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ē,(1) 粘附,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组词】:贴金。粘贴。剪贴。(2) 靠近,紧挨。【组词】:贴近。贴切(密合、恰当、确切)。贴心。(3) 添补,补助。【组词】:补贴。津贴。倒(dào )贴。贴息(用期票调换现款时付出利息)。(4) 质押,典当。《說文•貝部》。【组词】:“貼,以物為質也。”(5) 传统戏剧角色名。【例句】:贴旦(次要的旦角。简称“贴”)。(6) 同“帖”。(7) 量词,用于膏药。
fú,(1) 趴,脸向下,体前屈。【组词】:伏卧。伏案读书。(2) 低下去。【组词】:此起彼伏。(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组词】: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组词】:降伏。降龙伏虎。(5) 隐藏。【组词】:伏兵。埋伏。(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组词】:伏日。伏旱。伏暑。伏天。(7) 姓。
1. 紧贴着;黏附着。
3. 服帖;顺从。
⒈ 紧贴着;黏附着。
引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梁彦》:“物缘袜而上,渐至股际。捉衣而撼摆之,黏据不可下。顷入衿底,爬抓腰胁。大惧,急解衣掷地。捫之,物已贴伏腰间,推之不动,掐之则痛,竟成赘疣。”
秦牧 《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平时我们在海鲜市场上看到鲽鱼(比目鱼),我原猜想这种扁扁的像一只鞋底的鱼一定是贴伏在海底,行动极不灵活的。”
王西彦 《鱼鬼》:“塘水一寸一寸地低落了,塘塍边描绘出明显的年轮一般的纹圈,水草层次分明地贴伏在污泥里。”
⒉ 服帖;顺从。
引徐志摩 《<醒世姻缘传>序》:“在它的跟前,一切伦理的道德的宗教的社会的习惯和迷信,都得贴伏的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