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非徒 非徒的意思
fēi

非徒

简体非徒
繁体
拼音fēi tú
注音ㄈㄟ ㄊ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ēi,(1) 不,不是。【组词】:非凡。非法。非分(fèn )。非礼。非但。非同小可。啼笑皆非。(2) 不对,过失。【组词】:痛改前非。文过饰非。习非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3)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例句】:我非看这本书。(4) 责怪,反对。【例句】:非难(nàn )。非议。无可厚非。(5)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组词】:东非。西非。

tú,(1) 步行。【组词】:徒步。徒涉。(2) 空。【组词】:徒手。(3) 白白地。【组词】:徒然。徒劳无益。(4) 只;仅仅。【组词】:家徒四壁。(5) 从事学习的人。【组词】:徒弟。徒工。学徒。师徒。(6)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组词】:信徒。教徒。党徒。(7) 人(多指坏人)。【组词】:匪徒。暴徒。赌徒。叛徒。(8)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组词】:徒刑。

基本含义

不仅仅、不只是

非徒的意思

非徒 [fēi tú]

1. 不但;不仅。

非徒 引证解释

⒈ 不但;不仅。

《孟子·公孙丑上》:“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南朝 宋 谢灵运 《郡东山望溟海》诗:“非徒不弭望,览物情弥遒。”
明 李东阳 《永嘉县学奎光阁记》:“积书数千卷,庋置其中,以资讲诵,博见闻,非徒为登临眺望之具也。”


国语词典

非徒 [fēi tú]

⒈ 不仅。

《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若此之事,皆上天威明、神稷神武,非徒人力所能立也。」
唐·陈鸿《长恨传》:「非徒殊艳尤态致是,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非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丈夫子释义:儿子;男孩。 古代子女通称子,男称丈夫子,女称女子子。《战国策·燕策二》:“人主之爱子也,不如布衣之甚也。非徒不爱子也,又不爱丈夫子独甚。”唐 陆龟蒙《送小鸡山樵人序》:“吾有丈夫子五人,诸孙亦有丁壮者。”宋 陆游《陆孺人墓志铭》:“孺人得七十有四,以 淳熙 十二年正月己丑卒。丈夫子三人,长 之瑞,早卒,次则 世昌,次 世茂;女子四人。”清 王韬《淞滨琐语·金玉蟾》:“姬封夫人。生丈夫子二,皆早贵。”
    • 2.
      体元表正释义:犹言体元居正。表正,仪表天下,法正万国。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引 清 刘景伯《蜀龟鉴》:“是编以元年正月终者,非徒谓体元表正,蔑以加兹。”
    • 3.
      密云释义:⒈“哭而无泪”的歇后隐语。意思是故作悲凄之态,而实则并不悲伤。语本《易·小畜》:“密云不雨。”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有王子侯,梁武帝 弟,出为东郡,与 武帝 别,帝曰:‘我年已老,与汝分张,甚以惻愴。’数行泪下。侯遂密云,赧然而出。”《太平御览》卷四八九引 晋 裴启《语林》:“有人诣 谢公 别,谢公 流涕,人了不悲。既去,左右曰:‘向客殊自密云。’谢公 曰:‘非徒密云,乃自旱雷。’”⒉密布的浓云。《后汉书·桓帝纪》:“顷雨泽不沾,密云復散,儻或在兹。”晋 曹摅《思友人诗》:“密云翳阳景,霖潦淹
    • 4.
      导择释义:精选稻米。《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往年已敕郡国,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至乃烦扰道上,疲费过所。其令太官勿復受。”
    • 5.
      年稔释义:年岁。南朝 宋 谢灵运《昙隆法师诔》:“加以巧乘骑,解丝竹,沫絶景於康衢,弄絃管於华肆者,非徒经旬涉朔,弥歷年稔而已。”《南齐书·明帝纪》:“往因时康,崇建庠序,屯虞荐有,权从省废,謳诵寂寥,倐移年稔,永言古昔,无忘旰昃。”
    • 6.
      延养释义:延年养生。晋 葛洪《抱朴子·至理》:“人之受命,死生之期,未若草木之於寒天也,而延养之理,补救之方,非徒温暖之为浅益也。”
    • 7.
      弥历释义:久经;经历。《后汉书·桓帝纪》:“比起陵塋,弥歷时岁,力役既广,徒隶尤勤。”南朝 宋 谢灵运《昙隆法师诔序》:“加以巧乘骑,解丝竹,秣絶景於康衢,弄絃管於华肆者,非徒经旬涉朔,弥歷年稔而已。”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溱水》:“古老言昔有二仙,分而憇之,自尔年丰,弥歷一纪。”唐 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弥歷九载,方始毕功。”
    • 8.
      弭忘释义:忘却。 《诗·小雅·沔水》:“心之忧矣,不可弭忘。”南朝 宋 谢灵运《郡东山望溟海》诗:“非徒不弭忘,览物情弥遒。”宋 司马光《祭张尚书文》:“知己之恩,重于姻戚,没身衔戢,不敢弭忘。”明 唐顺之《与罗念庵修撰》:“年来世事扰扰,忧国一念,未能弭忘。”
    • 9.
      济胜具释义:指能攀越胜境、登山临水的好身体。 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许掾 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时人云,许 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五:“钓臺、西臺,两峰并峙,高出层霄,余无济胜具,不克登其巔。”亦作“济胜资”。
    • 10.
      涉朔释义:谓经月。 南朝 宋 谢灵运《昙隆法师诔序》:“弄管弦於华肆者,非徒经旬涉朔,弥歷年稔而已。”
    • 11.
      疆理释义:⒈划分,治理。语本《诗·小雅·信南山》:“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毛 传:“疆,画经界也;理,分地理也。”高亨 注:“疆,划田界。”《左传·成公二年》:“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杜预 注:“疆,界也;理,正也。”杨伯峻 注:“疆,画分经界。理,分其地理。”《宋书·索虏传》:“夫王者之兵,以义德相济,非徒疆理土地,恢广经略,将以大庇苍生,保全黎庶。”宋 叶适《取燕一》:“因时拯乱,汤 武 之业也;疆理天下,舜 禹 之政也。”⒉境界;界限。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瓠子河》:“考地志,山阳、廩丘,俱属
    • 12.
      疲费释义:谓折腾浪费。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戊子,詔曰:往年已勑郡国,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至乃烦扰道上,疲费过所。其令太官勿復受。”
    • 13.
      瞿瞿释义:⒈惊视不安貌。《易·震》:“震索索,视瞿瞿。”《礼记·玉藻》:“视容瞿瞿梅梅。”孔颖达 疏:“瞿瞿,惊遽之貌。”清 黄景仁《大雨宿青山寺即谢公宅》诗:“宵梦犹瞿瞿,苍崖恐崩掣。”《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国会请愿同志会意见书》:“且非徒论列两物之异同而已,并剖辩两物与国家相关之利害,或可使当道瞿瞿然惊悟。”⒉眼目转动求索貌。《礼记·檀弓上》:“始死,充充如有穷;既殯,瞿瞿如有求而弗得。”孔颖达 疏:“眼目速瞻之貌。”⒊勤谨貌。《诗·唐风·蟋蟀》:“好乐无荒,良士瞿瞿。”毛 传:“瞿瞿然顾礼义也。”《新
    • 14.
      糜碎释义:粉碎。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汶水》:“碑石糜碎,靡有遗矣。”宋 司马光《答周同年书》:“夫任羸者以万钧之重,非徒不能负也,且有颠仆糜碎之患。”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崖陡谷深,堕必糜碎。”
    • 15.
      经筵释义:汉 唐 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 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宋 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元、明、清 三代沿袭此制,而 明 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清 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宋 沉作喆《寓简》卷二:“神宗皇帝 御经筵,时方讲《周官》。”《元史·吴澄传》:“泰定 元年,初开经筵,首命 澄 与平章政事 张珪、国子祭酒 邓文原 为讲官。”明 焦竑《焦氏笔乘·经筵面奏》:“我朝经筵日讲,非徒
    • 16.
      草次释义:⒈犹造次,仓促。 《仪礼·聘礼》“飧不致”汉 郑玄 注:“不以束帛致命,草次饌飧具轻。”贾公彦 疏:“草次饌具轻者,以其客始至则致之,故言草次也。”《春秋·隐公四年》“公及 宋公 遇于 清”晋 杜预 注:“遇者,草次之期,二国各简其礼,若道路相逢遇也。”孔颖达 疏:“草次,犹造次。造次、仓卒,皆迫促不暇之意。”元 商衟《一枝花·远寄》套曲:“好姻缘眼见得无终始,一载恩情似弹指,别离怨草次。”刘光汉《<新方言>后序》:“读斯书者,非徒可以詮故训,达神旨,艸次应对,名实相应,亦无忧閒介矣。”⒉轻率;草率。《三
    • 17.
      襄野释义:传说 黄帝 由 方明 、 张若 、 謵朋 、 昆阍 、 滑稽 等扈从,欲赴 具茨山 ,见 大隗 神。 行至 襄城 原野,七圣迷失,无从问路。“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牧马童子对答如流。 黄帝 赞许道:“异哉小童!非徒知 具茨 之山,又知 大隗 之所存。请问为天下。”事见《庄子·徐无鬼》。后遂以“襄野”喻指受到帝王称赞的少年、童子。《艺文类聚》卷五一引 南朝 梁简文帝 《为长子大器让宣城王表》:“ 襄 野之辩,尚对 轩君 ; 弘羊 之计,犹干 汉主 。”
    • 18.
      豁达大度释义:形容人胸襟开阔,宽宏大量,能够容人。晋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豁达:性格开朗。大度:气量大。
    • 19.
      豫养释义:先行养育或预先教养。《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异味不得有所献御,今犹未止,非徒有豫养导择之劳。至乃烦扰道上,疲费过所。”李贤 注:“豫养谓未至献时豫前养之。”明 李东阳《训成堂记》:“此其人必豫养素教,储之数年,而发之一旦,然后为称。”清 王夫之《读通鉴论·孝武帝》:“天之道,功成而退,春授之夏,冬授之春,元气相嬗於无垠,豫养其穉而后息其老,故四序循环而相与终古。”
    • 20.
      通幽释义:⒈谓与神鬼交通。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经(王经)为 江夏 太守”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经 每论 輅,以为得龙云之精,能养和通幽者,非徒合会之才也。”鲁迅《坟·科学史教篇》:“科学隐,幻术兴,天学不昌,占星代起,所谓点金通幽之术,皆以昉也。”⒉通往幽胜之处。语出 唐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竹逕通幽处,禪房花木深。”明 文徵明《寄题百花庵》诗:“旧种长松应结子,新开竹径更通幽。”清 张德彝《随使法国记·马赛波尔多纪事》:“千峰叠秀,曲径通幽,楼房点缀,松柏婆娑。”徐迟《牡丹》

非徒(feit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非徒是什么意思 非徒读音 怎么读 非徒,拼音是fēi tú,非徒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非徒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