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吏科 吏科的意思

吏科

简体吏科
繁体
拼音lì kē
注音ㄌ一ˋ ㄎㄜ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ì,(1)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组词】:吏治。官吏。(2) 旧指小公务员。【组词】:吏员。胥吏(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kē,(1)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例句】:狮子属于猫科。槐树是豆科。(2)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组词】:科室。财务科。(3)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组词】:科目。学科。文科。外科。(4)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组词】:科举。科甲。科第。登科。(5) 判定(刑罚)。【例句】:科处(chù)。科罚。(6)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组词】:笑科。科白。(7) 古同“棵”。

基本含义

指官员、官吏,也指官员的职务或机构。

吏科的意思

吏科 [lì kē]

1. 官署名。明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和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明初属通政司,清属都察院。

吏科 引证解释

⒈ 官署名。 明 清 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和稽察六部百司之事。 明 初属通政司, 清 属都察院。

《明史·职官志三》:“吏科,凡吏部引选,则掌科同至御前请旨。外官领文凭,皆先赴科画字。内外官考察自陈后,则与各科具奏。拾遗纠其不职者。”
《清史稿·职官志二》:“吏科分稽銓衡,註销吏部、 顺天府 文卷。”


吏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吏垣释义:指吏科。垣,官署的代称。明 沉德符《野获编·佞倖·佞人涕泣》:“二十年而 张江陵 柄政,给事 陈三謨 者,本 高新郑 入室弟子,以郎署改至吏科都,比丁艰归,出补,则 高 已败,又为 张 所爱,復补吏垣。”明 李清《<三垣笔记>自序》:“壬午,蒙恩赐环,补吏垣。”参见“吏科”。
    • 2.
      衵服释义:内衣。《左传·宣公九年》:“陈灵公 与 孔寧、仪行父 通於 夏姬,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杜预 注:“衵服,近身衣。”《晋书·良吏传·王宏》:“帝常遣左右微行,观察风俗,宏 缘此復遣吏科检妇人衵服,至褰发於路。”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徐霖》:“夏月,京府命工搭盖松棚,适一匠者衵服破绽见其二子,霖 竟牒天府云:‘某人受役而不主一,合从重挞。’”
    • 3.
      访册释义:明 代对官员考察后记载官员政绩的簿册。明 赵南星《再复吴给事访册疏》:“今奉旨再查得访册之事,原非定自令甲,顾部中相传,则已久矣。往时京察年分,本部堂上官委之司官,司官将六年内应该考察官员,亲自书写职名单,密託吏科都给事中、河南道 掌道御史二臣,共为咨访,回报堂官,以故不自列名,此访单意也。隆庆 以后,乃有刻板访册,以使博访。”
    • 4.
      遴考释义:经考核而选拔。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林·选庶吉士之始》:“是科即有庶吉士 杨靖 者,试事於吏科,寻出使还,即陞户部侍郎,则遴考庶常,似是此年创始。”

吏科(lik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吏科是什么意思 吏科读音 怎么读 吏科,拼音是lì kē,吏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吏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