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士 [zào shì]
1. 学业有成就的士子。
2. 造就学业有成就的士子。
4. 汉武帝刘彻所定军功爵之第一等。
造士 引证解释
⒈ 学业有成就的士子。
引《礼记·王制》:“升於司徒者不征於乡,升於学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
孔颖达 疏:“学业既成,即为造士。”
《汉书·食货志上》:“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於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
⒉ 造就学业有成就的士子。
引《礼记·王制》:“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郑玄 注:“顺此四术而教以成是士也。”
宋 叶适 《宏词》:“自 熙寧 之以经术造士也,固患天下之习为词赋之浮华而不适於实用。”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今罢黜诗赋,而使士兼习,则士不得专心先王之学,流於俗好,恐非先帝以经术造士之意。”
⒊ 汉 武帝 刘彻 所定军功爵之第一等。
引《汉书·食货志下》“请置赏官,名曰武功爵” 颜师古 注引 晋 臣瓒 曰:“《茂陵中书》有武功爵,一级曰造士,二级曰闲舆卫……十一级曰军卫。此 武帝 所制,以宠军功。”
国语词典
造士 [zào shì]
⒈ 学业有成之士。
引《礼记·王制》:「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古之造士,选事考言。」
⒉ 造就人才。。」
例如:「他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为国造士无数。」
造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俊选释义:俊士和选士。古代指可以教育深造的优秀人材。《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子、羣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皆造焉。”宋 叶适《陈民表墓志铭》:“先王择司徒俊选,使升之入太学,既有闻其辨论,皆属司马於成德达材,何速也!”宋 张师正《括异志·梅侍读》:“梅公 早预俊选,屯蹇不振,年始从欲,方遇知己。”元 揭傒斯《全州学记
- 2.
俊造释义:⒈《礼记·王制》:“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乡,升於学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后因以“俊造”指才智杰出的人。⒉指科举。
- 3.
四术释义:⒈诗、书、礼、乐四种经术。 《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宋书·文帝纪》:“故詔以三德,崇以四术,用能纳诸义方,致之轨度。”《通典·选举一》:“诗、书、礼、乐,谓之四术。四术既修,九年大成。”⒉治国的四种方法。《尸子·治天下》:“治天下有四术。一曰忠爱,二曰无私,三曰用贤,四曰度量。”一说指忠爱、无私、用贤、简能。见 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治道·四术》。⒊指四方的通道。《文选·左思<咏史>诗之四》:“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李善
- 4.
季考释义:⒈宋 代太学中每一季度末举行的考试。宋 陈亮《变文法策》:“经术造士之意非不美,而新学《字説》何为者哉!学校课试之法非不善,而月书季考何为者哉!”《宋史·选举志三》:“视庠序如传舍,目师儒如路人;季考月书,尽成文具。”⒉现代学校学期中、末举行的考试。冰心《离家的一年》:“季考近了,他又忙又乐,便写信回家报告放学的日期。”
- 5.
岁贡释义:⒈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献礼品。 《国语·周语上》:“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唐 韩愈《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明州 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宋史·食货志下一》:“全州 岁贡班竹帘,简州 岁贡绵紬。”⒉古代诸侯郡国定期向朝廷推荐人才的制度。《汉书·食货志上》:“诸候岁贡少学之异者於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后汉书·蔡邕传》:“臣闻古者取士,必使诸侯岁贡。”李贤 注引《尚书大传》:“古者诸侯之於天子,三年一贡士。”唐 张继《送顾况泗上觐叔父》诗:“
- 6.
新说释义:新的学说。 宋 苏轼《送程建用》诗:“十年困新説,儿女争捕影。”宋 崔鶠《再论冯澥疏》:“王安石 用事,皆目为流俗之人,尽逐去之,乃自为新説以造士。”范文澜《<唐代佛教>引言》:“汉 朝经学立十四博士,即朝廷批准的十四个宗派,派下经师只许墨守家法,不许别立新说。”
- 7.
辨论释义:⒈把对人进行考查后所作的鉴定加以认真分析。《礼记·王制》:“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论。”郑玄 注:“辨其论,官其材,观其所长。”孔颖达 疏:“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以王,王必以乐正所论之状授与司马,司马得此所论之状乃更论辨之,观其材能高下,知其堪任何官。”宋 欧阳修《国学试策》之一:“已詔公卿之流,博选贤良之士;而又申《周官》辨论之法,以考於贤能。”⒉辨析论说。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德操 曰”刘孝标 注引《司马徽别传》:“人质所疑,君宜辨论,而一皆言佳,岂人所以咨君之意乎?”明 沉
- 8.
隽造释义:才智出众的人。语本《礼记·王制》:“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乡,升於学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统序科举》:“考德行则升孝廉而激浮俗,抡道艺则第雋造而广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