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u,(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组词】: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组词】:瓶子口。(3) 出入通过的地方。【组词】:门口。港口。(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组词】:古北口。喜峰口。(5) 破裂的地方。【组词】:口子。
chī,(1) 把东西送进口中咽下,或依靠某种事物生活。【组词】:吃饭。吃药。吃斋。(2) 消灭(多用于军事、棋奕)。【例句】:吃掉敌人一个连。(3) 吸。【组词】:吃烟。(4) 感受。【组词】:吃惊。吃紧。吃一堑,长(zhǎng )一智。(5) 挨。【组词】:吃官司。(6) 承受,支持。【组词】:吃不消。(7) 船身入水的深度。【组词】:吃水深浅。(8) 被。【例句】:吃那厮砍了一刀。(9) 说话结巴。【组词】:口吃。
1. 说话时字音不断重复或词句时时中断。
英[stutter,stammer;]
⒈ 一种习惯性的言语缺陷,说话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
引《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非 为人口吃,不能道説,而善著书。”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邓艾﹞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类对》:“世间事未有无对。 周昌 口吃,而言称期期; 邓艾 口吃,而言称艾艾。”
马南邨 《燕山夜话·口吃、一只眼及其他》:“对口吃的人进行嘲笑,并且把口吃的声音记下来,写在历史典籍上,这本来是不必要的,也太不严肃了。”
⒉ 指双声。
引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休文 八病, 宋 人已不能辨……无叠韵,不口吃者,八病俱离。”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古今贵经教’,口吃也;‘屋北鹿独宿’,叠韵也。口吃亦名双声。”
⒈ 说话不流利,常有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
引《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无为,少耆欲。」
《三国演义·第一〇七回》:「艾为人口吃,每奏事必称『艾……艾……』。」
1.小王口吃得很厉害,让他去表演相声,肯定滑天下之大稽。
2.嘲笑口吃的人未免不近人情。
3.我军又突然袭击敌人的侧翼,一口吃掉敌人的两个团,并击伤敌副师长。
4.他因为口吃,经常受到调皮同学的捉弄。
5.暫敌人以四倍于我们的兵力,妄想把我们一口吃掉。
6.故事的最后,原本有些口吃的那个小男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7.饭菜要一口一口吃,日子要一天一天过,成长要一点一点积累,幸福要一点一点感悟。
8.当你对它感兴趣的时候,你就会去探索知识了,一口吃不成胖子,懂得学而不思则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