。《诗·小雅·皇皇者华》:“载驰载驱,周爰咨度。”毛 传:“咨礼义所宜为度。”《左传·襄公三十年》:“晋 未可媮也。有 赵孟 以为大夫,有 伯瑕 以为佐,有 史赵、师旷 而咨度焉。”杨伯峻 注:“咨度犹今言顾问、諮询。”《三国志·吴志·孙休传》:“诸卿尚书,可共咨度,务取便佳。”宋 苏辙《京西北路转运使题名记》:“当是时也,转运使奔走於外,咨度於内,日不遑食。”章炳麟《<艾如张><董逃歌>序》:“张之洞 始为《劝学篇》以激忠爱,摧横议,就余咨度。”
- 12.
园户释义:⒈指 唐 宋 时种植、制作茶叶的民家。《新唐书·食货志四》:“大中 初,盐铁转运使 裴休 著条约……园户私鬻百斤以上,杖背。”宋 沉括《梦溪笔谈·官政二》:“淳化 二年,令商贾就园户买茶,公於官场贴射,始行贴射法。”⒉指专事园圃的民家。清 赵翼《重九前一日管公祠看菊》诗:“吾乡近年菊事繁,园户俱工 马螣 艺。”茅盾《耶稣之死》六:“有个家主,栽了一个葡萄园……盖了一座楼,租给园户,就往外国去了。”
- 13.
坐累释义:因过失而受牵连;受牵连。《新唐书·吴兢传》:“﹝ 吴兢 ﹞累迁 洪州 刺史,坐累下除 舒州。”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元丰 初,始为 河北 转运使,未几,坐累謫官累年,遇赦幸復知 处州。”明 叶盛《水东日记·李无易家旧物》:“国初,坐累徙 云南,发 龙江。”
- 14.
大漕释义:宋 代转运使的俗称。
- 15.
奸利释义:亦作“奸利”。 指非法谋取的利益。《韩非子·奸劫弑臣》:“百官之吏,亦知为姦利之不可以得安也。”《汉书·王莽传下》:“天下吏以不得奉禄,并为姦利,郡尹县宰家累千金。”唐 陈子昂《谏雅州讨生羌书》:“往年 益州 长史 李崇真 将图此奸利,传檄称 吐蕃 欲寇 松州,遂使国家盛军以待之,转餉以备之。”宋 王安石《广西转运使屯田员外郎苏君墓志铭》:“河北 都转运使,龙图阁直学士 信都 欧阳修 以言事切直,为权贵人所怒。因其孤甥女子有狱,诬以姦利事。”《明史·后妃传二·孝宗孝康张皇后》:“鹤龄 延龄 并注籍宫禁,纵
- 16.
宦学释义:谓学习仕宦所需的各种知识。 《礼记·曲礼上》:“宦学事师,非礼不亲。”郑玄 注:“宦,仕也。”孔颖达 疏引 熊安生 曰:“宦谓学仕官之事,学谓习学六艺。”《汉书·游侠传·楼护》:“楼护 字 君卿,齐 人……长者咸爱重之,共谓曰:‘以 君卿 之材,何不宦学乎?’繇是辞其父,学经传,为京兆吏数年,甚得名誉。”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弃衰色而广欲,非宦学而远游者,荡人也。”《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成长教示中又分为二:初明奬教礼仪,后説婚嫁宦学。”宋 王安石《广西转运使孙君墓碑》:“君孤童子,徒步
- 17.
宵衣释义:⒈天不亮就穿衣起身。 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南朝 陈 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唐 许浑《秋日早朝》诗:“宵衣应待絶更筹,环珮鏘鏘月下楼。”《旧唐书·懿宗纪》:“况荷十七圣之鸿休,绍三百年之庆祚,将求理本,敢忘宵衣。”宋 王禹偁《献转运使雷谏议》诗之二:“父子有才同富国,君王无事免宵衣。”参见“宵衣旰食”。⒉黑色的丝服。古代妇女助祭时所穿。宵,通“綃”。《仪礼·士昏礼》:“姆纚笄宵衣在其右。”郑玄 注:“宵,读为《诗》‘素衣朱綃’之綃;《鲁诗》以綃为綺属也;姆,亦玄衣;以綃为领
- 18.
峻诋释义:刻毒诬陷。《汉书·杜延年传》:“间者民颇言狱深,吏为峻詆,今丞相所议,又狱事也,如是以及丞相,恐不合众心。”颜师古 注:“峻谓峭刻也。”《宋史·刘恕传》:“郡守得罪被劾,属吏皆连坐下狱,恕 独恤其妻子,如己骨肉,又面数转运使深文峻詆。”
- 19.
干办释义:⒈谓干练能办事。⒉经办;办理。⒊亦称“干办公事”。原名勾当公事,避宋高宗赵构名讳改。制置使、总领、安抚使、镇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都大提举茶马、都大提举坑冶、三衙长官等属官。由长官委派处置各种事务。
- 20.
抗章释义:向皇帝上奏章。宋 苏舜钦《两浙路转运使王公墓表》:“每改秩,必抗章辞避,若不胜任。”元 刘壎《隐居通议·古赋一》:“今公三登於朝,再以直去,咫尺禁从,抗章固辞,岂汲汲富贵歟!”明 宋濂《雷府君墓志铭》:“‘母年耄矣,忍縻好爵而不归养乎!’即日抗章辞职。”康有为《东事战败》诗:“辽 臺膴膴割山河,抗章伏闕公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