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字书 字书的意思
shū

字书

简体字书
繁体字書
拼音zì shū
注音ㄗˋ ㄕ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ì,(1) 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汉字。字符。字母。字典。字句。字里行(háng )间。字斟句酌。(2) 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组词】:草字。篆字。颜字。柳字。欧字。赵字。(3) 书法的作品。【组词】:字画。字幅。(4) 字的音。【组词】:字正腔圆。(5) 人的别名,亦称“表字”,现多称“号”;商店的名称,亦称“字号”。(6) 合同,契约。【组词】:字据。(7) 旧时称女子出嫁。【组词】:待字闺中。(8) 生子,乳,爱。【例句】:字乳(生育)。字孕(怀孕)。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基本含义

指字典或者字典类书籍。

字书的意思

字书 [zì shū]

1. 以字为单位,解说汉字的形体、读音、意义的书籍,如《说文解字》

[ wordbook; ]

2. 字典的古称。

[ dictionary; ]

字书 引证解释

⒈ 以字为单位,解释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的书,如《说文解字》、《玉篇》等。

《魏书·江式传》:“式 於是撰集字书,号曰《古今文字》,凡四十卷。”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声韵》:“颜真卿 撰《韵海镜源》……先起《説文》为篆字,次作今文隶字,仍具别体为证,然后注以诸家字书解释。”
宋 郑樵 《<通志>总序》:“字书眼学,韵书耳学,眼学以母为主,耳学以子为主;母主形,子主声,二字俱失所主。”

⒉ 古代指识字课本,如《史籀篇》、《仓颉篇》等。

唐 韩愈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其微者,至於习法律,知字书,皆有以赞於教化。”


国语词典

字书 [zì shū]

⒈ 解释字形、字音、字义的书。如《尔雅》、《说文解字》、《广韵》等。


字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字书释义:谓短札。 唐 包佶《尚书宗兄使过诗以奉献》:“雨散三年别,风传一字书。”宋 陈与义《邓州西斋书事》诗之三:“易求 苏子 六国印,难得 河桥 一字书。”
    • 2.
      七字法释义:汉字书写运笔的七种方法,即擫、压、钩、揭、抵、导、送,亦称拨镫法。
    • 3.
      三仓释义:⒈古字书名。 汉 初,合 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和 胡母敬《博学篇》为一书,称“三仓”,亦统称《仓颉篇》,凡三千三百字。魏 晋 时,又以 李斯《仓颉篇》为上卷,扬雄《训纂篇》为中卷,贾鲂《滂喜篇》为下卷,合为一部,亦称“三仓”。参阅《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一》。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砚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篇章谓六甲、九九、《急就》、《三仓》之属。”清 钱谦益《识字行》:“人生识字只两个,何用三仓四部盈箱笥。”⒉指储粮之太仓、石头 仓、常平仓。《梁书·陈伯之传》:“臺家
    • 4.
      九宫格儿释义:练习汉字书法用的方格纸,每个大格再用“井”字形交叉的线分成九个小格。
    • 5.
      书传释义:⒈著作;典籍。⒉有关《尚书》经义的传述解释。如明刘三吾等撰有《书传会选》、胡广等撰有《书传大全》。⒊谓以文字书札传述;传递书信。
    • 6.
      书学释义:⒈犹典籍。⒉学习书法和字学;学习书法和字学的学校。⒊关于汉字书法的理论。
    • 7.
      书法家释义:书法家是擅长书法的人;具有汉字书写能力,并能将其推至艺术高度的人。简单来说就是以书法为主要创作的艺术家。或者说,是精通书法的人。因此,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序》;颜真卿,其代表作为《祭侄文稿》;米芾,其代表作为《蜀素帖》;赵孟頫,其代表作为《胆巴碑》;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吴昌硕,其代表作为《西泠印社记》。
    • 8.
      书法释义:一般指中国传统的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包括执笔、用笔、结构、布局等。伊斯兰教国家也流行阿拉伯字书法。
    • 9.
      五苍释义:指古代五种字书。
    • 10.
      产毻释义:指鸟产乳脱落羽毛。 《文选·郭璞<江赋>》:“产毻 积羽,往来 勃碣。”李善 注:“《字书》曰:‘毤,落毛也。’‘毤’与‘毻’同。音唾。”
    • 11.
      今文经释义:汉代学者传述的用汉隶写成的儒家经典。与当时发现的用先秦古文写成的儒家经典相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经典散失殆尽。汉朝建立以后,着手整理古籍,征集民间藏书,又访求老儒,口授儒家经书,一一笔录。因用当时文字书写,故名。
    • 12.
      借换释义:⒈向人借贷。⒉汉字书法。为结体美观而省并变换笔划或移易偏旁位置,称为“借换”。
    • 13.
      分书释义:⒈汉字书体名。即八分书。⒉子孙分家析产的凭据。
    • 14.
      匡惧释义:恐惧。《礼记·礼器》:“年虽大杀,众不匡惧。”郑玄 注:“匡,犹恐也。”陆德明 释文:“同恇惧,音匡。”孔颖达 正义:“天下之众,不恐惧也。”明 杨慎《升庵经说·礼记·礼器》:“匡,注与恇同,恐也。慎 按,匡音慌。《管子》有《大匡》、《小匡》,皆言救荒之事。字书作匡攘,盖匡张攘乱,今俗犹有此言。”
    • 15.
      合文释义:又称合书,指把二字或以上的汉词浓缩成一个汉字书写单位(一个方块字字符)的文字形式,涉及构字部件的置换、重用,有时甚至会减省部分,而读音则仍保留原本的多音节读法不变。
    • 16.
      回鹘文释义:回鹘 人采用粟特文字母创制的文字。 属音素文字类型。主要通行于今 吐鲁番盆地 及中亚 楚河 流域。字母分字头、字中、字尾。字体分刻本体、写经体、草体三种。留存至今的用这种文字书写的碑铭和文献有《九姓回鹘可汗碑》、《弥勒会见记》、《福乐智慧》、《金光明经》、《菩萨大唐三藏法师传》、《高昌馆杂字》、《高昌馆来文》等,均对研究维吾尔族语言、文学、历史有重要价值。
    • 17.
      官史释义:由朝廷豢养的史官们用文字书写的国史。
    • 18.
      开缄释义:开拆(函件等)。唐 李白《久别离》诗:“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嗟。”宋 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病眸昏涩乍开缄,灿若月星明错落。”清 曹寅《偶得木瓜二枚送橘圃》诗之二:“开缄已许疎襟透,岂惜常年损俸钱。”
    • 19.
      急就章释义:⒈为了应急需而匆促写成的书面材料或草草办完的事情。⒉也叫《急就篇》。书名。西汉史游撰。是一部教学童识字的七言韵语字书。全书三十四章,有姓名、衣服、饮食、器用等分类。
    • 20.
      急就篇释义:古代字书名。为学童识字之书。

字书(zi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字书是什么意思 字书读音 怎么读 字书,拼音是zì shū,字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字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