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嘴 [kǒu zuǐ]
1. 亦作“口觜”。
3. 指言语。
口嘴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口觜”。指言语。
引《五灯会元·泐潭祥禅师法嗣·开善木庵道琼首座》:“口觜不中, 祥 老子爱向丛林鼓是非,分付 雪峰山 首座为吾痛駡莫饶伊。”
《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见者都嫌闻者唾,只为从前口嘴多。”
《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昔年 赵昂 和 瑞姐 曾来劝諫,只为一时之惑,反将他来嗔责。如今却应了他们的口嘴,如何是好!”
国语词典
口嘴 [kǒu zuǐ]
⒈ 言语。
引《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见者都嫌闻者唾,只为从前口嘴多。」
口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惬气释义:不满,不服气。《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此间人眼又紧,口嘴又歹,容不得人。倘有人不愜气,在此飞砖掷瓦,安身不稳。”
- 2.
不贤释义:⒈不贤明;无才能。《论语·子张》:“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韩非子·王道》:“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贤者志其大者,大贤者志其小者。”⒉不贤惠;无德行。《豆棚闲话·党都司死枭生首》:“无如 伯甫 口嘴肥甜,一心信道团练是个好人,反把妻子駡个不贤不慧,生出事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説来也难,娶了一个好的来也罢了;倘使娶了个不贤的,那非但自己终身之累,就是小孩子对付晚娘也不容易。”⒊不善,不好。《吕氏春秋·察今》:“上胡不法先王之法?
- 3.
反事释义:⒈做与实情相反的事。《韩非子·内储说上》:“倒言反事以尝所疑则姦情得。”王先慎 集解:“倒错其言,反为其事,以试其所疑也。”⒉谋反的事。《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及繫急,薄昭 为言 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汉书·杜延年传》:“会赦,侯史吴 自出繫狱,廷尉 王平 与少府 徐仁 杂治反事,皆以为 桑迁 坐父谋反而 侯史吴 臧之,非匿反者,乃匿为随者也。”⒊反常的事。清 李渔《奈何天·调美》:“你不知道,我家的事,别人的口嘴,都掩得住;吴氏 那箇妖精,往常没有是非,他迁要生出话来,在老爷面前,调唇弄舌,
- 4.
口嘴释义:亦作“口觜”。 指言语。《五灯会元·泐潭祥禅师法嗣·开善木庵道琼首座》:“口觜不中,祥 老子爱向丛林鼓是非,分付 雪峰山 首座为吾痛駡莫饶伊。”《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见者都嫌闻者唾,只为从前口嘴多。”《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昔年 赵昂 和 瑞姐 曾来劝諫,只为一时之惑,反将他来嗔责。如今却应了他们的口嘴,如何是好!”
- 5.
口觜释义:见“口嘴”。
- 6.
咬羣释义:指某一牲畜常与同类争斗。多比喻某个人爱同周围的人闹纠纷。《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我几次因他再三咬羣儿口嘴伤人,也要打他哩。”《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但这等倔强的人,那个肯教他做科道?一堂和尚,叫你这个俗人在里边咬羣!但又是个甲科,又不好挤他下水,只得昇了他个礼部主事,印了脚步行去,昇了郎中。”《红楼梦》第五八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羣的骡子似的。”
- 7.
嚼子释义:为便于驾驭,横放在牲口嘴里的小铁链,两端连在笼头上。
- 8.
御勒释义:横于牲口嘴里的小铁链,两端连在缰绳上,以便于驾御,故名。 又称嚼子。
- 9.
笼嘴释义:使用牲口时,套在牲口嘴上,使它不能吃东西的器物,用铁丝、树条、竹篾等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