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献 [yà xiàn]
1. 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第二次献酒称“亚献”。
亚献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第二次献酒称“亚献”。
引《仪礼·士虞礼》:“主妇洗足爵于房中,酌亚献尸。”
《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尉﹞凡郊祀之事,掌亚献。”
《儒林外史》第三七回:“迟衡山 先请主祭的博士 虞老先生,亚献的徵君 庄老先生 ;请到三献的,众人推让。”
国语词典
亚献 [yà xiàn]
⒈ 古代祭祀时必须献酒三次,第二次献爵即称为「亚献」。
引《续汉书志·卷二四·百官志一》:「凡郊祀之事,掌亚献。」
《儒林外史·第三七回》:「这一回大祭,主祭的虞博士,亚献的庄征君,终献的马二先生,共三位。」
亚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献释义:⒈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即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合称“三献”。⒉三种祭品。⒊三次呈献。
- 2.
三献官释义:官名。 掌祭祀献爵之礼。《新唐书·刘禹锡传》:“后 许敬宗 等奏天下州县置三献官,其他如立社。”《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致和元年》:“监察御史 邹惟亨 言:‘时饗太庙,三献官旧皆勋戚大臣,而近以户部大臣为亚献,人既疏远,礼难严肃。’”参见“三献”。
- 3.
世室释义:⒈即明堂。《礼记·明堂位》唐 孔颖达 题解:“蔡邕《明堂月令章句》:‘明堂者,天子大庙,所以祭祀。夏后氏 世室,殷 人重屋,周 人明堂。’饗功养老,教学选士,皆在其中。”⒉指宗庙。《周礼·考工记·匠人》:“夏后氏 世室,堂脩二七,广四脩一。”郑玄 注:“世室者,宗庙也。”《公羊传·文公十三年》:“世室者何?鲁公 之庙也。周公 称大庙,鲁公 称世室,羣公称宫。此 鲁公 之庙也,曷为谓之世室?世室,犹世室也,世世不毁也。”宋 文莹《湘山野录》卷上:“皇祐 中明堂大享,时世室亚献,无宫僚,惟 杜祁公 衍 以太子
- 4.
亚献释义: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第二次献酒称“亚献”。
- 5.
平坐释义:⒈谓不分尊卑地就坐。《穆天子传》卷五:“天子赐 许男 骏马十六,许男 降,再拜空首,乃升平坐。”唐 刘肃《大唐新语·郊禅》:“景龙 之季,有事圜丘,韦庶人 为亚献,皆受其咎,平坐斋郎及女人执祭者,亦多夭卒。”《太平广记》卷九引《神仙传·王烈》:“张子道 者,年九十餘,拜 烈,烈 平坐,收之座。”⒉古代建筑名词。即复道,阁道。唐 赵元一《奉天录》卷三:“贼居平坐,顾视城中,无不委悉。”宋 李诫《营造法式,诸作异名·平坐》:“其名有五:一曰阁道,二曰墱道,三曰飞陛,四曰平坐,五曰鼓坐。”梁思成《建筑和建筑艺术
- 6.
终献释义:古代举行祀典时,有三献之礼,第三次献爵称“终献”。 《旧唐书·刘祥道传》:“麟德 二年,将有事於 泰山,有司议依旧礼,皆以太常卿为亚献,光禄卿为终献。”《续资治通鉴·元英宗至治元年》:“丙戌,帝服袞冕,饗太庙,以左丞相 拜珠 亚献,知枢密院事 图哲伯 终献。”
- 7.
茅缩释义:用茅草滤酒。 也指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语本《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古代祭祀时将酒自茅束上浇下,糟留茅中,酒汁自茅束渗透下流,像神饮之。唐 于邵《释奠武成王乐章·亚献终献》:“茅缩可致,神歆载融。”宋 苏轼《江涨用过韵》:“江流儻席卷,社酒期茅缩。”