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属 [lì shǔ]
1. 所管属的官吏;下属官吏。
吏属 引证解释
⒈ 所管属的官吏;下属官吏。
引宋 曾巩 《许懋两浙运副制》:“朕择遣使者,分部而治,虽以将漕为称,然寔总民政之举措,察吏属之能否。”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秦会之 跋《后山集》,谓 曾南丰 脩《英宗实録》,辟 陈无己 为属。 孙仲益 书数百字詆之,以为无此事, 南丰 虽尝预脩《英宗实録》,未久即去,且 南丰 自为吏属,乌有辟官之理。”
吏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閤释义:东向的小门。 《汉书·公孙弘传》:“弘 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王先谦 补注引 姚鼐 曰:“此閤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东平王 苍 为驃骑将军,开东閤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唐 孟浩然《题长安主人壁》诗:“久废南山田,谬陪东閤贤。”唐 李商隐《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早岁思东閤,为邦属故园。”
- 2.
代易释义:更替;轮流。 《新唐书·杜兼传》:“德宗 既厌兵,大抵刺史重代易,至歷年不徙。”宋 曾巩《请改官制前预令诸司次比整齐架阁版籍等事札子》:“臣切恐施行之际,新旧代易之初,庶工之间,或吏属因循,或簿书缘絶,其於督察漏略,检防散逸,弥纶之体,不可不早有飭戒。”宋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德怀二三之臣,负众自用,令之不从、召之不至者尚数十,皆束衽来庭,代易奔走,如水凑下。”
- 3.
西曹释义:⒈古官名。 太尉的属官,执掌府中署用吏属之事。⒉兵部的别称。⒊刑部的别称。
- 4.
计取释义:⒈计议。取,语助词。《隋书·宇文化及传》:“虔通 曰:‘我子弟已壮,诚不自保,正恐旦暮及诛,计无所出。’德勘 曰:‘同相忧,当共为计取。’”⒉计较索取。明 海瑞《兴革条例·吏属·朝觐》:“临行见年里甲出扯船夫数名,各里间有餽送,官又暗自纸赎中计取,百端科派,皆为京中用度设也。”⒊计算取用。清 陶澂《牵船苦》诗:“十人共索聚城下,计取百人牵一船。”
- 5.
铨选释义:选才授官。 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 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唐 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清 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南齐书·百官志》:“左僕射,领殿中主客二曹事,诸曹郊庙、园陵……改号格制、莅官銓选。”宋 沉辽《代人献利害书》:“结髮从仕,甫二十年,三遇銓选矣。”清 昭槤《啸亭杂录·盛京五部》:“其未设吏部者,以其地官员无多,仍由京中銓选,故不备。”孙
- 6.
门生故吏释义: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