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礼 [jiā lǐ]
1. 厚于常规的礼仪。
3. 以礼相待。
加礼 引证解释
⒈ 厚于常规的礼仪。
引《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晋侯 见 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
⒉ 以礼相待。
引《东观汉记·虞延传》:“延 以 寅 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
《后汉书·孔融传》:“其餘虽一介之善,莫不加礼焉。”
加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加释义:⒈古代男子行加冠礼,初加缁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称为三加。《礼记·冠义》:“故冠於阼,以著代也。醮於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郑玄 注:“冠者,初加緇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每加益尊,所以益成也。”《梁书·处士传·阮孝绪》:“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 诫曰:‘三加弥尊,人伦之始。宜思自勗,以庇尔躬。’”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於是天子御 文德殿,百僚在位,命官行三加礼毕,当命字,仪典甚盛。”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二》:“然则,不必三加,而未始不冠;不必六礼,而未始不婚。”⒉指三次加兵。《左传·定
- 2.
乡贡进士释义:乡贡进士,即地方的州县官吏(如泉州府学)依据私学(如最早泉州私学潘湖仁颖书院前身仁颖书舍)养成的士人,经乡试、府试两级的选拔,合格者被举荐参加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科考试,而未能擢第者则称为“乡贡进士”。
- 3.
京解之才释义:谓有考中举人、进士的才能。京,指到京城参加礼部会试和殿试,中者称进士。解,指到省城(包括京城)参加乡试,中者称举人,即取得被解送至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
- 4.
免解释义:宋 承 五代 后唐 制,举人获准不经解试(荐名于朝廷的地方考试),直接参加礼部试,称“免解”。
- 5.
加礼释义:⒈厚于常规的礼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晋侯 见 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⒉以礼相待。《东观汉记·虞延传》:“延 以 寅 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后汉书·孔融传》:“其餘虽一介之善,莫不加礼焉。”
- 6.
善遇释义:善加礼遇,优遇。
- 7.
图书府释义:⒈国家藏书的地方。《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唐 张说《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⒉宋 借指秘书监。《宋史·杨徽之传》:“咸平 初,加礼部侍郎。二年春,以衰疾求解近职,改兵部,仍兼祕书监。入谢。命坐,劳之曰:‘图书之府,清净无事,俾卿得以养性也。’”
- 8.
宴劳释义:设宴慰劳。唐 司空图《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四月,兇渠復大入,而都纪 王涓 亦自 采石 赴援,公宴劳加礼。”《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六月,虔釗 等至 成都,知祥 宴劳之,虔釗 奉觴起为寿。”《清史稿·肃武亲王豪格传》:“五年二月,师还,上御 太和殿 宴劳。”
- 9.
宴好释义:⒈古代指设宴招待并馈赠礼物。《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晋侯 见 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杨伯峻 注:“‘厚其宴好’即 襄 二十九年《传》之‘加燕好’。燕谓燕礼,好谓好货。燕同宴。”《国语·周语下》:“宴好享赐,不踰其上,让也。”韦昭 注:“宴好,所以通情结好也。”⒉泛指宴饮聚会。明 唐顺之《杨孺人旌节碑铭》:“居常,内外女婣宴好,絶不往来。曰:‘我,孀也,宜然。’”
- 10.
庙廷释义:⒈宗庙或庙宇的前殿。《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正始 五年,冬十一月癸卯,詔祀故尚书令 荀攸 於太祖庙廷。”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姚广孝》:“广孝 赠 荣国公,謚 恭靖,配享 成祖 庙廷。”《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若得神灵庇护,保佑氏儿身体康健,情愿绣下长幡二首,外加礼物,亲诣庙廷顶礼酬谢。”⒉君王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吴子·励士》:“於是 武侯 设坐庙廷,为三行饗士大夫。”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五》:“据此,则庶人之议,非私议於草野,乃议於庙廷之上也。”
- 11.
开匮释义:周成王 开启金縢之匮,见 周公 所藏请以身代 武王 去死的文书,于是不再信流言怀疑 周公,对 周公 更加礼敬。见《书·金縢》。后用“开匱”为君主亲贤纳谏的典故。
- 12.
收举释义:⒈收养。汉 应劭《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俗説:元服 父字 伯楚,为光禄勋,於服中生此子。时年长矣,不孝莫大於无后,故收举之。”⒉收系弹劾。《后汉书·酷吏传·阳球》:“阳球 出为 高唐 令,以严苛过理,郡守收举。”李贤 注:“收繫举劾之也。”《后汉书·第五种传》:“中常侍 单超 兄子 匡 为 济阴 太守,负埶贪放,种 欲收举,未知所使。”⒊荐举任用。《北齐书·高季式传》:“(高永乐)子 长命,本自贱出,年二十餘始被收举。”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若加礼收举,必 苏氏 之令子也。”宋 王安石《本
- 13.
渴睡汉释义:据 宋 欧阳修《六一诗话》载,宋 吕蒙正 未第时,胡旦 遇之甚薄。 “客有誉 吕 曰:‘吕君 工于诗,宜少加礼。’胡 问诗之警句。客举一篇,其卒章云:‘挑尽寒灯梦不成。’胡 笑曰:‘乃是一渴睡汉耳。’”后 吕蒙正 中状元,使人告知 胡 曰:“渴睡汉状元及第矣。”后以“渴睡汉”借指 吕蒙正。
- 14.
莫不倾动加礼释义:没有不表示敬佩,以恭敬之礼接待的,加礼,礼遇有加,以恭敬之礼接待,待人厚于常礼。
- 15.
贺正释义:岁首元旦之日,群臣朝贺。唐 黄滔 有《贺正启》。宋 高承《事物纪原·正朔历数·贺正》:“《通典》:汉高帝 十月定 秦,遂为岁首。七年,长乐宫 成,制羣臣朝贺仪。武帝 改用夏正,亦在建寅之朔。则元日庆贺,始于 汉高祖 也。”宋 王禹偁《除夜寄罗评事同年》诗之三:“郡僚方贺正,独宿 太湖 稜。”《东周列国志》第六回:“正值冬十一月朔,乃贺正之期,周公黑肩 劝王加礼于 郑,以劝列国。”
- 16.
赴举释义:犹应举。唐 宋 时指乡贡入京参加礼部试。 明 清 时指赴省城参加乡试。 唐 赵璘 《因话录·羽》:“ 太和 元年秋,移举 洛中 ,时 韦景方 居守,尚书族弟也。赴举过 陕 。”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八出:“争如投上国,赴举夺魁名。”《西游记》第九回:“但去赴举,路上须要小心。得了官,早早回来。” 清 赵翼 《题黄陶庵手书诗册》诗:“作诗赴举时,写诗落解后。”
- 17.
门状释义:⒈犹拜帖。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古之製字卷纸题名姓,号曰名纸。大中 年,薛保逊 为举场头角,人皆体傚,方作门状。”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名刺门状》:“古者未有纸,削竹木以书姓名,故谓之刺。后以纸书,故谓之名纸。唐 李德裕 为相贵盛,人务加礼,改具衔候起居之状,谓之门状。”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八:“唐 宋 启事用门状,即今士大夫彼此拜謁之名刺也。”⒉张帖或挂在大门上的讣告。《天雨花》第三回:“只见纸幡门状高高贴,人人都带白头巾。原来舅爷十一月身故,目今正在七中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