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放灯 放灯的意思
fàngdēng

放灯

简体放灯
繁体放燈
拼音fàng dēng
注音ㄈㄤˋ ㄉ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àng,(1)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例句】:把笼子里的鸟放了。放胆。放诞。放任。放肆。放歌。放怀。豪放。释放。(2) 散(sàn)。【组词】:放工。放假。放学。放晴(阴雨后转晴)。(3)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组词】: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手不管,含贬义)。(4) 驱逐到远方去。【组词】:放逐。放黜。流放。(5) 到基层去。【例句】:放官(古时指任命为外地官员)。下放。(6) 发出。【组词】:放电。放毒。放光。发放。(7) 借钱给别人,收取利息。【组词】:放债。放贷。(8) 扩展。【组词】:放大。放宽。(9) 花开。【组词】:百花齐放。心花怒放。(10) 搁、置。【例句】:这件事情不要紧,先放一放。存放。放弃。放心。放置。(11) 至。【组词】:放乎四海。摩顶放踵。

dēng,(1) 照明的器具。【组词】:电灯。路灯。灯火(泛指亮的灯)。灯语(通讯方法之一)。灯标。(2) 其它用途的发光、发热装置。【组词】:红绿灯。指示灯。酒精灯。(3) 装饰张挂的彩灯。【组词】:灯节。灯市。河灯。冰灯。

基本含义

指放照明灯,也比喻揭发真相、曝光事实。

放灯的意思

放灯 [fàng dēng]

1. 指农历正月元宵节燃点花灯供民游赏的风俗。放灯之期,代有不同,约在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之间。指放河灯。

放灯 引证解释

⒈ 指农历正月元宵节燃点花灯供民游赏的风俗。放灯之期,代有不同,约在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之间。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京师上元,放灯三夕, 钱氏 纳土进钱买两夜,今十七,十八两夜灯,因 钱氏 而添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元夕放灯》:“礼部上疏,援引前例请旨,许来年新正民间放灯凡十昼夜,盖比之 宋 初 钱俶 买宴增三日之外,又展二日。”

⒉ 指放河灯。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七月﹞十五日,诸寺建盂兰盆会,夜於水次放灯,曰放河灯。”
《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喫完了斋,洗了脸和手,吹打拜懺,行香放灯,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闹了三昼夜,方纔散了。”


国语词典

放灯 [fàng dēng]

⒈ 元宵时张灯的习俗。

宋·辛弃疾〈定风波·少日犹堪话别离〉词:「后会丁宁何日是,须记,春风十日放灯时。」
《水浒传·第三三回》:「且说这清风寨镇上居民,商量放灯一事,准备庆赏元宵。」


放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买夜钱释义: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乐府二》:“京师上元,国初放灯止三夕。时 钱氏 纳土,进钱买两夜。其后十七、十八两夜灯,因 钱氏 而添,故词云五夜。”后因以为典。
    • 2.
      买灯释义:宋 熙宁 四年(公元1071年)正月,宋神宗 赵顼 要买 浙 灯四千馀盏,并令减价收买;因此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禁止私卖。 苏轼 上书切谏,指出:“百姓不可户晓,皆谓陛下以耳目不急之玩,而夺其口体必用之资。”并说“内帑所储,孰非民力”,希望 神宗 于放灯、游观苑圃、宴好赐予之类,务从俭约。见 苏轼《谏买浙灯状》。宋 杨万里《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买灯莫费 东坡 纸,今岁鼇山不入宫。”
    • 3.
      先赏释义:古代冬至到上元期间的观赏宴游活动称为“先赏”。《宣和遗事》前集:“每岁冬至后,即放灯。自 东华 以北,并不禁夜,从市民行铺夹道以居,纵博羣饮,至上元后,乃罢。谓之‘先赏’。”
    • 4.
      庆赏释义:⒈赏赐。《周礼·地官·族师》:“刑罚庆赏,相及相共。”《韩非子·难势》:“无庆赏之劝、刑罚之威,释势委法,尧 舜 户説而人辩之,不能治三家。”《淮南子·时则训》:“布德施惠,行庆赏,省徭役。”《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帝方自揽威权,而 质 以少主遇之,政刑庆赏,一不咨稟。”⒉指节日的欢庆玩赏。《水浒传》第三三回:“且説这 清风寨 镇上居民,商量放灯一事,準备庆赏元宵。”《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官家庆赏元宵,我们左右内外,共有二十班。”《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中秋节近,接着忙了几天节事。到了十五
    • 5.
      挂搭灯释义:唐 宋 时定制,元宵准于京师及各郡放灯三夜(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
    • 6.
      放灯释义:⒈指农历正月元宵节燃点花灯供民游赏的风俗。放灯之期,代有不同,约在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之间。宋 江休复《江邻几杂志》:“京师上元,放灯三夕,钱氏 纳土进钱买两夜,今十七,十八两夜灯,因 钱氏 而添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畿辅·元夕放灯》:“礼部上疏,援引前例请旨,许来年新正民间放灯凡十昼夜,盖比之 宋 初 钱俶 买宴增三日之外,又展二日。”⒉指放河灯。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七月﹞十五日,诸寺建盂兰盆会,夜於水次放灯,曰放河灯。”《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喫完了斋,洗了脸和手,吹打
    • 7.
      散花释义:⒈使花朵飘散。南朝 梁简文帝《应令诗》:“远烟生兮含山势,风散花兮传馨香。”⒉谓为供佛而散撒花朵。《魏书·释老志》:“世祖 初即位,亦遵 太祖、太宗 之业,每引高德沙门,与共谈论。於四月八日,舆诸佛像,行於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尚书祠部曹録像凡有一千餘躯。至﹝四月﹞八日,以次入 宣阳门,向 閶闔宫 前受皇帝散花。”唐 宋之问《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行香放灯,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闹
    • 8.
      灯匣子释义:床前放灯的小方桌。
    • 9.
      节假释义:⒈因过节而放的假期。 唐 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五弦弹》:“赵璧 五弦弹徵调,徵声巉絶何清峭……旬休节假暂归来,一声狂杀 长安 少。”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畿辅·元夕放灯》:“今年上元节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这几日官人每都与节假,著他閒暇休息。”今多作“节假日”。⒉指节日和假日。《光明日报》21:“平时,他搞展览设计……节假日或夜晚,他构思,拟画稿,从事业余创作。”
    • 10.
      蛾黛释义:⒈旧时妇女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又名螺黛。唐 李贺《恼公》诗:“月分蛾黛破,花合靨朱融。”宋 胡仲弓《谒金门》词:“蛾黛浅,只为晚寒妆懒。”⒉借指美女。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畿辅·元夕放灯》:“至 宣德 二年,尚未有 顾佐 之疏,是时朝臣退食,俱得拥蛾黛为娱。”
    • 11.
      赶趁释义:⒈ 〈方〉:抓住集市庙会或集会的机会,赶去做生意这北京大名府是 河北头一个大都冲要去处,却有诸路买卖,云屯雾集,只听放灯,都来赶趁。 --《水浒传》⒉忙碌;奔波整日东跑西颠,赶趁得快要垮了架似的。⒊指江湖献演杂技又有赶趁唱喏者,探听妓馆人客及游湖赏玩所在,专以献香送勤为由,觅钱赡家。--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闲人》
    • 12.
      预赏释义:谓提前放灯供人观赏。

放灯(fangd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放灯是什么意思 放灯读音 怎么读 放灯,拼音是fàng dēng,放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放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