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能 [yì néng]
1. 技艺才能。
艺能 引证解释
⒈ 技艺才能。
引《史记·龟策列传》:“至今上即位,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
宋 叶适 《申省乞致仕状》:“某伏自惟念,初无艺能,滥尘科目。”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人主不学无艺能,虽借言以愚其君无所用;人主好学多艺能,必有能自察天文,步历造仪者矣。”
国语词典
艺能 [yì néng]
⒈ 技艺才能。
引《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至今上即位,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
《宋史·卷二五二·杨承信传》:「承信身长八尺,美仪表,善持论,且多艺能。」
艺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优洽释义:⒈广被,遍及。汉 焦赣《易林·家人之泰》:“仁德优洽,恩及异域。”优洽,一本作“履洽”。南朝 宋 颜延年《赭白马赋》:“武义粤其肃陈,文教迄已优洽。”⒉谓卓异而广博。南朝 梁 王筠《昭明太子哀册文》:“总贤时才,网罗英茂。学穷优洽,辞归繁富。”《北齐书·杜弼传》:“卿才思优洽,业尚通远,息栖儒门,驰骋玄肆。”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张说》:“张説 文思清新,艺能优洽。”⒊优厚。《陈书·杜稜传》:“稜 歷事三帝,竝见恩宠。末年不预征役,优游京师,赏赐优洽。”《隋书·裴蕴传》:“即日拜开府仪同三司,礼赐优洽。
- 2.
彝器释义:古代宗庙常用的青铜祭器的总称。 如钟、鼎、尊、罍、俎、豆之属。《左传·襄公十九年》:“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杜预 注:“彝,常也。谓钟鼎为宗庙之常器。”《国语·楚语下》:“采服之仪,彝器之量。”韦昭 注:“彝,六彝;器,俎豆。”《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故能荐彝器。”颜师古 注:“彝器,常可宝用之器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裕 收 秦 彝器、浑仪、土圭、记里鼓、指南车送诣 建康。”清 钱泳《履园丛话·艺能·铜匠》:“铸铜之法,三代 已备,鼎鐘彝器,制度各
- 3.
敏赡释义:⒈机灵多智。 《梁书·臧盾传》:“盾 为人敏赡,有风力,长於拨繁,职事甚理。”⒉敏捷而丰富。《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植 性机警,多艺能,才藻敏赡,操 爱之。”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侯元经》:“侯元经,号 夷门,台州 才士也。词赋敏赡,屡困场屋。”
- 4.
材艺释义:⒈才智艺能。⒉指有才智艺能的人。
- 5.
虚縻释义:犹虚糜。 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二·两殿两房中书》:“自近年来鬻爵事兴,文华、武英 两殿中书舍人,俱许入貲直拜,不復考校艺能,人竟以异流目之。且俱虚縻公廩,不从事於濡染。”清 袁枚《续新齐谐·打破鬼例》:“廩有粮,官有俸,皆国家钱粮,不可虚縻。”
- 6.
角胜释义:较量胜负。三国 魏 曹植《与司马仲达书》:“无有争雄於宇内,角胜於平原之志也。”宋 梅尧臣《韩持国邀赋·斗山鹊》诗:“胡能知远人,角胜百合金。”清 钱泳《履园丛话·艺能·硾纸》:“自 乾隆 四十年间 苏、杭、嘉兴 人始为之,愈出愈奇,争相角胜,然总视画工之优劣,以定牋之高下。”
- 7.
辊弹释义:⒈古代一种计时器。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律历·晷漏四法》:“铜壶、香篆、圭表、辊弹。”清 汪鋆《十二砚斋随录》卷三:“鐘表肇自外洋。其説已久,吾乡太傅 阮文达 公据 王伯厚《小学紺珠》内载 薛季宣 説:‘晷漏有四:曰铜壶、曰香篆、曰圭表、曰辊弹。’此辊弹以轮为用,至时弹扣以成声,非鐘表耶。然则此製已古,特西洋人传而精之耳。故 文达《红毛时辰表》诗云:‘我曰此辊弹,於书见於 宋。’”⒉弹奏乐器。清 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仰能窥天步,俯能测海镜;艺能善辊弹,聪能审律吕。”
- 8.
邱壑释义:⒈深山与幽壑。多借指隐者所居。宋 吕祖谦《卧游录》:“顾长康 画 谢幼舆 在巖石里。人问其所以,顾 曰:‘谢 云一邱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邱壑中。’”明 瞿佑《归田诗话·谢公墩》:“公《咏史》云:‘穰侯 老擅 关中 事,长恐诸侯客子来。我亦暮年专一壑,每逢车马便惊猜。’则公不独欲专朝廷,虽邱壑亦欲专而有之。”清 李来泰《觉尘余故人子也以僧来谒书此赠之》诗:“江湖远道难通问,邱壑终身不疗飢。”清 郑鉽《题陈南麓都谏<匡山读书图>》诗:“邱壑诗中见,云烟画里逢。”⒉喻深远的意境。清 钱泳《履园丛话·艺能·摹
- 9.
闲解释义:⒈亦作“闲解”。⒉通晓。閒,通“ 嫺 ”。《北史·裴骏传》:“﹝ 裴询 ﹞美仪貌,多艺能,音律博弈,咸所闲解。”《北史·薛辩传》:“﹝ 薛庆之 ﹞颇有学业,闲解几案,位廷尉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