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索 [xū suǒ]
1. 求取;勒索。
例皂隶之所殴骂,胥徒之所需索,皆相良者而施之暴。——《聊斋志异》
英[extort;]
需索 引证解释
⒈ 搜寻,求取。
引《宣和遗事》后集:“时左藏库金帛已罄尽,乃於宫中需索得金鐶等八百两与之,其人不谢而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后弟所分荡尽,復从兄需索。”
⒉ 敲诈勒索。
引《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若或洩漏风声,必是汝等需索地方常例,诈害民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皂隶之所殴駡,胥徒之所需索,皆相良者而施之暴。”
陈少伯 《兴中会革命史要·台湾方面之活动》:“﹝年老人﹞看见我进去,以为又是 日本 人藉端需索了。”
国语词典
需索 [xū suǒ]
⒈ 勒索、求取。
引《文明小史·第一回》:「他见我们地方官以礼相待,就是有点需索,便也不好十分需索,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例如:「需索无度」。
需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乐妇释义:歌妓。 明 于谦《怠废军政疏》:“该刑部等衙门劾奏,都督同知 卫颖 等交通饮酒,奸宿乐妇。”明 沉德符《野获编·台省·台省之玷》:“巡按 湖广 御史 赵伦,需索官民罗綺,收买人口,又与乐妇姦通,命謫戍 辽东。”《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船户 王溜儿,乐妇 刘丑姐,原不知情,其赃物未见破散,暂时讨保在外。”
- 2.
供亿释义:⒈按需要而供给。唐 刘禹锡《谢贷钱物表》:“经费所资,数盈鉅万;餽餉时久,供亿力殫。”宋 苏洵《衡论下·田制》:“而吾之民,反慼慼不乐,常若擢筋剥肤以供亿其上。”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凡贵官大僚登 岱 者,夫马兜舆之类,需索烦多,州民苦於供亿。”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四章:“自有强弱之争,而强者取诸弱者,或以保护之名而巧取之,或行供亿之实而直取之。”⒉指所供给的东西。前蜀 杜光庭《莫庭又为张副使本命甲子醮词》:“四郊多垒,两镇称兵,物力将虚,经费逾广;厚敛则生灵必困,薄赋则供亿不充。”《资治通
- 3.
命价释义:旧指人命的赔偿费。清 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咸丰九年》:“大姓如击毙小姓二十命,小姓仅击毙大姓十命,除相抵外,照数需索命价,互讼到官。”清 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咸丰九年》:“上问曰:‘命价每名若干?’”
- 4.
尚食释义:⒈官名。 掌帝王膳食。秦 始置。东汉 以后,并其职于太官汤官。北齐 门下省有尚食局,置典御二人。隋 改为奉御。唐 宋 因之,属殿中省。金 元 尚食局属宣徽院。明 设尚膳监,由宦官掌管。后用以指御膳。《金史·海陵纪》:“海陵 在位十餘年,每饰情貌以御臣下。却尚食进鹅以示俭,及游猎顿次,不时需索,一鹅一鶉,民间或用数万售之,有以一牛易一鶉者。”清 周容《芋老人传》:“今者堂有鍊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⒉指司尚食之事。
- 5.
批回释义:⒈亦作“批回”。粮物、人犯等送达时上级官府给的批示回文。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户部·江南白粮》:“各项料物,有索取银四百餘两,乃得批迴者矣。”《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却説 沉昱 在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不只一日,来到 东京。把段疋一一交纳过了,取了批回。”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侯元经》:“﹝ 侯元经 ﹞年五十,官 江 左县丞,解餉户部,为库吏需索,不即予批迴,侯 大窘。”⒉见“批迴”。
- 6.
求须释义:需索;需求。
- 7.
规礼释义:旧时官吏、差役凭借便利,巧立名目所需索的陋规。种类名目繁多。
- 8.
诈害释义:欺诈侵害。《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若或洩漏风声,必是汝等需索地方常例,诈害民财。吾若知之,必皆重责。”《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还要诈害地方邻里,夺人田产。倚势欺人,这样的人,猪狗也不值!”《“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某国人﹞假扮 中国 学生,待人众稠密,混杂其间,身藏危险物,扰乱治安,显图诈害。”
- 9.
诗佣释义:专为应酬上官或主人需索而写诗的人。
- 10.
诛攫释义:需索攫取。
- 11.
诛求无厌释义:诛求:需索。指勒索诈取没完没了。
- 12.
诛求无度释义: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 13.
诡求释义:责求;需索。
- 14.
赠耗释义:旧时征收赋税,以转运亏损为名,额外加征以供弥补的一种杂税。 清 叶梦珠《阅世编·徭役》:“乃运军犹借米色,需索勒掯会银酒饭,种种不一,驯致 顺治 十一、二年间,会银每石加至三钱,米色每石加至一钱五分,而当官之赠耗,额设之银米不与焉。”《清史稿·食货志三》:“乾隆 七年,定 江 南漕米赠耗永免停支例。”参见“贴赠”。
- 15.
门户差拨释义:妓院中向嫖客需索财物。即后来所谓“砍斧头”。
- 16.
需索释义:要求(财物):需索无厌。
- 17.
顿次释义:驻扎。《金史·陈规传》:“及率之应敌,在途则前后乱行,顿次则排门择屋,恐逼小民,恣其求索,以此责其畏法死事,岂不难哉。”《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然游猎顿次,不时需索,一鹅一鶉,民间或用数万售之,有以一牛易一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