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匪徒 匪徒的意思
fěi

匪徒

简体匪徒
繁体
拼音fěi tú
注音ㄈㄟˇ ㄊㄨˊ
结构AB式
词性名词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ěi,(1) 强盗,抢劫财物的坏人。【组词】:匪徒。匪首。叛匪。(2) 不,不是。【例句】:匪夷所思(不是常人的想法)。获益匪浅。

tú,(1) 步行。【组词】:徒步。徒涉。(2) 空。【组词】:徒手。(3) 白白地。【组词】:徒然。徒劳无益。(4) 只;仅仅。【组词】:家徒四壁。(5) 从事学习的人。【组词】:徒弟。徒工。学徒。师徒。(6)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组词】:信徒。教徒。党徒。(7) 人(多指坏人)。【组词】:匪徒。暴徒。赌徒。叛徒。(8)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组词】:徒刑。

基本含义

指犯罪分子、盗贼。

匪徒的意思

匪徒 [fěi tú]

1. 盗匪;强盗。

[bandit;]

匪徒 引证解释

⒈ 非徒。不仅;不但。

南朝 梁 任昉 《启萧太傅固辞夺礼》:“是知孝治所被,爰至无心,锡类所及,匪徒教义。”
唐 欧阳詹 《德胜颂》之一:“昔人食土,今我飫粱,匪徒我飫粱,鰥寡千箱。”
明 王守仁 《大学问》卷二六:“思吾师之教平易切实,而圣智神化之机,固已跃然,不必更为别説,匪徒惑人,祇以自误无益也。”
潘飞声 《移居横浜桥》诗之二:“匪徒飫家人,亦可款朋友。”

⒉ 行为不正的坏人。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王廉访》:“更恐无赖匪徒,渐生内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罗荣统 委实不孝,有一年结交了几个匪徒,谋弑其母。”

⒊ 强盗。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匪徒 封离 授首,三十六之种落迎降。”
太平天囯 倦圃野老 《庚癸纪略》:“二十九日,塘路或有往来者,然一遇匪徒,人船俱失。”

⒋ 危害人民的反动派或坏分子。

峻青 《黎明的河边》:“他们坚持在 烟 潍 公路两侧,打汽车,割电线,袭击还乡团匪徒,严重地威胁着敌人的运输线。”
郭小川 《投入火热的斗争》:“带着凶器和电台的特务匪徒在黑夜中暗暗降落。”


国语词典

匪徒 [fěi tú]

⒈ 泛称为非做歹,行为不当的人。

如:「掳人勒索的匪徒,真是泯灭良知,令人发指。」


匪徒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匪帮释义:有组织的匪徒或行为如同盗匪的反动政治集团:法西斯匪帮。
    • 2.
      强盗释义:用暴力抢夺别人财物的人。法西斯强盗。
    • 3.
      盗匪释义:用暴力劫夺财物,扰乱社会治安的人(总称)。

匪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侨寓释义:⒈侨居;寄居。宋 王谠《唐语林·豪爽》:“李元将 评事及弟 仲将 尝侨寓 江都。”金 元好问《中州集·郭邦彦》:“邦彦 字 平叔,本 鄠县 人,侨寓 阳翟,遂占籍焉。”明 叶宪祖《丹桂钿合》第一折:“下官姓 权 名 次卿,字 文长,宣州 人也……薄游 吴郡,侨寓禪林。”清 毛祥麟《对山馀墨·石珻》:“妾同怀姊妹三人,昔年从父入 蜀,侨寓 甘 家。”鲁迅《南腔北调集·漫与》:“仅在这短短的两年中,昔之义军,已名‘匪徒’,而有些‘抗日英雄’,却早已侨寓 姑苏 了。”⒉指侨居之人。《宋书·王玄谟传》:“雍 土多
    • 2.
      劫匪释义:进行抢劫或劫持的匪徒。
    • 3.
      匪军释义:由土匪组成的地方武装。也指像匪徒一样的不义的军队。
    • 4.
      匪帮释义:有组织的匪徒或行为如同盗匪的反动政治集团:法西斯匪帮。
    • 5.
      匪徒释义:⒈强盗:财物被匪徒抢劫一空。⒉危害人民的反动派或坏人。
    • 6.
      叛匪释义:叛乱的匪徒。
    • 7.
      叱令释义:呵斥责令;喝令:叱令退出。叱令匪徒放下武器。
    • 8.
      啓瞶振聋释义: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 清 邓显鹤《邹君墓志铭》:“居德善俗,启瞶振聋,儒者之效,匪徒言説。”清 秋瑾《望海潮·送陈彦安孙多琨二姊回国》词:“仗粲花莲舌,启瞶振聋。唤起大千姊妹,一听五更鐘。”
    • 9.
      困兽犹鬭释义:被围困的野兽仍然搏斗。 比喻处于绝境仍作竭力挣扎。《左传·定公四年》:“困兽犹鬭,况人乎?”《旧唐书·张孝忠传》:“然 恒州 宿将尚多,迫之则困兽犹鬭,缓之必翻然改图。”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二十:“尼布士 以困兽犹鬭之势,抵抗颇力。”郭沫若《蜩螗集·颂苏联红军》:“纳粹匪徒还在企图着困兽犹斗而残喘苟延,‘无条件投降’仅仅靠着空谈绝对不能实现。”今多含贬义。
    • 10.
      土匪释义:在地方上抢劫财物,为非作歹的武装匪徒。
    • 11.
      妄图释义:狂妄地谋划:匪徒妄图逃窜。
    • 12.
      寇盗释义:⒈盗贼。《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金玉崇而寇盗至,名位高而忧责集。”清 倦圃野老《庚癸纪略》:“富户俱称无钱,虽存亡危急之秋,寧资寇盗。”瞿秋白《饿乡纪程》四:“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革命,只赚着一舆台奴婢匪徒寇盗的独裁制。”⒉侵扰劫掠。《史记·大宛列传》:“昆明 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輒杀略 汉 使,终莫得通。”《后汉书·班超传》:“往者 匈奴 独擅 西域,寇盗 河西,永平 之末,城门昼闭。”清 顾炎武《日知录·选补》:“
    • 13.
      少妻释义:⒈妾。《后汉书·董卓传》:“卓 朝服升车,既而马惊堕泥,还入更衣。其少妻止之。卓 不从,遂行。”清 赵翼《陔馀丛考·如夫人小妻傍妻下妻少妻庶妻》:“妾又谓之少妻。”⒉年轻的妻子。刘亚舟《男婚女嫁》第三七章:“一天夜晚,孀寡 林 家,正然是老妇哭儿子,少妻想丈夫,许大马棒 属下的一股匪徒闯进来。”
    • 14.
      德隅释义:犹言德行方正。语本《诗·大雅·抑》:“抑抑威仪,维德之隅。”毛 传:“抑抑,密也;隅,廉也。”郑玄 笺:“人密审於威仪抑抑然,是其德必严正也。”清 王夫之《牧石先生暨吴太恭人合祔墓表》:“嗣与先考同受业於 伍学文 先生之门,匪徒文誉齐腾,抑且德隅均整。”
    • 15.
      惯匪释义:经常抢劫、行凶的匪徒。
    • 16.
      抢匪释义:用暴力抢夺别人财物的匪徒。
    • 17.
      拦劫释义:拦住并抢劫:拦劫商船。 半路遭遇匪徒拦劫。
    • 18.
      拦路虎释义:过去指拦路打劫的匪徒,现在指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和困难。
    • 19.
      撕票释义:绑票的匪徒把掳去的人杀死,叫做撕票。
    • 20.
      溷入释义:混入。 用蒙混冒充的手段参加进去。明 袁宏道《一花目》:“岂可使市井庸儿,溷入贤社,貽 皇甫氏 充隐之嗤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浙江德清县新市镇警局被众捣毁》:“民情愈愤,匪徒乘机溷入。”

匪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侨寓释义:⒈侨居;寄居。宋 王谠《唐语林·豪爽》:“李元将 评事及弟 仲将 尝侨寓 江都。”金 元好问《中州集·郭邦彦》:“邦彦 字 平叔,本 鄠县 人,侨寓 阳翟,遂占籍焉。”明 叶宪祖《丹桂钿合》第一折:“下官姓 权 名 次卿,字 文长,宣州 人也……薄游 吴郡,侨寓禪林。”清 毛祥麟《对山馀墨·石珻》:“妾同怀姊妹三人,昔年从父入 蜀,侨寓 甘 家。”鲁迅《南腔北调集·漫与》:“仅在这短短的两年中,昔之义军,已名‘匪徒’,而有些‘抗日英雄’,却早已侨寓 姑苏 了。”⒉指侨居之人。《宋书·王玄谟传》:“雍 土多
    • 2.
      劫匪释义:进行抢劫或劫持的匪徒。
    • 3.
      匪军释义:由土匪组成的地方武装。也指像匪徒一样的不义的军队。
    • 4.
      匪帮释义:有组织的匪徒或行为如同盗匪的反动政治集团:法西斯匪帮。
    • 5.
      匪徒释义:⒈强盗:财物被匪徒抢劫一空。⒉危害人民的反动派或坏人。
    • 6.
      叛匪释义:叛乱的匪徒。
    • 7.
      叱令释义:呵斥责令;喝令:叱令退出。叱令匪徒放下武器。
    • 8.
      啓瞶振聋释义: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 清 邓显鹤《邹君墓志铭》:“居德善俗,启瞶振聋,儒者之效,匪徒言説。”清 秋瑾《望海潮·送陈彦安孙多琨二姊回国》词:“仗粲花莲舌,启瞶振聋。唤起大千姊妹,一听五更鐘。”
    • 9.
      困兽犹鬭释义:被围困的野兽仍然搏斗。 比喻处于绝境仍作竭力挣扎。《左传·定公四年》:“困兽犹鬭,况人乎?”《旧唐书·张孝忠传》:“然 恒州 宿将尚多,迫之则困兽犹鬭,缓之必翻然改图。”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二十:“尼布士 以困兽犹鬭之势,抵抗颇力。”郭沫若《蜩螗集·颂苏联红军》:“纳粹匪徒还在企图着困兽犹斗而残喘苟延,‘无条件投降’仅仅靠着空谈绝对不能实现。”今多含贬义。
    • 10.
      土匪释义:在地方上抢劫财物,为非作歹的武装匪徒。
    • 11.
      妄图释义:狂妄地谋划:匪徒妄图逃窜。
    • 12.
      寇盗释义:⒈盗贼。《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金玉崇而寇盗至,名位高而忧责集。”清 倦圃野老《庚癸纪略》:“富户俱称无钱,虽存亡危急之秋,寧资寇盗。”瞿秋白《饿乡纪程》四:“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革命,只赚着一舆台奴婢匪徒寇盗的独裁制。”⒉侵扰劫掠。《史记·大宛列传》:“昆明 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輒杀略 汉 使,终莫得通。”《后汉书·班超传》:“往者 匈奴 独擅 西域,寇盗 河西,永平 之末,城门昼闭。”清 顾炎武《日知录·选补》:“
    • 13.
      少妻释义:⒈妾。《后汉书·董卓传》:“卓 朝服升车,既而马惊堕泥,还入更衣。其少妻止之。卓 不从,遂行。”清 赵翼《陔馀丛考·如夫人小妻傍妻下妻少妻庶妻》:“妾又谓之少妻。”⒉年轻的妻子。刘亚舟《男婚女嫁》第三七章:“一天夜晚,孀寡 林 家,正然是老妇哭儿子,少妻想丈夫,许大马棒 属下的一股匪徒闯进来。”
    • 14.
      德隅释义:犹言德行方正。语本《诗·大雅·抑》:“抑抑威仪,维德之隅。”毛 传:“抑抑,密也;隅,廉也。”郑玄 笺:“人密审於威仪抑抑然,是其德必严正也。”清 王夫之《牧石先生暨吴太恭人合祔墓表》:“嗣与先考同受业於 伍学文 先生之门,匪徒文誉齐腾,抑且德隅均整。”
    • 15.
      惯匪释义:经常抢劫、行凶的匪徒。
    • 16.
      抢匪释义:用暴力抢夺别人财物的匪徒。
    • 17.
      拦劫释义:拦住并抢劫:拦劫商船。 半路遭遇匪徒拦劫。
    • 18.
      拦路虎释义:过去指拦路打劫的匪徒,现在指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和困难。
    • 19.
      撕票释义:绑票的匪徒把掳去的人杀死,叫做撕票。
    • 20.
      溷入释义:混入。 用蒙混冒充的手段参加进去。明 袁宏道《一花目》:“岂可使市井庸儿,溷入贤社,貽 皇甫氏 充隐之嗤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浙江德清县新市镇警局被众捣毁》:“民情愈愤,匪徒乘机溷入。”

匪徒造句

1.那伙匪徒干了许多丧尽天良的坏事。

2.匪徒见警察接近,便先发制人,开枪射击。

3.这伙凶残的匪徒已别无选择,他们要么负隅顽抗而身亡,要么投降而受正法;他们已是身陷绝境中。

4.两伙匪徒互相增大实力,火拼已如箭在弦,一触即发。

5.解放初,解放军剿匪部队曾在这里消灭过一股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的匪徒

6.在我军围追堵截下,这群匪徒如今已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了。

7.东窗事发,这一伙盗卖文物的匪徒全部落网了。

8.那些匪徒丧尽天良,不但杀了人,还抢走东西烧了房。

9.这种丧心病狂的匪徒,天理难容。

10.匪徒们的丧心病狂的火攻中,十二名女战士跳崖殉国。

11.警察见匪徒摸枪,便先入为主,率先开枪射击。

12.这是个十恶不赦、罪该万死的匪徒,应该枪毙!

13.这帮匪徒,烧杀掳掠,无所不为,真是十恶不赦。

14.我们已布下了天罗地网,抓那几个匪徒,对我们来说犹如瓮中捉鳖。

15.一群抢劫杀人如狼似虎的匪徒,终于落入人民的法网。

16.匪徒到处杀人放火,老百姓对其早已恨之入骨了。

17.老百姓早就盼着人民军队早日铲除座山雕一伙匪徒,为他们报仇雪恨。

18.三个大胆的匪徒竟在热闹的弥敦道上旁若无人地打劫金铺。

19.这伙匪徒明火执仗,公开抢劫他人财物。

20.这两个匪徒竟然明目张胆地抢劫路人,结果当场被逮捕!

匪徒(feit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匪徒是什么意思 匪徒读音 怎么读 匪徒,拼音是fěi tú,匪徒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匪徒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