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附 [zhuǎn fù]
1. 山名。即之罘山。在今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岛上。
转附 引证解释
⒈ 山名。即 之罘山。在今 山东省 烟台市 芝罘岛 上。
引《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观於 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 琅邪。”
赵岐 注:“转附、朝儛,皆山名也。”
焦循 正义:“秦皇、汉武 所游自 琅邪 而北则至 之罘、成山 …… 转附 即 之罘 也, 朝儛 即 成山 也。”
转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切情释义:切合内心感情。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悵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 2.
琅邪释义:⒈亦作“琅琊”。亦作“瑯琊”。山名。在今 山东省 诸城县 东南海滨。《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观於 转附 朝儛,遵海而南,放於 琅邪。”《史记·秦始皇本纪》:“南登 琅邪,大乐之,留三月。”⒉山名。在今 安徽省 滁州市 西南。西晋 伐 吴,琅邪王 司马伷 曾率兵驻此,因名。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环 滁 皆山也,其西南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 也。”清 黄景仁《晓过滁州》诗:“最高知 瑯琊,翠色披满襟。”⒊指 秦始皇 时于 琅玡山 上所建之 琅邪台。《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东陼鉅
- 3.
转附释义:山名。 即 之罘山。在今 山东省 烟台市 芝罘岛 上。《孟子·梁惠王下》:“吾欲观於 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於 琅邪。”赵岐 注:“转附、朝儛,皆山名也。”焦循 正义:“秦皇、汉武 所游自 琅邪 而北则至 之罘、成山 …… 转附 即 之罘 也,朝儛 即 成山 也。”
- 4.
附合释义:⒈犹附会。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晋孙周》:“﹝ 单襄公 ﹞又徵卦梦以附合之,皆不足取也。” 宋 王安石 《七星砚》诗:“南工始为伪,附合巧无隙。”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 毛 郑 泥於小序,宛转附合,多取言外之意。”⒉附和赞同。 徐特立 《辛亥革命之始末》:“ 孙中山 创立兴中会,开始时,附合 中山 的人,只有 陈少白 、 尤少纨 、 杨鹤龄 、 陈浩东 四人,人们称之为四大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