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 [chuán dào]
1. 向听众讲授解释道义、道行。
英[ preach; deliver a sermon; ]
2. 古时指传授圣贤之道,后也指传教。
英[ propagate doctrines of the ancient saga; ]
传道 引证解释
⒈ 转述;传说。
引《楚辞·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作铜雀臺” 裴松之 注引《魏武故事》载 三国 魏 曹操 《十二月己亥令》:“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三:“传道 东柯谷,淡藏数十家。”
元 傅若金 《书南宁驿》诗:“也知文德能柔远,传道新恩欲罢征。”
⒉ 指传说之事。
引《周礼·夏官·训方式》:“诵四方之传道。”
郑玄 注:“传,世世所传説往古之事也。”
⒊ 儒家谓传授圣贤之道。
引唐 韩愈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清 戴名世 《樊川书院碑记》:“大贤所临,流泽甚溥,传道解惑,邦人鼓舞。”
⒋ 指宗教家宣传教旨。
引郑振铎 《大佛寺》:“他嗤笑那些专诚的朝山者,传道者,烧香者,忏悔者。”
国语词典
传道 [chuán dào]
⒈ 传述、传说。
引《楚辞·屈原·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唐·杜甫〈秦州杂诗〉二〇首之一三:「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⒉ 传授哲理或宗教教义。
引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释义:盛赞 苏州、杭州 风景优美,物产富庶。 元 奥敦周卿《蟾宫》曲:“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 苏 杭。”《水浒传》第一一四回:“原来这 杭州 旧 宋 以前唤做 清河镇,钱王 手里改为 杭州 寧海军,设立十座城门……安排得十分富贵,从来江山秀丽,人物奢华,所以相传道:‘上有天堂,下有 苏 杭。’”《孽海花》第七回:“宝廷 周围看了一遍,心中很适意,暗忖:怪道人説‘上有天堂,下有 苏 杭。’一隻船也与北边不同。”郭澄清《大刀记》开篇三:“上有天堂,下有 苏 杭 这句话,在旧社会它只适用于富人。象
- 2.
五原释义:⒈关塞名。即 汉 五原 郡之 榆柳塞。在今 内蒙古自治区 五原县。《汉书·匈奴传下》:“呼韩邪单于 款 五原塞,愿朝三年正月。”唐 贾至《出塞曲》:“传道 五原 烽火急,单于昨夜寇新 秦。”⒉地名合称。在今 陕西省。唐 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诗:“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仇兆鳌 注引《长安志》:“长安、万年 二县之外,有 毕原、白鹿原、少陵原、高阳原、细柳原,谓之五原。”⒊地名合称。在今 宁夏 境内。唐 骆宾王《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促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陈熙晋 注:“五原谓 龙游原、乞
- 3.
五斗米师释义:推行五斗米道的传道师。
- 4.
五百罗汉释义:佛教语。 常随 释迦 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十诵律》卷四:“今日世尊与五百罗汉入 首波城 。”《法苑珠林》卷七三:“ 如来 将五百罗汉常以月十五日於中説戒。”一说为参加第一次结集或第四次结集的五百比丘。参阅 宋 高道素 《乾明院五百罗汉名号碑》。今寺庙罗汉殿多供奉“五百罗汉”。
- 5.
传道穷经释义:传道穷经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传授道理,穷尽经典
- 6.
传道会释义:指各派基督教教会。孙中山《化敦被难记》一:“当一千八百八十六年时,予学医于 广州 之 英、美 传道会。”
- 7.
啖齧释义:啃食。 宋 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扑缘鬉尾困牛马,啖啮衣服穿房户。”宋 苏轼《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三 彭 恣啖啮,二竖肯逋播。”
- 8.
圣境释义:⒈宗教信徒所向往的超凡入圣的境界。⒉指传道的境域。有时用于比喻或讽刺。⒊比喻艺术作品或自然景物中出神入化的境界。
- 9.
延入释义:⒈引入;请进。《书·顾命》:“太保命 仲桓、南宫毛,俾爰 齐侯 吕伋 以二干戈、虎賁百人,逆子 釗 於南门之外,延入翼室。”蔡沉 集传:“延,引也。”《战国策·秦策三》:“应侯 曰:‘善。’乃延入为坐上客。”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溱水》:“使者谨依其言,果有二人出外,取书并延入水府。”《四游记·东华传道锺离》:“老翁延入庄中,饮以 麻姑 之酒。”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鬼粥砚》:“但所居湫隘,不敢延入。”⒉推迟到。宋 王溥《唐会要·讲武》:“圣歷 二年十月,欲以季冬讲武,有司稽缓,延入孟春。”
- 10.
异才释义:⒈亦作“异才”。 特出的才能。《后汉书·孔融传》:“融 幼有异才。”《通典·选举三》:“其有异才高行,听擢不次。”梁启超《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四:“代表虽怀异才,抱血诚,独于其年之少,其进之新,则无术以自解。”⒉指有特出才能的人。汉 王充《论衡·问孔》:“彼见 孔子 为师,圣人传道必授异才,故谓之殊。”郭沫若《关于曹禺的<雷雨>》:“像 英国 有名的 达尔文 家,累代实行从兄弟结婚而屡有异才出现,正是这种科学的见地之无存心的较温和的实践。”
- 11.
摩抚释义:⒈用手抚摸;摩擦。宋 王炎《题唐人<浴儿图>》诗:“有犬斕斒受摩抚,与人习熟无猜疑。”明 唐顺之《旸公吴公传》:“尝侍上卧,至以肩倚上,或摩抚玉体。”王统照《搅天风雪梦牢骚》:“他说完这些话,把冻得红紫的双手摩抚着。”⒉犹安抚。宋 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应怜郡守老且愚,欲把疮痍手摩抚。”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李屏山 晚年多疑畏,见后进中异常者必摩抚之。”《金史·雷渊传》:“骄将悍卒倚外敌为重,自行臺以下皆摩抚之。”
- 12.
敲枰释义:同“敲碁”。 宋 米芾《送王涣之彦舟》诗:“神武 乐育天下造,不使敲枰使传道。”
- 13.
方回释义:⒈古仙人名。相传于唐尧时曾隐于五柞山,尧聘为闾士,炼食云母粉,为人治病。道成,被劫持,闭于室中,求其传道。⒉借指山野隐士。
- 14.
朝哺释义:⒈犹朝晡。朝时(辰时)至晡时(申时)。借指办理政务时间。汉 高诱《<淮南子>叙》:“建安 十年,辟司空掾,除 东郡 濮阳 令……於是以朝餔事毕之间,乃深思先师之训,参以经传道家之言,比方其事,为之注解。”《后汉书·王符传》:“﹝今﹞冤民仰希申诉,而令长以神自畜,百姓废农桑而趋府廷者,相续道路,非朝餔不得通,非意气不得见。”李贤 注:“《説文》曰:‘餔,谓日加申时也。’今为‘晡’字也。”王先谦 集解:“餔日加申,则朝为日加辰也。”⒉犹朝晡。指早晚餐食。亦指早晨餐食。元 洪希文《菜羹》诗:“筠笼採擷朝餔供,土
- 15.
清矫释义:⒈犹清抗,清高。唐 皇甫湜《鹤处鸡群赋》:“思大湖之澡刷,念秋汉之清矫。”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其甥已六龄,清矫絶尘。”⒉谓诗文清峻。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八:“﹝ 曹洛禋 ﹞曾入 黄山,遇老人传道,年九十餘,行走如飞,诗亦清矫。”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吴门 戈小莲,吾家姪婿也,诗笔清矫。”《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祇是向来看他二位的文章都是清矫艰涩,岛 瘦 郊 寒一路,合公子那高华富丽的笔下迥乎两个家数。”
- 16.
炉火纯青释义: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 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 17.
纬谶释义:纬书和图谶的合称,也称谶纬。谶书诡为隐语,预言吉凶,荒诞尤过于纬。《隋书·经籍志一》:“説者又云,孔子 既叙六经,以明天人之道,知后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别立纬及讖,以遗来世。”清 朱彝尊《说纬》:“纬讖之书,相传始於 西汉 哀 平 之际,而《小黄门譙敏碑》称,其先故国师 譙赣,深明典奥、讖録、图纬,能精微天意,传道与 京尹明,则是纬讖远本於 譙氏、京氏 也。徵之於史,如‘亡 秦 者 胡’、‘明年 祖龙 死’、‘楚 虽三户,亡 秦 必 楚’,已为纬讖兆其端矣。”参见“纬书”。
- 18.
蚕妇释义:⒈养蚕的妇女。《北史·苏绰传》:“然后可使农夫不失其业,蚕妇得就其功。”唐 王棨《江南春赋》:“谁见其晓色东皋,处处农人之苦;夕阳南陌,家家蚕妇之愁。”宋 陆游《山村经行因施药》诗之二:“耕佣蚕妇共欣然,得见先生定有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五回:“却原来是个蚕妇养的蚕虫儿。”⒉蚕的别称。宋 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更看蚕妇过初眠,未用贺客来旁午。”
- 19.
説教释义:⒈讲解和教授。《汉书·儒林传·梁丘贺》:“待詔黄门数入説教侍中,以召 贺。”颜师古 注:“为诸侍中説经为教授。”宋 朱熹《性理六·仁》:“説教分明。”萧乾《随想录》:“特写应让人物和事件本身去说教,容许读者从中准确地得出结论,找出教训。”⒉比喻生硬地、机械地空讲道理。柯岩《特邀代表》三:“惩罚和空洞的说教都是教育无能的表现。”⒊宗教信徒宣传教义。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五时是 释迦 说教五十年,按照徒众接受的水平,分为五个时期。”巴金《新生·四月二十二日》:“她说这许多话,就像一个说教者在传道
- 20.
道属释义:传道者之间的统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