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七缺释义:汉 何休 称夫道缺、妇道缺、君道缺、臣道缺、父道缺、子道缺、周公 之礼缺为“七缺”。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公羊传》:“苏氏 谓 何休《公羊》之罪人,晁氏 谓 休 负《公羊》之学。五始、三科九旨、七等、六辅、二类、七缺,皆出於 何氏,其《墨守》不攻而破矣。”翁元圻 注:“何氏《作文諡例》云:七缺者,惠公 妃匹不正,隐 桓 之祸生,是为夫之道缺也。文姜 淫而害夫,为妇之道缺也。大夫无罪而致戮,为君之道缺也。臣而害上,为臣之道缺也。晋侯 杀其世子 申生,宋公 杀其世子 痤,是为父之道缺也。楚 世子 商臣 弑其君
- 2.
三涂释义:⒈山名。在 河南 嵩县 西南,伊水 之北,亦称 崖口,又称 水门。《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四岳 三涂,实不一姓;金城汤池,未若人和。”⒉同“三途”。佛教语。《百喻经·夫妇食饼共为要喻》:“坠堕三涂,都不怖畏。”《新唐书·傅奕传》:“西域 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吓愚欺庸。”明 张居正《答宣大巡抚言虏求佛经》:“示之以三涂六道之苦,诱之以人天福果之説。”清 蒋士铨《临川梦·谱梦》:“情将万物羈,情把三涂繫,《小雅》《离骚》结就
- 3.
三驱释义:古王者田猎之制。谓田猎时须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易·比》:“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孔颖达 疏:“褚氏 诸儒皆以为三面著人驱禽。必知三面者,禽唯有背己、向己、趣己,故左右及於后,皆有驱之。”一说,田猎一年以三次为度。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云:“三驱者,一曰乾豆,二曰宾客,三曰君庖。”《汉书·五行志上》:“故行步有佩玉之度,登车有和鸞之节,田猎有三驱之制。”此谓田猎以三驱为度,见 颜师古 注。唐 吴兢《贞观政要·君道》:“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戈直 注:“三驱者,围合其
- 4.
不君释义:不行君道。 《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 不君,厚敛以彫墙。”杜预 注:“不君,失君道也。”《后汉书·王符传》:“昔 晋灵公 多赋以雕墙,《春秋》以为不君。”清 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秦末之革命》:“而 晋灵公 之不君,则 赵盾 因得以弑之。”
- 5.
丰稔释义:⒈犹丰熟。《后汉书·法雄传》:“在郡数岁,岁常丰稔。”李贤 注:“稔,熟也。”唐 吴兢《贞观政要·君道》:“年穀丰稔,百姓安乐。”清 曾国藩《复吴南屏书》:“雨泽霑足,岁事可望丰稔。”汪立波《“豹子”连长》:“丰稔的秋收也开始了。”⒉富足。《晋书·李特载记》:“蜀 有仓储,人復丰稔,宜令就食。”
- 6.
习舌调吻释义:谓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亢仓子·君道》:“贵口道之功,则天下之人习舌调吻而饰辞矣。”
- 7.
乾九释义:《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朱熹 本义:“言乾元用九,见与他卦不同。君道刚而能柔,天下无不治矣。”后以“乾九”称帝德。
- 8.
人教释义:《封神演义》中一气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六大天道圣人太上老君所创立的教派。
- 9.
仆厠释义:犹仆役。宋 陶穀《清异录·君道》:“孟蜀 隳危,大军弔伐,伪 昶 遣皇太子 玄誥、平章事 王昭远 统兵捍御,玄誥 乳臭子,昭远 僕厠材。太祖 叹曰:‘孟昶 都无股肱爪牙,其亡不晚矣。’”
- 10.
倾頽释义:⒈倒塌。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削基憎峻而不觉,下堕则上崩,故倾穨莫之扶也。”《宋书·后废帝纪》:“尚书省舍,日就倾頽;第宅府署,类多穿毁。”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二:“内中唯有御製诗碑亭二,余为守时已将倾頽。”⒉指身体倾侧、跌倒。宋 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诗:“看君岸幘卷大白,有似巨浸吸百潮;宾从倾頽尚未厌,直恐溃烂肠与脬。”⒊衰亡;衰败。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 所以倾頽也。”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汉 室倾穨,姦臣窃命。”陈毅《送董老出席旧金山会议
- 11.
克明释义:⒈《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孔 传:“能明俊德之士任用之,以睦高祖玄孙之亲。”克明,能明。后亦用作歇后语,谓任用贤能之士。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克明之旨弗远,钦若之义復还。”⒉能察是非。《诗·大雅·皇矣》:“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郑玄 笺:“照临四方曰明。”朱熹 集传:“克明,能察是非也。”晋 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篤生我后,克明克秀。”⒊谓能尽君道。《书·伊训》:“居上克明,为下克忠。”蔡沉 集传:“居上克明,言能尽临下之道。”
- 12.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释义: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听一方面的话容易产生片面性。 《荀子·君道》:“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13.
冠弁释义:⒈天子田猎时的装束。 在玄冠之上加以皮帽。《周礼·春官·司服》:“凡甸,冠弁服。”孙诒让 正义:“此王四时常田之服,盖玄冠而加弁也。”弁,皮帽。⒉古代礼帽的总称。《荀子·君道》:“修冠弁衣裳,黼黻文章,琱琢刻鏤皆有等差,是所以藩饰之也。”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倭缎》:“其帛最易朽污;冠弁之上,顷刻集灰;衣领之间,旬日损坏。”⒊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以指成年。宋 司马光《祭庞颖公文》:“越自童齔,得侍坐偶,抚首提携,爱均子姓;甫胜冠弁,遽丧所天,孤苦憃愚,不能自立。”⒋指官员。宋 梅尧臣《丞相》诗之一
- 14.
冥鸿释义:⒈高飞的鸿雁。前蜀 杜光庭《刁子宗勉太尉谒灵池朱真人洞词》:“伏惟仙君道逸冥鸿,寿逾 辽 鹤。”清 曹寅《发横林未到锡山六十里示同舍》诗:“冥鸿沙鸟极升沉,画舫青帘共盍簪。”⒉汉 扬雄《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簒焉。”李轨 注:“君子潜神重玄之域,世网不能制御之。”后因以“冥鸿”喻避世隐居之士。唐 陆龟蒙《和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诗:“暂应青词为宂凤,却思丹徼伴冥鸿。”明 唐顺之《登常山山寺次壁间韵》之一:“忧时讥丧狗,逃世托冥鸿。”明 沉宸荃《谒梅子真祠》诗:“明哲早见几,冥鸿避矰弋。隐跡 吴
- 15.
出质释义:⒈出为人质。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 退师。郑 人脩城。进復围之,三月,克之…… 潘尫 入盟,子良 出质。”⒉射出的箭未中箭靶。汉 刘向《说苑·君道》:“晏子 没十有七年,景公 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⒊把东西典当出去。清 方苞《将园记》:“其后定居 土街,宅出质,园无主……又三年,园亦出质。”
- 16.
午上释义:⒈南方的上空。 《宋书·天文志二》:“《星传》曰:‘日阳,君道也。星阴,臣道也。日出则星亡,臣不得专也。昼而星见午上者为经天,其占为不臣,为更王。’”⒉中午。《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夏老爹 説:‘我到午上还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午上我给 周 少大人硬灌了七八大钟,到此刻还没醉得了呢。”
- 17.
卓约释义:绰约。姿态柔美貌。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两句似异而实同例》:“《説苑·君道篇》‘踔然独立’。踔与卓同。卓约,本叠韵字。《庄子》之淖约,《上林赋》之绰约,竝其证也。”《收获》1981年第3期:“风姿卓约的梧桐树,在地上投进摇曳不定的斑影。”
- 18.
发号吐令释义:同“發號施令”。 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發號吐令,則訇若震霆之激響,而不爲邪辯改其正。”
- 19.
块然释义:⒈孤独貌;独处貌。 《荀子·君道》:“块然独坐而天下从之如一体。”唐 李德裕《题奇石》诗:“块然天地间,自是孤生者。”宋 杨万里《感秋》诗之四:“掩卷却孤坐,块然与谁语?”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⒉木然无知貌。《庄子·应帝王》:“於事无与亲,彫琢復朴,块然独以其形立。”成玄英 疏:“块然,无情之貌也。”明 张居正《葬地论》:“若体魄,块然无知,与土石等耳,虽得吉地,岂能使之通灵乎?”清 陈确《葬书·与同社书》:“而一人之身,荣瘁殊遭,则善恶顿易,虽百其口,何以自
- 20.
复隍释义:谓城倒覆于隍上。復,通“覆”。比喻君道倾危。语本《易·泰》:“城復于隍,勿用师。”孔颖达 疏:“谓君道已倾,不烦用师也。”《宣和遗事》后集:“泰道亨时戒復隍,宣和 往事可嗟伤!正邪分上有强弱,罔克念中分圣狂。”清 钱谦益《石门许公合葬墓志铭》:“天啟 壬戌国方彝之初旦,制科得人为盛,臚传首 茂苑 文文肃公,庶常擢 会稽 倪文正公、漳浦 黄石 斋公 暨吾邑 许公 ……既而 文 大用,以復隍贞吝;倪 黄 晚用,以过涉终凶;许公 则不进不退,入于坎臽以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