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加耗 加耗的意思
jiāhào

加耗

简体加耗
繁体
拼音jiā hào
注音ㄐ一ㄚ ㄏ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ā,(1) 增多。【组词】:增加。追加。加倍。加封。(2) 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组词】:加注解。加冕。(3) 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组词】:加法。(4) 施以某种动作。【组词】:加以。不加考虑。(5) 使程度增高。【组词】:加工。加强。加剧。(6) 超过。【例句】:加人一等(形容学问才能超过常人)。(7) 姓。

hào,(1) 减损,消费。【组词】:耗损。耗费。耗资。消耗。(2) 拖延。【组词】:耗时间。(3) 音信,消息。【例句】:噩耗(人死的消息)。凶耗。

基本含义

增加消耗

加耗的意思

加耗 [jiā hào]

1. 古代在租税正额以外加收的损耗费。五代后唐明宗时,凡民间纳米,每石加收二升,谓之雀鼠耗。五代后汉时王章又增至二斗,名为省耗。参见《新五代史·汉臣传·王章》。

3. 指白银交换中加补的损耗量。

加耗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在租税正额以外加收的损耗费。 五代 后唐 明宗 时,凡民间纳米,每石加收二升,谓之雀鼠耗。 五代 后汉 时 王章 又增至二斗,名为省耗。参见《新五代史·汉臣传·王章》。

⒉ 指白银交换中加补的损耗量。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铸银》:“﹝纹银﹞用之于市肆,则耗损颇多,有加耗,有贴费,有减水,有折色,有库平、湘平之异,漕平、规平之殊。”


加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出剩释义:⒈见“出剩”。 ⒉亦作“出賸”。旧时百姓向官府纳粮,超出规定多交一定数量,称为出剩。名为防备损耗,实是加重剥削。《宣和遗事》后集:“比来州县受纳租税,务加概量,以规出剩,可令禁止。”《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七年》:“江西 诸路州军体例,百姓纳米一石,出剩一斗,往往有聚歛之臣,加耗之外,更要一斗。”清 姚莹《寸阴丛录·赋税加耗》:“国家钱粮加耗,其来已久,往时谓之出賸,犹今关榷之称盈餘也。”
    • 2.
      加耗释义:⒈古代在租税正额以外加收的损耗费。五代 后唐 明宗 时,凡民间纳米,每石加收二升,谓之雀鼠耗。五代 后汉 时 王章 又增至二斗,名为省耗。参见《新五代史·汉臣传·王章》。⒉指白银交换中加补的损耗量。郑观应《盛世危言·铸银》:“﹝纹银﹞用之于市肆,则耗损颇多,有加耗,有贴费,有减水,有折色,有库平、湘平之异,漕平、规平之殊。”
    • 3.
      宿藏释义:⒈指积年储藏的钱粮等财物。宋 苏辙《南京祈晴青辞》:“飢者未饱,而淫雨为沴,秋稼殄瘁,沦为涂潦,宿藏将尽,岁计莫续。”宋 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张氏银窖》:“彼方毁旧垣,再筑於旧基,得乌银数十大笏,皆掩有之,盖 张 氏之宿藏也。”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加耗之始》:“仓廩宿藏,动经数岁,若取之如此,后岂免折閲乎?”⒉谓从前所埋藏。宋 王得臣《麈史·古器》:“安陆 石嵓村 耕夫,得宿藏一镜,光明莹然,不为土所蚀。”
    • 4.
      平米法释义:明 中叶以后在 江南 实行的田赋征收的改革办法。 宣德 八年(公元1433年),针对 江南 田赋奇重,负担不均的现象,江南 巡抚 周忱 创平米法,沿袭至 清。其法将正米及耗米合计,科则重的加耗少,科则轻的加耗多,据此规定平米则例,再以平米则例算出应征米粮和银两数额。清 冯桂芬《与赵抚部书》:“明 史载 周文襄 抚 江南,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乃创为平米法,出耗必均。”
    • 5.
      支破释义:支付;拨给。宋 岳飞《奏招杨钦状》:“水寨首领 杨钦 将带到本寨徒众老小约一万餘人……臣已优加存抚,及即时支破钱粮养赡。”《宋史·食货志八》:“至于 乾道 七年,詔 广南 起发麄色香药物资,每纲二万斤,加耗六百斤,依旧支破水脚钱一千六百六十二贯有奇。”《元典章·户部二·打算人吏分例》:“上年别无支破体例,不须应副。”
    • 6.
      湘平释义:指 清 末 湖南省 湘潭 所用之平色。平,平色,旧时的一种衡量标准。每两约合库平八钱一分一厘七毫,合市制九钱六分八厘九毫。郑观应《盛世危言·铸银》:“﹝纹银﹞有库平、湘平之异,有漕平、规平之殊。”康有为 等《公车上书》:“而吾元宝及锭,形体既难握携;分两又无一定,有加耗、减水、折色、贴费之殊,有库平、规平、湘平、漕平之异,轻重难定,亏耗滋多。”
    • 7.
      漕平释义:旧时征收漕银的衡量标准。历代征收的漕粮,到 清 代改征白银。此衡量标准后为民间采用,但各地标准不一。郑观应《盛世危言·铸银》:“﹝纹银﹞用之于市肆,则耗损频多,有加耗,有贴费,有减水,有折色;有库平、湘平之异,有漕平、规平之殊。”《新华月报》1955年第3期:“旧 中国 的货币制度长期以来是不统一的。在银两制度的情况下,由于各种秤的分量不一致,分为库平、关平、漕平、市平等。”
    • 8.
      漕耗释义:旧时于漕粮正税外向农民加收的折耗。有正耗、加耗、船耗等名目。
    • 9.
      科索释义:官吏向民间非法索取财物。《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四》:“今岁秋田,皆期大稔,仰所在切如条流本分纳税及加耗外,勿令更有科索。”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诸行》:“市肆谓之行(音杭)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七:“内官监收白熟粳米,科索无厌,大率正粮一石,加费二石,始获批单。”
    • 10.
      耗羡释义:指赋税的加耗部分抵补实耗后的所余。
    • 11.
      脚乘释义:⒈运载工具,如舟车骡马等。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二:“臣寻急令 保德、火山、苛嵐 军人户各备脚乘於府州,请搬上件随军。”宋 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輒以一面告諭商旅,令储峙米斛,具水陆脚乘,以须度牒之至。”⒉指搬运费。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状》:“又将钱折麦,所估麦价至低,又有仓省加耗及脚乘之类,一文至纳四五文。”《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二年》:“闻得商旅往来,贸易仅用会子,一为免商税,二为省脚乘,三为不復折閲。”
    • 12.
      贴费释义:贴补耗费。《清史稿·食货志三》:“州县既多浮收,则米色难於精择。运军既有贴费,受兑亦不復深求。”郑观应《盛世危言·铸银》:“纹银大者为元寳,小者为锭,或重百两,或重五十两,以至二三两,用之于市肆,则耗损频多,有加耗,有贴费,有减水……之殊,畸重畸轻,但凭市侩抱持垄断。”
    • 13.
      追征释义:⒈追徵:亦作“追征”。 催迫征收。唐 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有者皆已输纳,无者徒被追徵。”清 蒲松龄《钱粮比较说》:“如以四季比较,倘虑其追征之缓,或至有误国课,合无便定为每年十次比较。”⒉加征;补征。《明史·葛守礼传》:“自 嘉靖 三十六年以后完欠、起解、追徵之数及贫民不能输纳,备録簿中。”明 王世贞《中官考九》:“真定、山西 等处所输柴炭,运官揽头,积有逋负;工部以为此因加耗过多,所徵运不及,请以明加及暗加之半,竝準正数,其餘覆实追徵。”⒊催迫征召。唐 谷神子《博异志·敬元颖》:“天命追徵

加耗(jiah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加耗是什么意思 加耗读音 怎么读 加耗,拼音是jiā hào,加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加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