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口吻 口吻的意思
kǒuwěn

口吻

简体口吻
繁体
拼音kǒu wěn
注音ㄎㄡˇ ㄨㄣ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ǒu,(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组词】: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组词】:瓶子口。(3) 出入通过的地方。【组词】:门口。港口。(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组词】:古北口。喜峰口。(5) 破裂的地方。【组词】:口子。

wěn,(1) 嘴唇。【例句】:吻合(意见、看法完全相同)。(2) 用嘴唇接触表喜爱、亲热。【组词】:接吻。吻别。(3) 动物的嘴。

基本含义

指说话或写作时的语气、语调和表达方式。

口吻的意思

口吻 [kǒu wěn]

1. 嘴唇;嘴。

[ lip; mouth; ]

2. 某些动物头部向前突出的部分。

[ muzzle; snout; ]

3. 说话时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

玩笑的口吻。

[ tone; ]

4. 口音;腔调。

听你说话,分明是天津口吻。

[ accent; ]

口吻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口脗”。

⒉ 嘴唇;嘴。

晋 成公绥 《啸赋》:“随口吻而发扬,假芳气而远逝。”
唐 刘禹锡 《上中书李相公启》:“言出口吻,泽濡寰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法》:“口脗两角暨胸前有涎滴。”

⒊ 腔调;口音。参见“口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凡作传奇,不宜频用方言,令人不解。近日填词家见花面登塲,悉作 姑苏 口吻,遂以此为成律。”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听你説话,分明是京都口吻。”

⒋ 口气。参见“口气”。

邹韬奋 《谁的遗憾?》:“这似乎不像是互表歉意的口脗吧。”
茅盾 《昙》五:“父亲的口吻开始严厉了,虽然最后一句的调子又转为柔和。”


国语词典

口吻 [kǒu wěn]

⒈ 口。

《文选·成公绥·啸赋》:「随口吻而发扬,假芳气而远逝。」
唐·刘禹锡〈上中书李相公启〉:「言出口吻,泽濡寰区。」

⒉ 说话的语气及措辞。

《红楼梦·第二二回》:「袭人见这话不是往日口吻,因又笑道:『这是怎么说?』」

口气

⒊ 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听你说话,分明是京都口吻。」


口吻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口气释义:⒈说话的气势:他的口气真不小。⒉言外之意;口风:探探他的口气。听他的口气,好像对这件事感到为难。⒊说话时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严肃的口气。诙谐的口气。埋怨的口气。

口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俏皮话释义:⒈含讽刺口吻的或开玩笑的话。⒉歇后语。
    • 2.
      养强释义:助长豪强。 汉 桓宽《盐铁论·禁耕》:“县官设衡立準,人从所欲,虽使五尺童子适市,莫之能欺。今罢去之,则豪民擅其用而专其利,决市閭巷,高下在口吻,贵贱无常,端坐而民豪,是以养强抑弱而藏於 跖 也。”
    • 3.
      决市释义:犹言决定行市。 汉 桓宽《盐铁论·禁耕》:“决市閭巷,高下在口吻,贵贱无常,端坐而民豪。”
    • 4.
      凡尔赛释义:⒈法国巴黎大区伊夫林省省会。 是欧洲游人最多的历史名胜之一。⒉凡尔赛文学,网络热词,一种“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也称凡学。这种话语模式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说自话,假装用苦恼、不开心的口吻炫耀自己。深谙凡尔赛文学的人,被称为“凡尔赛人”。2020年12月4日,“凡尔赛文学”入选《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词。
    • 5.
      卖平释义:亦作“卖评”。谓收受贿赂而妄加评定。汉 桓宽《盐铁论·本议》:“﹝官吏﹞行姦卖平,农民重苦,女工再税,未见输之均也。”汉 王符《潜夫论·巫列》:“鬼之有此,犹人之有姦言卖平以干求者也。”汪继培 笺:“卖平,以市道为喻……即所谓‘高下在口吻’也。”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一》:“故 武威 太守 黄儁 被徵失期,鵠 欲奏诛 儁,勋 为言得免。儁 以黄金二千斤与 勋,勋 谓 儁 曰:‘吾以子罪在人议,故为子言,吾岂卖评哉?’终辞不受。”
    • 6.
      口惽释义:口吻。 口音。
    • 7.
      口脗释义:见“口吻”。
    • 8.
      声口释义:⒈指说话的口音、语调:听他的声口,不是北方人。 ⒉口气;口吻:理直气壮的声口。
    • 9.
      天蛾释义:昆虫名。体形肥大,口吻长,触角前端呈钩状。夜间飞行。多数对豆类、甘薯有害。常见的有甘薯叶天蛾、豆天蛾等。
    • 10.
      守倅释义:⒈郡守及其副职。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今监司、守倅竝许借服而不许佩鱼,是有服而无章,殆与吏无别。”《宋史·选举志二》:“旧法,随侍见任守倅等官,在本贯二千里外,曰满里子弟。”⒉泛指州郡的长官。宋 王明清《春娘传》:“玉 为人容貌清秀,举措闲雅,不事口吻以相嘲謔,有良人风度,前后守倅皆眷之。”⒊担任州郡官。宋 苏轼《忆中和堂诗序》:“予前后守倅 餘杭 凡五年。”
    • 11.
      我佛慈悲释义:一种极端温柔的口吻,一种怜悯苍生的姿态。
    • 12.
      拟作释义:模仿别人的风格或假托别人的口吻而写的作品。
    • 13.
      敬辞释义: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如“请问、借光”等。
    • 14.
      敬语释义:含恭敬口吻的语言。
    • 15.
      绵羊释义:羊的一种,公羊多有螺旋状大角,母羊角细小或无角,口吻长,四肢短,趾有蹄,尾肥大,毛白色,长而卷曲。性温顺。变种很多,有灰黑等颜色。毛是纺织品的重要原料,皮可制革。
    • 16.
      讥讽释义: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指责或嘲笑对方的错误、缺点或某种表现:讥讽的口吻。
    • 17.
      话赶话释义:方言。谓紧接着对方的话题说话。《杜鹃》1985年第9期:“也许是话赶话,有位快嘴的女工立刻以同情的口吻说:‘唉呀,你还加什么班,里外挣的还不都是你妈妈的钱!’”
    • 18.
      说表释义:评弹演员叙述故事情节和模拟故事中人物口吻的说白。
    • 19.
      调门释义:⒈唱腔;曲调。⒉引申为腔调、口吻。⒊指歌唱或说话时音调的高低。
    • 20.
      谑调释义:戏笑的口吻。

口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俏皮话释义:⒈含讽刺口吻的或开玩笑的话。⒉歇后语。
    • 2.
      养强释义:助长豪强。 汉 桓宽《盐铁论·禁耕》:“县官设衡立準,人从所欲,虽使五尺童子适市,莫之能欺。今罢去之,则豪民擅其用而专其利,决市閭巷,高下在口吻,贵贱无常,端坐而民豪,是以养强抑弱而藏於 跖 也。”
    • 3.
      决市释义:犹言决定行市。 汉 桓宽《盐铁论·禁耕》:“决市閭巷,高下在口吻,贵贱无常,端坐而民豪。”
    • 4.
      凡尔赛释义:⒈法国巴黎大区伊夫林省省会。 是欧洲游人最多的历史名胜之一。⒉凡尔赛文学,网络热词,一种“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也称凡学。这种话语模式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说自话,假装用苦恼、不开心的口吻炫耀自己。深谙凡尔赛文学的人,被称为“凡尔赛人”。2020年12月4日,“凡尔赛文学”入选《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词。
    • 5.
      卖平释义:亦作“卖评”。谓收受贿赂而妄加评定。汉 桓宽《盐铁论·本议》:“﹝官吏﹞行姦卖平,农民重苦,女工再税,未见输之均也。”汉 王符《潜夫论·巫列》:“鬼之有此,犹人之有姦言卖平以干求者也。”汪继培 笺:“卖平,以市道为喻……即所谓‘高下在口吻’也。”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一》:“故 武威 太守 黄儁 被徵失期,鵠 欲奏诛 儁,勋 为言得免。儁 以黄金二千斤与 勋,勋 谓 儁 曰:‘吾以子罪在人议,故为子言,吾岂卖评哉?’终辞不受。”
    • 6.
      口惽释义:口吻。 口音。
    • 7.
      口脗释义:见“口吻”。
    • 8.
      声口释义:⒈指说话的口音、语调:听他的声口,不是北方人。 ⒉口气;口吻:理直气壮的声口。
    • 9.
      天蛾释义:昆虫名。体形肥大,口吻长,触角前端呈钩状。夜间飞行。多数对豆类、甘薯有害。常见的有甘薯叶天蛾、豆天蛾等。
    • 10.
      守倅释义:⒈郡守及其副职。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今监司、守倅竝许借服而不许佩鱼,是有服而无章,殆与吏无别。”《宋史·选举志二》:“旧法,随侍见任守倅等官,在本贯二千里外,曰满里子弟。”⒉泛指州郡的长官。宋 王明清《春娘传》:“玉 为人容貌清秀,举措闲雅,不事口吻以相嘲謔,有良人风度,前后守倅皆眷之。”⒊担任州郡官。宋 苏轼《忆中和堂诗序》:“予前后守倅 餘杭 凡五年。”
    • 11.
      我佛慈悲释义:一种极端温柔的口吻,一种怜悯苍生的姿态。
    • 12.
      拟作释义:模仿别人的风格或假托别人的口吻而写的作品。
    • 13.
      敬辞释义: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如“请问、借光”等。
    • 14.
      敬语释义:含恭敬口吻的语言。
    • 15.
      绵羊释义:羊的一种,公羊多有螺旋状大角,母羊角细小或无角,口吻长,四肢短,趾有蹄,尾肥大,毛白色,长而卷曲。性温顺。变种很多,有灰黑等颜色。毛是纺织品的重要原料,皮可制革。
    • 16.
      讥讽释义: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指责或嘲笑对方的错误、缺点或某种表现:讥讽的口吻。
    • 17.
      话赶话释义:方言。谓紧接着对方的话题说话。《杜鹃》1985年第9期:“也许是话赶话,有位快嘴的女工立刻以同情的口吻说:‘唉呀,你还加什么班,里外挣的还不都是你妈妈的钱!’”
    • 18.
      说表释义:评弹演员叙述故事情节和模拟故事中人物口吻的说白。
    • 19.
      调门释义:⒈唱腔;曲调。⒉引申为腔调、口吻。⒊指歌唱或说话时音调的高低。
    • 20.
      谑调释义:戏笑的口吻。

口吻造句

1.无论写的是什么样的题目,皆字出之以嬉笑怒骂,引车卖浆之流的语气,和村妇骂街口吻,都成为散文的正则。

2.他没抬眼皮,用平稳的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口吻说:请上级考虑,派我到这个工厂去吧!。

3.他总喜欢以领导的口吻下命令。

4.老师用慈爱的口吻与我亲切地交谈。

5.清雅的声音发生了质的变化。那冷淡而不由分说的口吻,是绝不允许拒绝的绝对命令。

6.老师说话时总带着一种既严肃又亲切的口吻

7.对你的侄子说的话,那么就可以摆出一副长辈的口吻,直接说,继续加油,我为你骄傲。

8.老先生吟诵古诗时,常常吟得口吻生花,情趣无穷。

9.领导用婉转的口吻批评我没把前几天新指示的要点写进去。

10.他觉得眼前这个细马,口吻完全是一个大人,但样子又是一个小孩。

11.他用轻佻的口吻向我进行挑衅。

12.他幽默地叙说着自己的悲惨遭遇,她则以商量的口吻央求他不要再翻来覆去的讲下去。

13.最好以婉转的口吻说出。

14.不信任对方,经常以怀疑的口吻盘问对方,这种互相猜度的爱情就只有分手下场。

口吻(kou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口吻是什么意思 口吻读音 怎么读 口吻,拼音是kǒu wěn,口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口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