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发伏 发伏的意思

发伏

简体发伏
繁体發伏
拼音fā fú
注音ㄈㄚ ㄈ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ā fà,(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组词】: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fú,(1) 趴,脸向下,体前屈。【组词】:伏卧。伏案读书。(2) 低下去。【组词】:此起彼伏。(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组词】: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组词】:降伏。降龙伏虎。(5) 隐藏。【组词】:伏兵。埋伏。(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组词】:伏日。伏旱。伏暑。伏天。(7) 姓。

基本含义

指人或事物的兴旺或衰退。

发伏的意思

发伏 [fā fú]

1. 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

3. 突出伏兵。

发伏 引证解释

⒈ 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

《汉书·张敞传》:“其治 京兆,略循 赵广汉 之迹。方略耳目,发伏禁姦,不如 广汉。”
《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或哀矜折狱,或推诚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姦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宋 王安石 《大理寺丞杨君墓志》:“及其为吏,披姦发伏,振摘利害……有以过人如此。”

⒉ 突出伏兵。

宋 苏舜钦 《庆州败》诗:“一麾发伏鴈行出,山下掩截成重围。”
《英烈传》第七一回:“只看林莽中高悬红灯为号,一齐发伏追击。”


发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伏利释义:尚未开发的物资、财源。《管子·五辅》:“发伏利,输墆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此谓输之以财。”尹知章 注:“利人之事积久隐伏者,发而用之。”
    • 2.
      假署释义:⒈谓正式任命官职前暂时代理。 《后汉书·百官志三》:“﹝尚书﹞左右丞各一人……右丞假署印綬及纸笔墨诸财用库藏。”《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六年》:“广平 游纶、张豺 拥众数万,据 苑乡,受 王浚 假署。”胡三省 注:“假署者,承制权宜而补署,假以职名。”⒉犹言伪授,伪职。《周书·武帝纪上》:“洛州 民 周共 妖言惑众,假署将相,事发伏诛。”《周书·杨敷传》:“先是蛮左等多受 齐 假署,数为乱逆。”
    • 3.
      将宿释义:犹送迎。 《管子·五辅》:“发伏利,输墆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金廷桂 参解:“《尔雅·释言》:‘将,送也。’……宿,又通‘速’,召请也。然则‘将宿’者,送迎也。与上下文‘修道路,便关市’文义一贯。”一说为“行止”。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两字对文而误解例》:“‘将宿’二字对文。《广雅·释詁》:‘将,行也;宿,止也。’然则‘将宿’二字犹言‘行止’。”
    • 4.
      擿伏发隐释义:擿:揭露。伏:隐藏。发:揭发。隐:隐蔽。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亦作“擿奸发伏”、“擿伏发奸”。
    • 5.
      谴责小説释义:中国 旧体小说的一种,指 清 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大量出现的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的小说。代表作家、作品有 李伯元 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 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八篇:“其在小説,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説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説。”郑振铎《文学杂论·谴责小说》:“大家之所以看不起小说家,对小说家起这种误会,其责任的一大部分,应该
    • 6.
      谴责小说释义:中国 旧体小说的一种,指 清 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大量出现的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的小说。代表作家、作品有 李伯元 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 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八篇:“其在小説,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説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説。”郑振铎《文学杂论·谴责小说》:“大家之所以看不起小说家,对小说家起这种误会,其责任的一大部分,应该

发伏(fa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发伏是什么意思 发伏读音 怎么读 发伏,拼音是fā fú,发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发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