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抄 [chuán chāo]
1. 传递抄写。
英[make private copies which is being circulated;]
传抄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传钞”。
⒉ 辗转抄写。
引宋 陆游 《晚眺》诗:“箇中诗思来无尽,十手传抄长不供。”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夹带怀挟》:“今则表判可以预拟,彼此传抄。”
柯岩 《奇异的书简·我们这支队伍》:“在棍棒与牢房的威胁下,在追查与逮捕的高压下,人们不屈服,不销毁,而是不顾一切地传抄、背诵。”
⒊ 特指依原本抄写。
引清 程伟元 《<红楼梦>序》:“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脛而走者矣。”
清 王筠 《菉友肊说·上春圃先生书》:“后来 印林 至都,亦借 石州 本传钞矣。”
国语词典
传抄 [chuán chāo]
⒈ 辗转抄写。
引宋·陆游〈晚眺〉诗:「个中诗思来无尽,十手传抄畏不供。」
传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都赋释义:晋 左思 作。 构思十年始成,豪贵之家竞相传抄,洛阳 为之纸贵。见《晋书·左思传》。后因以“三都赋”指广为流传的名篇。明 冯惟敏《不伏老》第四折:“再来不上《三都赋》,此去休过 万里桥。”
- 2.
乌焉成马释义:乌、焉、马三字字形相近,几经传抄而写错。 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传写错误。
- 3.
传写释义:传抄:竞相传写。几经传写,讹误颇多。
- 4.
传录释义:chuán lùㄔㄨㄢˊ ㄌㄨˋ转抄,传抄。
- 5.
传抄释义:辗转抄写:传抄本。好的诗歌,人们争着传抄。
- 6.
传録释义:转抄,传抄。 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 杨大年 作文﹞每盈一幅,则命门人传録,门人疲於应命,顷刻之际,成数千言。”元 黄溍《日损斋笔记·杂辩》:“一时传録者以‘树’字与 英宗 庙讳同音,故易以‘暮’字。”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近年惟 直斋 陈氏 书最多,盖尝仕於 莆,传録 夹漈 郑氏、方氏、林氏、吴氏 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餘卷。”
- 7.
传钞释义:见“传抄”。
- 8.
原本释义:⒈底本;原稿(区别于传抄本)。⒉初刻本(区别于重刻本)。⒊翻译所根据的原书。⒋原来;本来:他原本是学医的,后来改行搞戏剧。
- 9.
发抄释义:公文用语。谓送出传抄各有关单位。
- 10.
左思释义:(约250-约305)中国西晋文学家。 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属山东)人。其诗《咏史》八篇为其代表作。曾构思十年写成《三都赋》(《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当时豪富人家竞相传抄,以致洛阳纸贵。后人辑有《左太冲集》
- 11.
断烂朝报释义:指陈腐杂 乱、缺少参考价值的文献。《宋史 王安石传》:“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 报。” 断烂:陈腐杂乱。朝报:皇帝诏令和大臣奏章之类的传抄文件。
- 12.
校勘古书释义:古书经过传抄、刊印,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类错误,所以校勘古籍是历代学者所看重的工作。
- 13.
版本释义:⒈同一部书因编辑、传抄、刻版、排版或装订形式等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本子。⒉指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或不同说法:这个故事有好几种版本。
- 14.
舄乌虎帝释义:因“舄”与“乌”、“虎”和“帝”字形相近,同经传抄,容易写错。指文字抄传错误。
- 15.
讹本释义:亦作“譌本”。指传抄、翻印有讹误的本子。
- 16.
鲁鱼亥豕释义:把“鲁”字误为“鱼”字,把“亥”字误为“豕”字。指文字传抄或刊印错误。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似,豕与亥相似。’”
- 17.
鲁鱼帝虎释义:指文字传抄错误。
- 18.
鲁鱼陶阴释义:“鲁”和“鱼”、“陶”和“阴”字形相近易混。指传抄刊印中的文字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