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旨 [jiào zhǐ]
1. 上对下的告谕。
3. 教皇的旨意。
教旨 引证解释
⒈ 上对下的告谕。
引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 庞公 ﹞寻授 开封府 判官, 尚美人 方有宠,遣宦者称教旨,免工人市繇。公上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敢称教旨干挠府政者。’”
⒉ 教皇的旨意。
引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林林之民,咸致同情于不平者,凡有能阻泥教旨,抗拒法皇,无问是非,輒与赞和。”
教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玄释义:⒈魏晋玄学家对《老子》、《庄子》和《周易》三书的合称。道教亦沿用之。⒉指日、月、星。⒊佛家语。谓三种奥义。临济宗禅师宣扬教旨,一句中有三玄,一玄中有三要,总称九带。
- 2.
不请之法释义:佛教语。谓佛陀在无人请问时,随机宣说的特别教旨。其内容即净土法门;其形式即十二分教中的优陀那,意为无问自说。见《翻译名义集·十二分教》。
- 3.
令旨释义:⒈指帝王的命令。《梁书·王僧辩传》:“俄而 岳阳 奔退,而 鲍泉 力不能剋 长沙,世祖 乃命 僧辩 代之…… 僧辩 既入,背 泉 而坐,曰:‘鲍郎,卿有罪,令旨使我鏁卿,勿以故意见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国王﹞令旨已下,随有两个力士将鋃鐺锁了 言寄华 到那大粪窖边墩着。”⒉宋、元 时指太子的命令。宋 岳珂《愧郯录·圣旨教令之别》:“国朝所司承旨之别:乘舆称圣旨,中宫称教旨,储闈称令旨。”《元代白话碑集录》载有1243年 鄠县 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⒊金 代曾以皇太后之命为“令旨”。《金史
- 4.
全真教释义:道教的一派。金 王重阳 创立。教旨以“澄心定意,包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该派旧时盛行于北方,以 北京 白云观 为中心,称道教北宗。明 陶宗仪《辍耕录·全真教》:“金 主 亮 贞元 元年,有吏员 咸阳 人 王中孚 者倡全真教。”
- 5.
宣传队释义:为传播某种教旨或思想体系而组织起来的小组、队伍。
- 6.
揄揶有鬼释义:《世说新语·任诞》“襄阳 罗友 有大韵”刘孝标 注引《晋阳秋》:“友 字 宅仁,襄阳 人。少好学,不持节检…… 温(桓温)虽以才学遇之,而谓其诞肆,非治民才,许而不用。后同府人有得郡者,温 为席起别,友 至尤晚。问之,友 答曰:‘民性饮道嗜味,昨奉教旨,乃是首旦出门,於中路逢一鬼,大见揶揄,云:“我只见汝送人作郡,何以不见人送汝作郡!”民始怖终惭,回还以解,不觉成淹缓之罪。’温 虽笑其滑稽,而心颇愧焉。”后用为宦途坎坷之典。
- 7.
教旨释义:⒈上对下的告谕。 宋 司马光《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 庞公 ﹞寻授 开封府 判官,尚美人 方有宠,遣宦者称教旨,免工人市繇。公上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敢称教旨干挠府政者。’”⒉教皇的旨意。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林林之民,咸致同情于不平者,凡有能阻泥教旨,抗拒法皇,无问是非,輒与赞和。”
- 8.
贤藩释义:敬称藩镇或藩国的首领。元 王恽《真常观记》:“继奉 旭烈 贤藩教旨,提点 彰德路 道教事。”清 谈迁《国榷·崇祯十七年》:“其有不忘 明 室,辅立贤藩,戮力同心,共保 江 左者,理亦宜然,予不汝禁,但当通和讲好,不负本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