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法服 法服的意思

法服

简体法服
繁体
拼音fǎ fú
注音ㄈㄚˇ ㄈ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ǎ,(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组词】: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遥法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组词】:办法。设法。手法。写法。(3) 仿效。【组词】:效法。(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组词】:法式。法帖。(5) 佛家的道理。【组词】:佛法。法号。法轮。法像。法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组词】:法师。法器。法事。(7) 指“法国”。【组词】:法文。法式大菜。(8) 姓。

fú fù,(1) 衣裳。【组词】:服装。制服。(2) 穿衣裳。【组词】: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3) 作,担任。【组词】:服务。服刑。服兵役。(4) 顺从。【组词】:信服。佩服。降(xiáng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5) 习惯,适应。【组词】:不服水土。(6) 吃(药)。【组词】:内服。(7) 乘,用。【例句】:服牛乘(chéng )马。(8) 姓。 ◎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组词】:两服药。

基本含义

指遵守法律法规,服从法律的约束。

法服的意思

法服 [fǎ fú]

1. 古代根据礼法规定的不同等级的服饰。

3. 僧、道所穿的法衣。

法服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根据礼法规定的不同等级的服饰。

《孝经·卿大夫》:“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唐玄宗 注:“先王制五服,各有等差。”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车驾宿大庆殿》:“宰执百官,皆服法服,其头冠各有品从。”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一:“歷詆 韩、欧、苏、曾 六家之文,深文周内,不遗餘力。谓 韩 伤易而近儇……惟 柳 如冕裳珮玉,犹先王之法服。”

⒉ 僧、道所穿的法衣。

《法华经·序品》:“剃除鬚髮,而被法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一披法服,已堕僧数。”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姚明府》:“明府 披上清之法服,驾逍遥之云车。”


国语词典

法服 [fǎ fú]

⒈ 法制所定的服饰。

《孝经·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文选·班固·东都赋》:「盛三雍之上仪,修衮龙之法服。」

⒉ 架裟,僧侣的法衣。

菩萨本业经:「被上法服,当愿众生,服圣表示,敏于道行。」


法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仪饰释义:古代依照礼仪制度佩带或应用的装饰物。《世说新语·容止》“左太冲 絶丑”刘孝标 注引《续文章志》:“思 貌丑顇,不持仪饰。”《晋书·礼志下》:“康帝 建元 元年,纳皇后 褚氏 ……又詔曰:‘旧制既难準,且於今而备,亦非宜。府库之储,惟当以供军国之费耳。法服仪饰粗令具,其餘兼副杂器停之。’”郭沫若《蒲剑集·蒲剑、龙船、鲤帜》:“日本 人以五月为男童节(以三月为女儿节),一家有多少男童,便挂多少鲤鱼。这不用说是 中国 的鲤鱼跳龙门的演化,但用以为端午的一种仪饰,在 中国 不知道有没有它的母家。”
    • 2.
      吴服释义:⒈泛指 吴 地。服,王畿以外的地方。唐 宋之问《送李侍御》诗:“南登指 吴 服,北走出 秦 畿。”⒉吴 地的服装。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出而过於市,则 吴 服商店,鳞次櫛比於康庄之左,长裙缝腋,广幅垂襟,又无一非我皇 汉 二百六十年前所固有之端衣法服也。”
    • 3.
      披秉释义:穿上官服,配戴饰物。宋 文惟简《虏廷事实·披秉》:“顷年初创臺,有 女真、契丹 之人,有为公相尚书侍郎者,从 汉 法例当披秉。”明 陶宗仪《辍耕录·披秉歌诀》:“天子郊祀与祭太庙日,百官陪位者皆法服。凡披秉须依歌诀次第,则免颠倒之失。歌曰:‘袜履中单黄带先,裙袍蔽膝綬绅连,方心曲领蓝腰带,玉珮丁当冠笏全。’”
    • 4.
      黄标释义:⒈黄色的标记。 《宋书·鲁爽传》:“爽 使其众戴黄标,称 建平 元年,窃造法服,登坛自号。”⒉《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宏 性爱钱,百万一聚,黄牓标之,千万一库,悬一紫标,如此三十餘间。”后以“黄标”借指钱财。清 黄遵宪《香港感怀》诗之五:“黄标千万积,翻讶屋沉沉。”

法服(faf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法服是什么意思 法服读音 怎么读 法服,拼音是fǎ fú,法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