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放焰口 放焰口的意思
fàngyànkǒu

放焰口

简体放焰口
繁体
拼音fàng yàn kǒu
注音ㄈㄤˋ ㄧㄢˋ ㄎㄡˇ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àng,(1)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例句】:把笼子里的鸟放了。放胆。放诞。放任。放肆。放歌。放怀。豪放。释放。(2) 散(sàn)。【组词】:放工。放假。放学。放晴(阴雨后转晴)。(3)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组词】: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手不管,含贬义)。(4) 驱逐到远方去。【组词】:放逐。放黜。流放。(5) 到基层去。【例句】:放官(古时指任命为外地官员)。下放。(6) 发出。【组词】:放电。放毒。放光。发放。(7) 借钱给别人,收取利息。【组词】:放债。放贷。(8) 扩展。【组词】:放大。放宽。(9) 花开。【组词】:百花齐放。心花怒放。(10) 搁、置。【例句】:这件事情不要紧,先放一放。存放。放弃。放心。放置。(11) 至。【组词】:放乎四海。摩顶放踵。

yàn,(1) 火光。【组词】:光焰。(2) 火苗。【组词】:火焰。烈焰。气焰。

kǒu,(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组词】: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组词】:瓶子口。(3) 出入通过的地方。【组词】:门口。港口。(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组词】:古北口。喜峰口。(5) 破裂的地方。【组词】:口子。

基本含义

指以言辞、文章等煽动、挑拨,以达到达到某种目的。

放焰口的意思

放焰口 [fàng yàn kǒu]

1. 旧指人死后请和尚做佛事,和尚向口吐 火焰的饿鬼施食,以使亡灵不受伤害。

[give food to starving ghosts;]

放焰口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谓为地狱中饿鬼举行超度佛事称“放焰口”。焰口,饿鬼名。

《红楼梦》第十四回:“禪僧们行香,放焰口、拜水懺。”
《儒林外史》第四回:“请大寺八众僧人来念经,拜《梁皇懺》、放焰口,追荐老太太生天。”
鲁迅 《朝花夕拾·琐记》:“每年七月十五,总请一群和尚到雨天操场来放焰口。”


国语词典

放焰口 [fàng yàn kǒu]

⒈ 僧众夜间诵经度亡魂,施食饿鬼,称为「放焰口」。

《儒林外史·第四回》:「拜『梁皇忏』,放焰口,追荐老太太生天。」
《红楼梦·第一四回》:「那道士们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禅僧们行香,放焰口,拜水忏。」


放焰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施食释义:⒈施舍食物。唐 于鹄《温泉僧房》诗:“云里前朝寺,修行独几年。山村无施食,盥洗亦安禪。”唐 白居易《观游鱼》诗:“绕池閒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鉤。”⒉佛教仪式。阿难 在静室中修习禅定,焰口 鬼王告 阿难 说:“你三日以后命尽,生在饿鬼中,如要免苦,须於明日普施鬼神,以 摩竭陀国 所用之斛各施一斛饮食。”阿难 问佛,佛为其说此施食的方法。见《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教阿难陀缘由》。后遂用为转障消灾延年益寿而向饿鬼施食的一种仪式。俗名放焰口,又称瑜伽焰
    • 2.
      毗卢帽释义:亦称“毗罗帽”。亦称“毘卢帽”。放焰口时主座和尚所戴的一种绣有 毗卢 佛像的帽子。亦泛称僧帽。
    • 3.
      焰口释义:佛教用语,形容饿鬼渴望饮食,口吐火焰。和尚做法事向饿鬼施食叫放焰口。
    • 4.
      盂兰盆会释义:农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超度祖先亡灵所举行的仪式,有斋僧、拜忏、放焰口等活动。[盂兰盆,梵ullambana]
    • 5.
      红钱释义:⒈旧时在新疆通用的铜币普尔钱的俗称。因系红铜所铸,故称。⒉染红了的铜钱。旧时和尚放焰口超度亡魂,把红钱和其他祭品一齐撒向台下,任人拾取。
    • 6.
      设焰口释义:即放焰口。佛教谓和尚作佛事向地狱中的饿鬼施食。
放焰口是什么意思 放焰口读音 怎么读 放焰口,拼音是fàng yàn kǒu,放焰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放焰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