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传宣 传宣的意思
chuánxuān

传宣

简体传宣
繁体傳宣
拼音chuán xuān
注音ㄔㄨㄢˊ ㄒㄩ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uán zhuàn,(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组词】:经传。《左传》。(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组词】:小传。自传。纪传。传记。传略。树碑立传。(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例句】:《水浒传》。(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例句】:传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xuān,(1) 公开说出,散布。【组词】:宣讲。宣传。宣战。宣称。宣言。宣叙调。心照不宣。(2) 疏导。【组词】:宣泄。(3) 古代帝王的大室。(4) 皇帝命令或传达皇帝的命令。【组词】:宣付。宣召(皇帝召见)。宣诏(传旨)。(5) 姓。

基本含义

传递宣传消息或口信。

传宣的意思

传宣 [chuán xuān]

1. 传达宣布。

2. 指宣传。

3. 传令宣召。

4. 犹传扬。

6. 传达号令的官吏。

传宣 引证解释

⒈ 传达宣布。

《后汉书·公孙瓒传》:“令妇人习为大言声,使闻数百步,以传宣教令。”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三年》:“使臣传宣取物,承前止是口传詔令,别无凭由,致因缘盗取钱物。”

⒉ 指宣传。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再增乎此,则地太远,人太多,传宣之脑筋渐不敏捷,则合众难。”

⒊ 传令宣召。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正月十四日,上御楼,遣中使传宣从官”
。 《宣和遗事》后集:“粘罕 使人白帝曰:‘此北国皇后弟也,传宣至此,催促陛下议諭事。’”
《三侠五义》第十七回:“有劳夫人,传宣官差完了。”

⒋ 犹传扬。

明 邵璨 《香囊记·褒封》:“亿兆腾欢,四海传宣。”
郭沫若 《集外·不灭的光辉》:“鲁迅 精神是早在被人传宣着的,但这精神的真谛,不就是‘不妥协’的三个字吗?”

⒌ 传达号令的官吏。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三年》:“今请下入内侍省置传宣合同司,专差内臣一员主之。”
《说岳全传》第五七回:“宋 营军士拾得箭书,忙与传宣説知。”


国语词典

传宣 [chuán xuān]

⒈ 传达宣布。

《后汉书·卷七三·公孙瓒传》:「令妇人习为大言声,使闻数百步,以传宣教令。」

⒉ 传达、宣布号令的官员。

《精忠岳传·第五七回》:「宋营军士拾得箭书,忙与传宣说知。」


传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书释义:⒈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汉书·儒林传·孔安国》:“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霸 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颜师古 注:“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后汉书·伏湛传》:“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李贤 注:“中书,内中之书也。”《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裴松之 注引《吴历》:“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⒉官名。中书令的省称。汉 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
    • 2.
      中书舍人释义:中书舍人,官名。 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
    • 3.
      中批释义:指皇帝的诏令。《宋史·哲宗纪二》:“﹝ 绍圣 元年夏闰四月﹞戊子,詔在京诸司,所受传宣中批,并候朝廷覆奏以行。”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二》:“漏下数刻,忽报中批,陈良祐 除諫议大夫。”
    • 4.
      乘传释义:⒈乘坐驿车。 传,驿站的马车。《汉书·京房传》:“臣出之后,恐必为用事所蔽,身死而功不成,故愿岁尽乘传奏事。”元 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三折:“陶士行 今日成名,乘传去朝廷保奏,一家儿列鼎重裀。”清 昭槤《啸亭杂录·裘文达公》:“二十一年,王师征 伊犂,公面奏军务机宜,纯皇帝 大悦,以其才似 舒文襄,即赐御衣冠,乘传至 巴里坤 传宣圣意。”⒉指奉命出使。宋 苏轼《冬季抚问陕西转运使副口宣》:“永言乘传之劳,未遑退食之佚。”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四:“公自为员司,屡乘传,随堂上官,讞 山西、直隶、湖南、
    • 5.
      传宣释义:⒈传达宣布。《后汉书·公孙瓒传》:“令妇人习为大言声,使闻数百步,以传宣教令。”《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三年》:“使臣传宣取物,承前止是口传詔令,别无凭由,致因缘盗取钱物。”⒉指宣传。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再增乎此,则地太远,人太多,传宣之脑筋渐不敏捷,则合众难。”⒊传令宣召。宋 范镇《东斋记事》卷一:“正月十四日,上御楼,遣中使传宣从官”。《宣和遗事》后集:“粘罕 使人白帝曰:‘此北国皇后弟也,传宣至此,催促陛下议諭事。’”《三侠五义》第十七回:“有劳夫人,传宣官差完了。”⒋犹传扬。明 邵璨
    • 6.
      合职释义:宋 代属于閤门的官职。《宋史·职官志六》:“宣赞舍人任传宣引赞之事,与閤门祗候并为閤职,间带点检閤门簿书公事。”参见“閤门”。
    • 7.
      奏审释义:奏请君上审定。《宋史·职官志一》:“绍圣 五年,詔臣僚上殿札子,中书省进呈取旨;其承受传宣、内降,非有司所可行者,申中书省或枢密院奏审。”宋 周密《齐东野语·诛韩本末》:“是夕之事,弥远(礼部侍郎 史弥远)称有密旨。钱参政(钱象祖)欲奏审,史 下许曰:‘事留,恐泄。’遂行之。”
    • 8.
      奬寄释义:赏识并委以重任。 唐 元稹《祈雨九龙神文》:“大惧兹岁患成于人,以羞陛下之奬寄。”宋 范仲淹《谢传宣表》:“窃念臣素乏才策,误膺奬寄,经制西事,三年于兹。”
    • 9.
      宝训释义:⒈皇帝的言论诏谕。宋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尝侍上读祖宗宝训,因及时事。公歷言今赏罚不明,善恶无所劝沮。”元 袁桷《装马曲》:“须臾玉巵黄帕覆,宝训传宣争頫首。”⒉引申为宝贵的格言。鲁迅《华盖集·论辩的魂灵》:“二十年前到黑市,买得一张符,名叫‘鬼画符’。虽然不过一团糟,但帖在壁上看起来,却随时显出各样的文字,是处世的宝训,立身的金箴。”
    • 10.
      推勘释义:⒈审问。唐 刘肃《大唐新语·公直》:“近者朝臣多被 周兴、来俊臣 推勘,递相牵引。”《宋史·刑法志二》:“鞫狱官推勘不得实,故有不当者,一案坐之。”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则听得闭宫门推勘这女娇姿,多应是十年前那一塲公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王法还须推勘,神明料不差池。”⒉考察;推求。宋 司马光《乞以十科举士札子》:“须合差官体量相度,点检磨勘,剗刷催促,推勘定夺。”明 冯惟敏《一枝花·题丹元楼》套曲:“旌贤寳善勤推勘,勑使观风几驻驂,指日传宣圣恩湛。”苏曼殊《非梦记》:“由是往復推勘,如入
    • 11.
      条式释义:⒈条文法规。唐 元稹《唐故中大夫李公墓志铭》:“始命由文由课而仕者,岁得调,编类条式。”宋 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候诸路逐年申到数目揭贴,仍令户部指挥诸路提刑司依封桩钱物法条式施行。”《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诸官司承准传宣、内降与奏请及面得旨,事无条式者,申中书、枢密院覆奏。”⒉谓制定程式。《周书·苏绰传》:“然诸曹疑事,皆询於 绰 而后定。所行公文,绰 又为又条式。”
    • 12.
      瑞采释义:同“瑞彩”。宋 牟巘《水调歌头·寿福王》词:“传宣来自絳闕,瑞采蔚轮囷。”
    • 13.
      草上飞释义:⒈形容跑得飞快。前蜀 韦庄《观猎》诗:“鶻翻锦翅云中落,犬带金铃草上飞。”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五·黄巢》:“曾绘己像,题诗云:‘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 上无人识,独依阑干看落暉。’”⒉指跑得飞快的人。海默《我的引路人》:“﹝ 老马 ﹞把民兵队长拉到我们跟前介绍道:‘同志们,这是这一片有名的草上飞。’”⒊旧指行驶在内河的一种小快船。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传宣接递用小快船,名草上飞。”《儒林外史》第四四回:“﹝ 汤镇臺 ﹞命大公子,叫了一个草上飞,同 萧柏泉 到 扬州 去
    • 14.
      赍传释义:亦作“賷传”。奉旨传宣。
    • 15.
      过盏释义:亦作“过醆”。把杯,敬酒。宋 文惟简《虏廷事实·过盏》:“金国 上至朝廷,下至州郡,皆有过醆之礼。如宰臣百官生日及民间娶妇生子。若迎接天使趋奉州官之类,则以酒果为具,及有币帛金银鞍马珍玩等诸物以相赠遗,主人乃捧其酒于宾以相赞祝祈恳,名曰过醆。”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赴琼林饮宴,不枉了青灯黄卷二十年,有郎官过盏,中使传宣。”元 贯云石《水仙子·田家》曲:“邀隣翁为伴,使家僮过盏,直喫的老瓦盆乾。”
    • 16.
      閤职释义:宋 代属于閤门的官职。《宋史·职官志六》:“宣赞舍人任传宣引赞之事,与閤门祗候并为閤职,间带点检閤门簿书公事。”参见“閤门”。
    • 17.
      除破释义:注销,勾销。《旧唐书·宪宗纪上》:“遭水旱处,通计所损,便与除破,不得检覆。”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淳熙 六年,太社令 叶大廉 乞内省取索,给凭由二本,一付传宣司,一付本省,封付本库务官,验支乞缴奏,合同下户部除破。”《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詔:‘淮南 州县官吏擅离职任之人,特与放罪,令依旧还任;其抛弃官物,并与除破。’”
传宣是什么意思 传宣读音 怎么读 传宣,拼音是chuán xuān,传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传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