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自述 自述的意思
shù

自述

简体自述
繁体
拼音zì shù
注音ㄗˋ ㄕ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ì,(1) 本人,己身。【组词】:自己。自家。自身。自白。自满。自诩。自馁。自重(zhòng )。自尊。自谦。自觉(jué )。自疚。自学。自圆其说。自惭形秽。自强不息。(2) 从,由。【组词】:自从。自古以来。(3) 当然。【组词】: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灭。放任自流。(4) 假如。【例句】: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shù,(1) 讲话,陈说,叙述。述评。描述。论述。综述。述职。述而不作。(2) 修纂。【组词】:著述。(3) 循,顺行。【例句】:“报我不述”。

基本含义

自己叙述自己的经历、心情或思想。

自述的意思

自述 [zì shù]

1. 自己陈述。

[ recount by oneself; narrate by oneself; ]

2. 关于自己经历的叙述。

[ an account in one's own words; ]

自述 引证解释

⒈ 犹自叙。自己陈说。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姜尧章自叙》:“近得其一书,自述颇详,可与前传相表里。”
明 方孝孺 《答阌乡叶教谕》:“而 司马迁、班固、扬雄 之儔,又直自述己意,以抒其奇伟之才,固未尝有待於外也。”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考其生平,诚如自述。”


国语词典

自述 [zì shù]

⒈ 以笔或口,述说自己。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如:「六十自述」、「他自述生平,感慨万千。」。


自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招鲜,吃遍天释义:谓擅长某一技能,即可到处谋生。 蒋子龙《一个女工程师的自述》:“大家都想去当助手,主要目的是想跟这个 德国 人学会一点检修镗床的绝招,壮大自己的资本,一招鲜,吃遍天嘛。”
    • 2.
      三叹释义:⒈亦作“三叹”。 多次感叹,形容慨叹之深。《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间三嘆,何也?”唐 杜甫《惜别行送刘判官》诗:“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叹聚散临重阳。”太平天囯 洪仁玕《自述》:“予每读其史传及《正气歌》,未尝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⒉谓三人随着歌唱者发出赞叹之声,予以应和。《文选·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李善 注:“唱,发歌句者;三叹,三人从而叹之。”
    • 3.
      上场诗释义:戏剧用语。脚色登场时常先念韵语数句,谓之“上场诗”。可用前人成作,亦可由剧作家自撰。其内容按人物的身份、年龄及剧情而有所不同。念过上场诗,接着便自述姓名、籍贯、身份,或交代与剧情有关的人物和情节。始于 元,明 清 仍之。例如:元 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白髮刁骚两髩侵,老来灰却少年心。不思再谓皇家俸,但得自安抵万金。老夫姓 孟,双名 从叔,祖居 汴梁 扶沟县 人氏。”其中“白髮刁骚两髩侵”等四句即为上场诗。
    • 4.
      乌私释义:晋 李密《陈情事表》:“臣 密 今年四十有四,祖母 刘 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报养 刘 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后因以“乌私”为孝养父母之典实。清 赵翼《七十自述》诗:“只餘六载循陔处,稍慰乌私一片情。”清 魏源《题嘉禾冯广文登府陔园图》诗:“解带趋 汝 坟,奉檄申乌私。”参见“乌哺”。
    • 5.
      乡族释义:家乡氏族。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人》:“细审小人出处,初不敢言;固詰之,始自述其乡族。”
    • 6.
      叨第释义:及第的谦词。《古今类事》卷七引 宋 钱易《洞微志·钱公自述》:“咸平 二年方叨第,时已三十二矣。”明 叶盛《水东日记·圭斋题彭氏程文》:“此外惟论十数通,表二十餘道耳。乙丑叨第后即为人持去,无一存者。”
    • 7.
      各叙释义:各自述说。
    • 8.
      夷牧释义:近代对外国牧师之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洪仁玕自述》:“癸丑游 香港,授书夷牧。”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洪仁玕自述》:“是冬返回 香港,仍习天文,授教夷牧。”
    • 9.
      夷馆释义:清 代称外国人在 中国 的馆舍。清 龚自珍《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宜勒限使夷人徙 澳门,不许留一夷。留夷馆一所,为互市之栖止。”太平天囯《洪仁玕自述》:“甲寅由 上海,洋人不肯送予进 南京,其 上海 城内红兵不信予为 天王 之弟,乃在夷馆学习天文歷数。”
    • 10.
      奇气释义:⒈不平凡的气势或气象。 宋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三:“郑板桥 大令,通率诡诞,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宁调元《壬子感事四章》诗之四:“高楼西北腾奇气,大海东南露国徽。”⒉不平凡的志气。清 张惠言《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文在 以磊落才,抱负奇气,浮汨为吏十餘年,更偃蹇摧困,始得一官。”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八六:“少年奇气称才华,登 岱 还浮八月槎。”郁达夫《自述》诗之十一:“几度 沧江 逐逝波,风云奇气半消磨。”
    • 11.
      官烛释义:公家供给、供官吏办公用的蜡烛。《初学记》卷二五引 三国 吴 谢承《后汉书》:“巴祇 为 扬州 刺史,与客坐闇中,不然官烛。”南朝 陈 徐陵《谢敕赉烛盘尝答齐国移文启》:“方其宠锡,独有光前,官烛斯燃,更慙良史,宵光可学,乃会耆年。”唐 杜甫《台上》诗:“何须把官烛,似恼鬢毛苍。”宋 周紫芝《竹坡诗话》:“中有家问,即令灭官烛,取私烛閲书。閲毕,命秉官烛如初。”清 赵翼《七十自述》诗:“奎堂校士春蚕叶,官烛修书秋兔毫。”
    • 12.
      家状释义:旧指记述有关个人履历、三代、乡贯、年貌等的表状。 唐 无名氏《秀师言记》:“崔 家小娘子,容德无比,年已及筓,供奉与他取家状,到府日,求 秦 晋 之匹可乎?”《宋史·选举志一》:“家状并试卷之首,署年及举数、场第、乡贯,不得增损移易,以仲冬收纳,月终而毕。”清 赵翼《题竹初自述文》诗:“竹初 自述文,亦以代家状。”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时事·唐选人家状即今履历》:“所云家状,即今之履歷、亲供也。”
    • 13.
      斫轮老手释义:《庄子·天道》中记载,一个善于斫轮(砍木头做车轮)的老工匠,自述他的斫削经验为“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后用“斫轮老手”比喻对某种事情富有经验的人。
    • 14.
      更仆释义:⒈更番相代。唐 杜甫《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更僕往方塘,决渠当断岸。”仇朝鳌 注:“以番次更代使之也。”宋 苏浻《春日怀詹梁》诗:“岁寒相见愿始终,且莫嗔怪屡更僕。”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至日,除舍扫途,更僕眺望。”⒉形容多,数不胜数。宋 曾巩《戏呈休文屯田》诗:“已闻清论至更僕,更读新诗欲焚砚。”王毓岱《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传家功可述,更僕事堪追。”⒊谓计算。明 宋濂《復古堂记》:“古今人物,其优劣不伦,虽更僕未能尽也,欲师古者,宜取则於上。”清 沉涛《交翠轩笔记》卷一:“文中别
    • 15.
      湿哭乾啼释义:哭哭啼啼。清 赵翼《七十自述》诗:“羲之 乐死从今定,湿哭乾啼总不知。”参见“乾啼湿哭”。
    • 16.
      甜露释义:隐语。指百草。太平天囯 李秀成《自述》:“先二三年之间,早经出令,各多备甜露,每家要呈缴十担,收入仓中。”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朕说的粮食,不是麦子,也不是米,是天赐的甜露。”
    • 17.
      破头话释义:谓自述前生事。
    • 18.
      糠籺释义:亦作“糠覈”。指粗劣的食物。《史记·陈丞相世家》:“人或谓 陈平 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 平 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覈耳。’”裴駰 集解:“孟康 曰:‘麦糠中不破者也。’晋灼 曰:‘覈音紇,京师谓麄屑为紇头。’”唐 韩愈《马厌穀》诗:“马厌穀兮,士不厌糠籺。”宋 司马光《奉和何济川代书三十韵寄诸同舍》:“因循恋糠籺,汩没老涂淤。”清 赵翼《七十自述》诗之十九:“寒士虀盐原易足,少年糠覈已粗偿。”
    • 19.
      绳武释义:《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朱熹 集传:“绳,继;武,迹。言 武王 之道,昭明如此,来世能继其迹。”后因称继承祖先业迹为“绳武”。清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木本》:“我欲绳武而不能,以著述永年而已矣。”王毓岱《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卜居源远溯,绳武迹遐窥。”
    • 20.
      胶柱释义:胶住瑟上的弦柱,以致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三国 魏 邯郸淳《笑林》:“齐 人就 赵 人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唐 李绅《拜三川守》诗:“改张琴瑟移胶柱,止息笙篁辨鲁鱼。”明 张居正《答蓟镇巡抚刘百川书》:“蓟 永 事势,与他镇不同,若俟贼已见形,而后调兵支粮,则无及矣。事有权宜,不宜胶柱,惟公裁之。”王毓岱《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輟耕投笔日,胶柱刻舟嗤。”参见“胶柱鼓瑟”。

自述(zi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自述是什么意思 自述读音 怎么读 自述,拼音是zì shù,自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自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