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贤 [jìn xián]
1. 荐举贤能的人。
英[appoint virtuous and able man;]
进贤 引证解释
⒈ 谓进荐贤能之士。
引《周礼·春官·大司马》:“进贤兴功,以作邦国。”
贾公彦 疏:“进贤,诸臣旧在位有德行者并草莱有德行未遇爵命者,进之使称才仕用。”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上蔽人主之明,下杜进贤之路。”
宋 苏舜钦 《乞纳谏书》:“夫纳善进贤,宰相之事。”
刘师培 《文说·宗骚》:“莫不进贤退恶,据事直陈,此《春秋》之精义也。”
⒉ 古冠名。参见“进贤冠”。
引《晋书·礼志下》:“汉顺帝 冠,又兼用 曹褒 新礼,乘舆初加緇布进贤,次爵弁、武弁,次通天,皆於 高 庙,以礼謁见 世祖 庙。”
明 高启 《赠治冠梁生乞作高子羔旧样》诗:“进贤峩峩在头上,此物须当付卿相。”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进贤,羣臣冠也。”
⒊ 星名。参见“进贤星”。
引《晋书·天文志上》:“平道西一星曰进贤,主卿相举逸才。”
元 耶律楚材 《西域和王君玉》之八:“休将真宰陪司命,莫使明星动进贤。”
注:“司命,星名;进贤,星名。”
国语词典
进贤 [jìn xián]
⒈ 进用贤能的人。
引《孟子·梁惠王下》:「国君进贤,如不得已。」
进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淫释义:⒈不乱。《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迁而不淫,復而不厌。”汉 王襃《洞箫赋》:“乐不淫兮,条畅洞达。”⒉不过分。《庄子·达生》:“彼将处乎不淫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⒊不惑。《诗大序》:“忧在进贤,不淫其色。”
- 2.
乡寺释义:⒈乡村寺庙。 唐 元稹《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遥城传漏箭,乡寺响风铃。”⒉指乡学。清 朱彝尊《雷琴篇送张佥事衡视学浙江》:“吾闻进贤蒙上赏,他年乡寺看廻翔。”
- 3.
五梁冠释义:古代一种有五根横脊的礼冠。即进贤冠。
- 4.
介帻释义:古代的一种长耳裹发巾。始行于 汉 魏,即后来的进贤冠。
- 5.
嘉命释义:⒈敬称别人的告语。《仪礼·士昏礼》:“吾子有嘉命。”《左传·哀公十六年》:“肸 以嘉命来告余一人。”清 吴定《答任幼直先生书》:“此由先生孜孜进贤,故不量 定 之庸駑而惠恤之,执书感唏,敢违嘉命。”⒉称朝廷授官赐爵的敕命。三国 魏 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伏见嘉命显至,窃闻明公固让。”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陆平原羇宦》:“储后降嘉命,恩纪被微身。”唐 韩愈《除崔群户部侍郎制》:“择才均赋,自古尤难,往慎乃司,以服嘉命。”
- 6.
宾荐释义:⒈举荐;推荐。 《易·观》“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李鼎祚 集解引 唐 崔憬 曰:“得位比尊,承於王者,职在搜扬国俊,宾荐王庭,故以进贤为尚宾也。”⒉引申为科举。唐 李嘉祐《送严二擢第东归》诗:“隳官就宾荐,时辈詎争先。盛业推儒行,高科独少年。”唐 韩愈《祭虞部张员外文》:“往在 贞元,俱从宾荐。司我明试,时维邦彦。”参见“宾兴”。
- 7.
恳慤释义:诚恳。宋 朱熹《跋<进贤傅君行实>》:“予视其冠屨应礼,而戚容与之称,言词恳慤,情旨酸辛,为惻然动心焉。”
- 8.
方山冠释义:古冠名。汉 代祭宗庙时乐舞人所戴之冠。汉 蔡邕《独断》卷下:“方山冠以五采縠为之。汉 祀宗庙,《大予》、《八佾乐》、《五行》舞人服之。衣冠各从其行之色,如其方色而舞焉。”《后汉书·舆服志下》:“方山冠似进贤。”《资治通鉴·汉昭帝元平元年》:“王尝见大白犬,颈以下似人,冠方山冠而无尾,以问 龚遂。”胡三省 注:“方山冠以五采縠为之,前高七寸,后高三寸,长八寸,乐舞人服之。”
- 9.
玉杖释义:⒈饰有玉鸠的拐杖,汉 时天子始以赐老人。 《后汉书·礼仪志中》:“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餔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九尺,端以鳩鸟为饰。”唐 李白《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天子刻玉杖,鏤形赐耆人。”《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二年》:“三老服都紵大袍,冠进贤,扶玉杖。”胡三省 注:“玉杖长七尺,端以鳩鸟为饰。鳩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尔雅翼》曰:刻玉为鳩,置之杖端,谓之鳩杖,亦曰玉杖。”⒉泛指以玉为饰的美杖。南朝 梁元帝《相名》诗:“仙人卖玉杖,乘鹿去山林。”唐 张祜《
- 10.
王休释义:⒈帝王的美德。⒉阴阳五行家用语。犹进退。谓进贤而退不肖。
- 11.
环玦释义:⒈玉环和玉玦,并为佩玉。《汉书·隽不疑传》:“不疑 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謁。”颜师古 注:“环,玉环也。玦即玉佩之玦也。带环而又著玉佩也。”宋 苏轼《虎跑泉》诗:“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堦环玦响。”清 唐孙华《溪边步月》诗:“呜咽笙簫别院曲,鏘鸣环玦过桥泉。”⒉《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环。”杨倞 注:“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与之环则还,与之玦则絶。皆所以见意也。”后用“环玦”表示官员的内召和外贬。《后汉书·袁谭传》:“愿熟详吉凶,以赐环玦。”亦用为偏义,
- 12.
白骑释义:⒈即白马。唐 李贺《蝴蝶飞》诗:“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参见“白马”。⒉指 鲜卑 的骑兵。《三国志·蜀志·马超传》“领 腾 部曲”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典略》:“北备 胡 寇,东备 白骑,待士进贤,矜救民命。”
- 13.
相及释义:⒈谓嫁娶。《国语·晋语四》:“男女相及,以生民也。”韦昭 注:“相及,嫁娶也。”⒉相关联,相牵涉。《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孔颖达 疏:“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⒊互相干犯。《礼记·礼运》:“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繆……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⒋犹相继。《史记·春申君列传》:“父子老弱係脰束手为羣虏者相及於路。”《后汉书·宋弘传》:“弘 推进贤士 冯翊 桓梁 三十餘人,或相及为公卿者。”李贤 注:“及犹继也。”唐 王昌龄《从军行》
- 14.
脚踏释义:放在炕前或椅前供垫脚用的矮木凳。《宋史·后妃传下·刘贵妃》:“绍兴 二十四年,进贤妃,颇恃宠骄侈。尝因盛夏,以水晶饰脚踏。帝见之,命取为枕。”《红楼梦》第七一回:“当中独设一榻,引枕、靠背、脚踏俱全。”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格言·姚端恪公》:“公指座脚踏曰:如此物,置之不得其所,暗中或至损人足。”
- 15.
西园释义:⒈园林名。汉 上林苑 的别名。《文选·张衡<东京赋>》:“岁维仲冬,大閲 西园,虞人掌焉,先期戒事。”薛综 注:“西园,上林苑 也。”《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四年》:“帝著商贾服,从之饮宴为乐。又於 西园 弄狗,著进贤冠,带綬。”⒉园林名。在 河南省 临漳县 邺县 旧治北,传为 曹操 所建。三国 魏 曹植《公宴诗》:“清夜游 西园,飞盖相追随。”唐 张说《邺都引》:“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 西园 明月在。”⒊园林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明 代始建。其罗汉堂有五百罗汉像,姿态各殊,为 清 代泥塑杰作。⒋园林
- 16.
诐谒释义:谓险詖不正,以私事谒见请托。语本《诗·周南·卷耳序》:“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詖私謁之心。”《晋书·后妃传序》:“淫荒挺性,蔑西郊之礼容;婉孌含辞,作南国之奇态。詖謁由斯外入,秽德於是内宣。”《清史稿·后妃传序》:“二百数十年,壼化肃雍,詖謁盖寡,内鲜燕溺匹嫡之嫌,外絶权戚蠹国之衅,彬彬盛矣。”
- 17.
贪冒释义:⒈贪得;贪图财利。《左传·成公十二年》:“诸侯贪冒,侵欲不忌。”《隋书·炀帝纪下》:“贪冒货贿,不知纪极。”唐 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仁者耻贪冒,受禄量所宜。”明 徐光启《漕河议》:“公忠廉直之官可得见长,贪冒闒茸之伦可得著罪。”⒉指贪图财利的人。《旧唐书·职官志二》:“较之优劣,而定其留放,所以正权衡,明与夺,抑贪冒,进贤能。”
- 18.
达能释义:推荐有才能的人。 汉 刘向《说苑·修文》:“进贤达能谓之大夫,敬上爱下谓之诸侯。”《汉书·张安世传》:“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 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絶勿復为通。”元 李谦《中书左丞张公神道碑》:“举贤达能,初非市恩。”
- 19.
进贤屏恶释义:犹言进贤黜佞。 进用贤良,黜退奸佞。
- 20.
进贤拔能释义: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