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救灾 救灾的意思
jiùzāi

救灾

简体救灾
繁体救災
拼音jiù zāi
注音ㄐㄧㄡˋ ㄗㄞ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ù,(1) 给予帮助使脱离危险或解脱困难。【组词】:救济。救命。救护。救国。救难(nàn )。救灾。救药。救正(补救匡正)。救死扶伤。救困扶危。(2) 终止。【组词】:濯以救热。

zāi,(1) 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组词】:水灾。火灾。灾难(nàn )。灾害。灾患。(2) 个人的不幸遭遇。【组词】:招灾惹祸。幸灾乐祸。破财消灾。

基本含义

指抢救灾难中的人民,帮助受灾者渡过困难。

救灾的意思

救灾 [jiù zāi]

1. 救济受灾的人民。

抗震救灾。

[provide disaster relief;]

救灾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救菑”。

⒉ 救济受灾的人民。《史记·晋世家》作“救菑”。

《左传·僖公十三年》:“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

⒊ 消除灾害。

《清会典·户部七·尚书侍郎职掌》:“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二曰除孽,三曰救灾。”


国语词典

救灾 [jiù zāi]

⒈ 救济以消除灾害。

《左传·僖公十三年》:「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


救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捐释义:为正义或公益的事情捐献钱物:开展救灾义捐活动。
    • 2.
      义米释义:⒈东汉 末天师道首领 张鲁 于 初平 二年(公元191年)率徒众攻取 汉中,在各地设义舍,置义米、义肉,过路者量腹取足。 参见“义舍”。⒉晋武帝 时规定边远的少数民族居民不课田,每户交米三斛,再远的交五斗,名为“义米”。见《晋书·食货志》。⒊谓备荒救灾之米。《宋史·理宗纪四》:“湖北 诸郡,去年旱潦饥疫,令 江陵、常、澧、岳、寿 诸州,发义仓米振糶。”《宋史·食货志上》:“诸路已糶义米价钱,州郡以低价抑令上户补糴,正税逃阁,义米用亏。”
    • 3.
      便文释义:完全依照法令条文而不加更动。《汉书·赵充国传》:“充国 曰:‘诸君但欲便文自营,非为公家忠计也。’”宋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六年》:“便文自营以为智,模棱不决以为能。”
    • 4.
      冱结释义:凝结。《元典章·圣政二·救灾荒》:“本路今春以来雨雪连绵,冰冻沍结,二麦无收,米穀艰糴。”清 黄景仁《游四明山放歌》:“太阴沍结惨不洩,仅有一竇从天开。”
    • 5.
      吁求释义:呼吁并恳求:吁求各界人士捐款救灾。
    • 6.
      定向谈判释义:企业所有的工程、采购、承揽都应该通过招标确定中标单位,这样既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又能有效的预防腐败。 但是招标也有缺陷,就是程序复杂,时间长,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因生产急需、危及人身安全、抢险救灾及垄断物质采购等必须立即实施的,如果通过招标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可以与原厂家、符合资质的单位商务谈判,但是必须要对市场询价,制定标底价,防止对方单位乘人之危盲目抬高报价。
    • 7.
      工作站释义:⒈为进行某项工作而设立的机构:征兵工作站。 救灾工作站。⒉计算机网络中作为分享网络资源的一个访问端点的计算机。
    • 8.
      恤荒释义:救灾。
    • 9.
      战斗释义:⒈敌对双方所进行的武装冲突,是达到战争目的的主要手段:一场激烈的战斗。 ⒉同敌方作战:战斗力。战斗英雄。同敌人战斗到底。⒊泛指斗争:战斗性。战斗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
    • 10.
      打头阵释义:比喻冲在前边带头干:每次抗洪救灾,当地驻军总是打头阵。
    • 11.
      抗洪释义:发生洪水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严重灾害:抗洪救灾。
    • 12.
      押运释义:运输货物时随同看管:押运救灾物资。
    • 13.
      捐廪释义:开仓出谷救灾。
    • 14.
      损瘠释义:消瘦羸弱。亦指消瘦羸弱的人。《管子·八观》:“稼亡三之一,而非有故盖积也,则道有损瘠矣。”尹知章 注:“道行之人,有毁损羸瘠者也。”唐 苏颋《处分朝集使敕》:“至使钱穀不入,杼轴其空,损瘠相仍,流庸莫返。”宋 曾巩《救灾议》:“古者二十七年耕,有九年之畜足,以备水旱之灾,然后谓之王政之成。唐 水 汤 旱,而民无损瘠者,以是故也。”
    • 15.
      救灾释义:⒈救济受灾的人民:放粮救灾。 ⒉消除灾害:防洪救灾。
    • 16.
      救菑释义:见“救灾”。
    • 17.
      文历释义:⒈见“文历”。 ⒉亦作“文歷”。帐册之类。宋 叶适《淮西论铁钱五事状》:“其增造减工,糙恶生弊,走弄文历,支用自由,当职官吏,固宜黜罚。”《元典章·圣政二·救灾荒》:“经过军马,亦不得强行取要。社长明置文历,如欲聚众收顿,或各家顿放,听从民便。”《元典章·兵部三·起马置历挨次》:“止有走递铺马歷一扇,别无差拨小铺马文歷。”《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元年》:“应今后文武知州军、诸路釐务、总管、副总管、鈐辖、都监见辞,并令上殿,批入料钱文歷。”
    • 18.
      斗斛释义:⒈斗与斛。两种量器。亦泛指量器。十斗曰斛。《庄子·胠箧》:“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汉 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调权衡,平斗斛。”⒉形容少量、微薄。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捨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⒊借指少量粮食。《宋书·吴喜传》:“朝廷乃至鬻官卖爵,以救灾困,斗斛收歛,犹有不充。”《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其灾伤之处,州县不得妄招飢民以充厢军。但据所有斗斛,救济农民,俟向后稍丰,使各復旧业。”
    • 19.
      民政局释义:民政局,是政府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履行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重要职能,主管救灾救济、双拥优抚安置、民间组织管理、基层政权建设、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区划地名等工作。
    • 20.
      民政释义:国内行政事务的一部分,在我国,民政包括民间组织管理、优抚安置、救灾救济、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行政区划、地名和边界管理、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等。

救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捐释义:为正义或公益的事情捐献钱物:开展救灾义捐活动。
    • 2.
      义米释义:⒈东汉 末天师道首领 张鲁 于 初平 二年(公元191年)率徒众攻取 汉中,在各地设义舍,置义米、义肉,过路者量腹取足。 参见“义舍”。⒉晋武帝 时规定边远的少数民族居民不课田,每户交米三斛,再远的交五斗,名为“义米”。见《晋书·食货志》。⒊谓备荒救灾之米。《宋史·理宗纪四》:“湖北 诸郡,去年旱潦饥疫,令 江陵、常、澧、岳、寿 诸州,发义仓米振糶。”《宋史·食货志上》:“诸路已糶义米价钱,州郡以低价抑令上户补糴,正税逃阁,义米用亏。”
    • 3.
      便文释义:完全依照法令条文而不加更动。《汉书·赵充国传》:“充国 曰:‘诸君但欲便文自营,非为公家忠计也。’”宋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六年》:“便文自营以为智,模棱不决以为能。”
    • 4.
      冱结释义:凝结。《元典章·圣政二·救灾荒》:“本路今春以来雨雪连绵,冰冻沍结,二麦无收,米穀艰糴。”清 黄景仁《游四明山放歌》:“太阴沍结惨不洩,仅有一竇从天开。”
    • 5.
      吁求释义:呼吁并恳求:吁求各界人士捐款救灾。
    • 6.
      定向谈判释义:企业所有的工程、采购、承揽都应该通过招标确定中标单位,这样既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又能有效的预防腐败。 但是招标也有缺陷,就是程序复杂,时间长,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因生产急需、危及人身安全、抢险救灾及垄断物质采购等必须立即实施的,如果通过招标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可以与原厂家、符合资质的单位商务谈判,但是必须要对市场询价,制定标底价,防止对方单位乘人之危盲目抬高报价。
    • 7.
      工作站释义:⒈为进行某项工作而设立的机构:征兵工作站。 救灾工作站。⒉计算机网络中作为分享网络资源的一个访问端点的计算机。
    • 8.
      恤荒释义:救灾。
    • 9.
      战斗释义:⒈敌对双方所进行的武装冲突,是达到战争目的的主要手段:一场激烈的战斗。 ⒉同敌方作战:战斗力。战斗英雄。同敌人战斗到底。⒊泛指斗争:战斗性。战斗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
    • 10.
      打头阵释义:比喻冲在前边带头干:每次抗洪救灾,当地驻军总是打头阵。
    • 11.
      抗洪释义:发生洪水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严重灾害:抗洪救灾。
    • 12.
      押运释义:运输货物时随同看管:押运救灾物资。
    • 13.
      捐廪释义:开仓出谷救灾。
    • 14.
      损瘠释义:消瘦羸弱。亦指消瘦羸弱的人。《管子·八观》:“稼亡三之一,而非有故盖积也,则道有损瘠矣。”尹知章 注:“道行之人,有毁损羸瘠者也。”唐 苏颋《处分朝集使敕》:“至使钱穀不入,杼轴其空,损瘠相仍,流庸莫返。”宋 曾巩《救灾议》:“古者二十七年耕,有九年之畜足,以备水旱之灾,然后谓之王政之成。唐 水 汤 旱,而民无损瘠者,以是故也。”
    • 15.
      救灾释义:⒈救济受灾的人民:放粮救灾。 ⒉消除灾害:防洪救灾。
    • 16.
      救菑释义:见“救灾”。
    • 17.
      文历释义:⒈见“文历”。 ⒉亦作“文歷”。帐册之类。宋 叶适《淮西论铁钱五事状》:“其增造减工,糙恶生弊,走弄文历,支用自由,当职官吏,固宜黜罚。”《元典章·圣政二·救灾荒》:“经过军马,亦不得强行取要。社长明置文历,如欲聚众收顿,或各家顿放,听从民便。”《元典章·兵部三·起马置历挨次》:“止有走递铺马歷一扇,别无差拨小铺马文歷。”《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元年》:“应今后文武知州军、诸路釐务、总管、副总管、鈐辖、都监见辞,并令上殿,批入料钱文歷。”
    • 18.
      斗斛释义:⒈斗与斛。两种量器。亦泛指量器。十斗曰斛。《庄子·胠箧》:“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汉 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调权衡,平斗斛。”⒉形容少量、微薄。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捨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⒊借指少量粮食。《宋书·吴喜传》:“朝廷乃至鬻官卖爵,以救灾困,斗斛收歛,犹有不充。”《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其灾伤之处,州县不得妄招飢民以充厢军。但据所有斗斛,救济农民,俟向后稍丰,使各復旧业。”
    • 19.
      民政局释义:民政局,是政府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部门。履行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重要职能,主管救灾救济、双拥优抚安置、民间组织管理、基层政权建设、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区划地名等工作。
    • 20.
      民政释义:国内行政事务的一部分,在我国,民政包括民间组织管理、优抚安置、救灾救济、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行政区划、地名和边界管理、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等。

救灾造句

1.在这次抗洪救灾中他以身殉职了。

2.在抗洪救灾中,老水利专家一马当先,捐钱捐物。

3.解放军战士在抗震救灾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4.在这次抢险救灾中,有两名战士为国捐躯了。

5.洪水来了。他带领千军万马直冲上去抢险救灾

6.乐捐救灾运动已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7.我们这次组织救灾义演活动,一切开支均个人自负,所得款项涓滴归公。

8.对如此紧迫的救灾工作,他却视同儿戏,以致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9.在抗震救灾前线,解放军官兵首当其冲,英勇参加救援的战斗。

10.这场救灾义演是我们单位的几位领导人谋划的。

11.这是一篇纪实文章,真实记录了抗震救灾的整个过程。

12.汽车满载着救灾物资火速开赴抗洪第一线。

13.最近,报上刊登了不少抗洪救灾的消息。

14.人民解放军在抢险救灾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5.各路抢险大军云集在抗洪救灾第一线。

16.一方受灾,八方支援,心手相连,抗震救灾,情系舟曲。

17.抗洪救灾,军装是不溃的大堤。

18.战士们奉命开赴灾区,抢险救灾

19.当地政府全力以赴救灾扶贫。

20.水灾发生后,当地政府全力以赴地投入了救灾工作。

救灾(jiuz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救灾是什么意思 救灾读音 怎么读 救灾,拼音是jiù zāi,救灾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救灾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